杨小燕,陈思远
基于微课支持的体育教学设计研究
杨小燕,陈思远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体育教研室,江苏南京,210089。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文章通过对信息化技术成果与体育教学设计的整理分析,构建了基于微课支持的体育教学设计模型。从虚拟与实践课堂的多样性;学生学习主体突显;学习评价的过程性和表现性;教学分析评估优化教学方面对基于微课支持的体育教学模型进行价值探析。
微课;体育教学;设计研究
进入21世纪,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断实施和修订,体育教学理论的细化研究十分活跃[1],从体育教学思想、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评价等方面成果显著。反观中国传统体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运动技术的单元学时不足,技能学习蜻蜓点水,学生学不会;运动技术教学理论的缺乏,灌输式教学严重,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主体性[2]。体育教学理论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原则等方面提出了现代体育教学的一系列理论,但在目前实际操作中,体育教学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出现不相匹配的窘境。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发展目标中提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独特优势,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不断深入,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3]。”何克抗在《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一文中指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要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将教师主宰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改变为既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4]。对于一线体育教师而言,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将会为体育教学注入活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胡世清在中国微课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一文中,对微课定义进行了比较分析,列举了胡铁生、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焦建利、张一春等在不同时期提出的8种具有特点和影响力的微课定义[5]。本文将参考郑小军(2013)的微课定义做为本文对微课的理解。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6]。
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适合体育教学中对各运动技术知识点的结构化整理。体育学科与学校教育其他学科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运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种运动技能,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进而实现增强体质,培养兴趣完善心理等多元目标[7]。高校体育教学多以运动项目选项教学为主,各运动项目中的技术知识点数量繁多,但结构性良好,借助微课以5-10min的技术知识重难点讲解,各知识点之间由浅入深,做好合理化布局。
微课做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包促使体育教学开展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等多形式学习方式。学生的体育学习包含了体育运动知识、运动技能、运动情感与态度等,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有效转变传统体育教学中“被动接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主体地位显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不断融合,微课平台的建设也将逐渐完善和多元化,体育教学中使用微课的也将逐渐普遍化,因此在未来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模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如何将微课与体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促进终身体育意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8]。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体育教学改革正准备迎接新的调整,如何能够更好的与信息技术融合并广泛推广使用,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思考探索。进入 21 世纪,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构主义和社会教育系统理论以及国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影响下,翻转课堂、混合学习、适时教学等成为教学设计领域新的热门议题[9]。在借鉴了混合学习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学习思想、微课建设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基于微课的体育教学设计进行构思整合。
混合式学习主张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网络教学结合起来,两者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0]。增加微课教学在教学中应用的学生反响。在基于微课支持的体育教学设计中,借助微课平台为学生创建一个虚拟教学课堂,充分利用面对面和在线两种学习环境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拓展实践教学手段,丰富实践教学资源,形成1+1>2 的教学效果[11]。通过对虚拟学习环境制定学习规则、学习考察和学习监督,实现一(教师)对多(学生)、一(教师)对一(学生)的交流互动渠道,增强教师与学生沟通反馈,实现线上线下沟通交流的双向渠道;学生通过对微课资源的使用,完成学习任务来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从时空性来看,混合学习思想运用到体育教学设计中,能够有效衔接体育实践课堂和虚拟课堂,从而扩大教学实践的时空性。
通过在传统体育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调整,在目标导向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学习目标,增加课程导入环节;将体育教学、信息技术、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进行有效整合,在原有的实践教学基础上,借助微课资源和平台开辟一个虚拟教学课堂,对虚拟课堂内容和要求作出安排,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虚拟教学课堂在教师的调控下实现对实践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与深化;同时教师可以将虚拟课堂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作为学生成绩评定一部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一线体育教师而言,由于不改变原有实践教学中的基本教学元素,教学流程也比较熟悉,因此在实践中易于操作。
技艺性作为体育教学区别与其它学科教学的重要特征,即使在信息时代的教学改革中,体育教学中的技艺性仍然是具有独特性。基于微课支持的体育教学设计中教学实施由虚拟课堂教学和实践课堂教学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都将围绕着运动技术、运动战术(组合编排)、运动知识开展教与学。虚拟课堂着重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个人技术技能,运动知识储备为主要学习任务;实践课堂将进一步深化虚拟课堂学习的内容,提高在运动实践中对运动技能和运动知识的运用能力,并采用小组团结合作学习,强化团队协作运用运动技术和运动战术(组合编排)的能力。
图1 基于微课支持的体育教学设计模型图
基于微课支持的体育教学设计模型是在传统体育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将微课教学嵌入到体育教学设计中,从课程导入、教学实施、学习成果汇总、教学评估5个方面展开,将虚拟课堂与实践课堂深度融合,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元化学习环境。与传统体育教学设计区别之处表现在几个方面:(1)课程导入环节增加了学习手册的制作,其中包含了微课资源的整理和微课平台的初期建设;(2)教学实施环节由传统的实践课堂增加为虚拟与实践课堂的整合,在此需要强调的是虚拟课堂与实践课堂可以根据教学需求来决定时间上是否同步,虚拟课堂的时间较为灵活,多为课余时间,根据学期课程内容的安排来决定虚拟课堂的学习周期,学生以微课资源自主学习为主,实践课堂则在虚拟课堂的学习基础上进行巩固和深入;(3)学期成果从虚拟课堂与实践课堂两部分进行考察,更加全面地涵盖了学生个人技术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身体素质、自主学习意识、运动知识储备等方面内容;(4)教学总结是教师根据本学期学生的表现、课程目标完成情况、学生学习成果以及日常教学反思等来进行综合教学评估,对教学各环节进行整理与完善,对出现的教学问题、学生学习问题拿出解决方案,不断优化完善整个教学过程。基于微课支持的体育教学设计模型中细化教学4个环节的具体内容,明确了教师与学生各自的教与学的任务,通过教学分析评估来优化完善教学以期实现良性循环。
