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瑾
摘 要: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无比丰富的文化资源。小学教育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将传统文化根植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情怀、爱国思想,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就如何将传统文化根植于语文教学中进行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何要渗透传统文化
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特点是含义丰富、指导意义巨大,因此,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基础语文建设中来对学生的德育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小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去。比如,学习柳宗元的《江雪》,要结合历史上柳宗元的真实经历来教学,将柳宗元在官场如何洁身自好,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表现出来,以及在困境中仍然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
二、如何将传统文化根植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1.注重传统文化教学氛围的营造
教学氛围的营造至关重要。小学生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为了营造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可以在教室墙上张贴名人名言,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将黑板报充分利用起来,举办一场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板报设计大赛,内容和插画都由学生分小组负责。学生在设计板报的过程中会涉猎到许多传统篇章典籍,对语文学习的扩展学习十分有利。同时,结合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影音资料和图片资料使学生在课堂中可以更直观形象地理解古代文化,避免学生理解不了而产生抵触情绪。
2.将具体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语文教材是有限的,但是思维扩展却是无限的。教师如何教、怎么教成为重要话题。如何将课本中有限的篇章幻化成无限的想象力是考验授课老师教课能力的重要指标。小学课本所选入的诗词、历史人物描写以及其他课文都有简单易懂的特点,这都符合小学生的文化水平,便于学生理解并背诵。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入选语文课本的篇章都是經过严格筛选的,不仅简单易懂、朗朗上口,还蕴含着很多传统文化思想。甚至可以说,课本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一个小小的缩影。比如,学习《孔子拜师》的时候,除了必备的生字、生词和文言教学之外,要重点讲授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礼仪文化,让学生体会到礼仪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学习基本社交礼仪、长辈称谓等,进而扩展学生对尊师重教的名言警句的背诵。
3.利用传统节日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
国家对我国的传统节日越来越重视,假期改革也将我国的清明、端午等许多传统节日纳入其中,其根本目的就是让人们对传统节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小学生严格来说仍然处于启蒙阶段,有时书面语言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好理解,反而对传统节日比较熟悉,教师可以从传统节日入手,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程度。如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分小组讨论自己最喜爱的节日,为什么喜爱这个节日以及在节日会安排什么活动等。有些学生会说喜欢清明节出门踏青,喜欢中秋赏月,喜欢重阳登高等,也有学生喜欢春节的喜庆气氛。以春节为例,教师可以就春节引入春联、中国结、灯谜等春节活动。寒假可以布置作业,将自己喜爱的春联抄写下来,开学后将自己喜爱的春联与大家分享。还可以假期收集民间故事、民俗活动、传统游戏等,使学生深深融入传统文化中。课本中也有许多关于传统节日的篇章,如李白的《月下独酌》,就是中秋节民俗的表现。可以就诗词将学生思路引申开来,分小组讨论中秋节自己最喜欢的活动等。这种化繁入简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理解传统文化时不会出现抵触情绪,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否则厚重的传统文化就学生的理解水平是很难理解的,更遑论从中学到道理了。
4.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渗透
除了学校之外,家庭和社会同样是孩子学习的舞台。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设计和安排好学生的课外学习,推荐好的电视节目和阅读任务。如今电视节目异彩纷呈,之前有中华好诗词、中国好家风、最强大脑等,到如今的朗读者等都十分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拓展知识面。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或假期完整地读完一本名著,如《唐诗三百首》,或者更高层次的《繁星·春水》等。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文化渗透,需要语文教师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结合具体教学现状,以学生发展特点为基础,将传统文化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传统文化熏陶,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钱雪兰.关于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4):19-21.
[2]杜娅.浅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新课程学习,2009(12):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