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苏亚
(通州湾三余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331)
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单苏亚
(通州湾三余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331)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5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状况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Barthel(BI)指数评分为(84.7±10.6)分,高于对照组(77.6±1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脑卒中;延续性护理;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等特点,据资料[1]报道,约有70%脑卒中患者于发病后会遗留不同程度认知、运动及心理障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经济及精神负担。延续性护理是将医院护理服务延伸至患者家庭的一种护理模式,席静文等研究[2]报道,延续性护理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等均具有良好效果。本研究为进一步观察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抽取我院收治的56例脑卒中患者,分组探讨,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变化情况对比(±s,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变化情况对比(±s,分)
组别 HADS-A t P HADS-D t P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28) 13.4±3.2 7.3±2.9 7.474 <0.05 12.5±2.4 6.5±2.5 9.161 <0.05对照组(n=28) 13.1±3.0 11.8±2.4 1.790 >0.05 12.6±2.7 10.9±2.4 2.490 <0.05 t 0.362 6.326 - - 0.146 6.718 - -P>0.05 <0.05 - - >0.05 <0.05 - -
1.1 一般资料:抽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56例脑卒中患者,患者均符合脑卒中有关诊断标准[3],排除有严重痴呆、意识障碍者,排除有恶性肿瘤、肾功能衰竭、严重肺部感染等危重疾病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8)。观察组男19例,女9例,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55.2±8.7)岁,其中脑出血12例,脑梗死16例;对照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4.9±9.1)岁,其中脑出血13例,脑梗死15例;两组一般资料统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常规健康教育、保证病房环境温湿度适宜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具体措施为:①创建延续性护理小组,由5名脑卒中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及1名护士长组成,全体成员通过参照有关文献并结合自身的临床护理经验共同讨论、制定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康复训练等护理方案,并定期进行随访,评价护理效果。②院内教育: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脑卒中疾病特点、治疗过程、治疗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知识,提高其疾病认知度,纠正其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及消极心态,向患者介绍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疾病治愈的重要意义,提高其配合度;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消除患者对疾病的疑惑心理,给予患者个性化心理护理,根据其实际情况合理疏导其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膀胱冲洗、外阴护理、口腔护理、翻身、肢体锻炼等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反复指导,使患者能独立或在其家属协助下完成上述护理操作。③院外阶段教育:a.患者出院前1周,通过集体宣教的方式再次对患者及其家属宣教脑卒中有关危险因素、疾病复发先兆表现等知识,嘱咐患者定时服药、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到门诊复查等。b.患者出院前3 d,对患者生理、心理、健康行为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每日活动常规表,嘱咐患者家属按照活动常规表提醒患者进行相应活动。c.患者出院1周后,通过电话等方式每日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联络,了解患者健康恢复及家庭康复训练情况。d.患者出院第2周开始,每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1次电话随访,评估患者疾病恢复情况,对患者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个体指导。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状况变化情况。应用BI指数量表对两组生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4],量表包括10各维度,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说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两组焦虑及抑郁状况进行评估[5],量表包括焦虑评定(HADS-A)和抑郁评定(HADS-D)两个分量表,两个分量表计分范围均为0~21分,得分越高则说明患者抑郁或焦虑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变化情况对比:护理前,两组HADS-A及HADS-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HADS-A及HADS-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对比:观察组护理前、护理后BI指数评分分别为(41.3±15.8)分、(84.7±10.6)分,对照组分别为(39.7±14.2)分、(77.6±11.5)分。护理前,两组BI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t=0.399,P>0.05);护理后两组BI指数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02,P<0.05)。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脑卒中诊治技术得到不断发展,虽取得一定效果,但脑卒中所造成的高致残率并未显著改善,尤其对出院返家患者而言,在其居家期间仍面临不安全事件增多、生活活动能力下降等问题的严重威胁。有研究认为,致使脑卒中患者于院外康复期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下降的原因与其患肢肢体训练缺乏、心理健康状态不佳等因素有关。因此给予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措施,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6]。
本研究对脑卒中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HADS-A及HADS-D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BI指数评分较护理前显著提高,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王慧萍等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应用延续性护理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院内教育可提高患者对脑卒中疾病的认知度,消除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及时疏导其负性情绪,增强其治疗信心,并使其定时进行康复训练,一定程度掌握疾病有关护理操作;于患者出院前进行健康宣教可进一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危险因素等的认识,坚定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观念,保证护理延续性及正确性;依据对患者心理等方面评估结果为其制定每日活动常规表,可使院外护理更有针对性;出院后定期随访可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方案,并可使患者及其家属遇到疑难时,及时进行咨询,有效解决患者出院后存在的问题,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
综上,对脑卒中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其焦虑及抑郁情绪。
[1] 官燕琴,龚黎民,俞晔.脑卒中常见长期症状及其管理和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9):842-843.
[2] 席静文,张莹,董凤娇.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7):26-28.
[3] 刘艳秋,刘彤,刘有为.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4):618-620.
[4] 张敏,汪友兰,刘蕾,等.脑卒中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效果评估[J].护理学杂志,2015,30(5):30-32.
[5] 杨杰妹,潘成艳,叶爱素,等.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0):358-359.
[6] 应敏娟,鲁雅儿,赵丽华.延续性护理对高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5,15(6):511-512.
R473.74
B
1671-8194(2017)25-02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