4.3.1 虚拟课堂和实践课堂结合实现了教学实施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基于微课支持的体育教学设计中,教学实施由虚拟课堂和实践课堂组成。虚拟课堂主要是借助微信平台和智能终端共同建设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在虚拟课堂的设计中学生需要完成教学视频的学习,在学期中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作业,以及对学习视频和观看视频资源后的学习总结,通过微课平台能够快速有效的搜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学习反馈。在学期规划中,虚拟课堂可根据实践课堂的教学需要相应地进行同步或异步、间断性或连续性的开展。虚拟课堂弥补了实践教学中时间有限,教学形式单一的不足,具有学习时间灵活、学习地点不限、学习形式多样的特点,有效的支持了实践课堂中教学内容深化进程。
4.3.2 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 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包括了运动知识、运动技能、运动情感与态度等,在基于微课的体育教学设计中,运动知识与运动技能可以在虚拟课堂中完成初步学习,从表1科赫.米克尔将运动学习划分了5个阶段[7],在微课学习平台资源中找所需要学习的运动技能的某一运动技能知识点微视频,视频能够直观的将动作技术的各环节展示给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学生能够完成动作技术的浅表学习(认知、尝试),在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先学”情况进行及时有效深入教学,发现原理、反复练习,加快动作技术的熟练化进程[12]。以学习任务的形式将部分学习内容分配给学生完成,可以有效的督促学生进行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在体育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表1 运动学习的阶段划分(科赫.米克尔)
注:刘清黎.体育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220
4.3.3 学期成果体现了教学评价的过程性和表现性 体育教学成果评定集中反映出教师的付出和学生的努力,如何能够更全面的体现体育教与学的成果,就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整理。基于微课支持的体育教学,学生的学期成果由虚拟课堂和实践课堂学习成果两部分组成,从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学习态度、运动知识储备、团队合作能力、身体素质5个方面进行考察。教师的教则从原来的单一技能教学的束缚中走出来,为学生的体育学习(运动知识、运动技能、情感态度、运动参与等)提供更全面和细致的指导。学期考核分布在学期开始、学期中和学期末,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围绕着任务进行考核评价;评价的内容从单一的技能评定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运动参与等多方面。
4.3.4 教学分析评估促进体育教学设计优化完善 整个教学模型主要围绕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进行设计和调整,在教学设计流程的各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教学分析评估是一个学期教学结束后进行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个环节是动态比较的过程,对整个体育教学设计具有着重要的优化和完善作用。教师通过对教学准备、学期成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反思和自身的教学反思进行整理,将比较和整理的结果对应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断的优化和完善体育教学设计的各环节。教学分析评估能够将新鲜血液注入体育教学设计中,保持着体育教学设计的与时俱进性和高效实用性。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现代化教学结构的提出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需要建立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基于微课支持的体育教学设计是混合学习思想的体现,其中涵盖了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一些教学理论。基于微课的体育教学设计的思路是要运用现阶段信息和通讯技术为教学带来的便捷,尽可能多的扩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团结合作的能力以及积极参与的态度等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具备的品质。基于微课的体育教学设计模型是在传统体育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增加或调整,能够直观和清晰的展现出每一个教学步骤,以增强一线体育教师的可操作性。
[1][2] 李启迪,邵伟德.体育教学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EB/OL].http ://www . edu.cn/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_ 760603_3.shtml,2012~05~06.
[4] 何克抗.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 课程.教材.教法,2014(02):58~62,67.
[5] 胡世清,文春龙. 我国微课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 中国远程教育,2016(08):46~53.
[6] 郑小军. 我的微课界定(2.0)[EB/OL]. http://blog.sina.com.cn/ s/blog_4711a0210102e6ge.html. 2013~06~02.
[7] 陈雪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 佟晓东,刘 铁.体育教学设计与实践[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
[9] 钟晓流,宋述强. 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2013(02):58~64.
[10] 崔 鸿.混合式学习设计:生物学教学论课程改革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2013.
[11] 冯 伟,张治勇.混合式实践教学的探索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2(02):46~48.
[12] 杨小燕,王乔亮.体育翻转课堂实施的可行性探析[J].福建体育科技.2016(04):51~54.
[13] 刘清黎.体育教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4] 杨小燕,蒋 苏.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可行性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6(04):107~111.
Research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Design Based on Micro Course Support
Yang Xiaoyan, Chen Siyan
Nanjing university Jinling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210089, China.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efficiency is a key issue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sports teaching design arrangement, build the sports teaching design model based on micro class support. Diversity and practice from the virtual classroom; students learning the main highlight; learning evaluation process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model of sports teaching based on micro class support value analysis
Micro cours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Design research
1007―6891(2017)05―0133―04
10.13932/j.cnki.sctykx.2017.05.34
G80-05
A
2017-03-16
2017-05-16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运动项目微课的体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SJD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