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虽然新时期,我国的教育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但是农村地区由于地势偏僻、资金和师资力量都比较短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还是会存在许多困境。主要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困境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探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困境;对策研究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农村的小学生大部分性格比较腼腆和内向,他们对自己可能没有太多的自信,缺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阅读理解能力低下。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会比较被动,他们仅仅只会被动地去接受老师所讲的东西,没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认为老师讲的东西就是正确的,从来不会质疑老师,对老师的话洗耳恭听。慢慢地形成了一种“老师讲的都是真理,不敢反驳老师,质疑老师可能会受到批评”这样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自信心。
其次,在一些偏远山村,老师和家长的教学观念都比较落后,在他们眼里,学生的成绩重于一切,认为唯一评判孩子的标准就是成绩,家长和老师都认为成绩好的孩子以后就会有出息,觉得只要孩子的成绩提高了,其他各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太重要。因此,老师过多地关注最后的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不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再次,一些偏远山村地区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学观念落后,许多老师没有机会和意识去交流学习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即使得到外出学习交流,对于新的教学方法也无法理解,更别说运用。教师自身素质相对落后,缺乏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深入研读,无法理解、掌握课标要求和教材重难点及教材中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课前准备不充分。
最后,农村地区的教学设施比较单一和落后,老师上课的时候缺少模型和教具,很难将一些问题的实际应用让学生知道,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对策研究
1.构建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
农村老师也是一个平凡人,由于自身素质、教学设备设施不足等多种原因,他们在上课的时候可能会因课前准备不充分讲错某个知识点,这时候学生不能盲目地接受错的东西,一定要敢于质疑和提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多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形成勇于质疑和提问的能力,形成一种师生平等、互通有无、共同进步的新型师生关系。老师要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悉的农村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活动,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放松地投入到学习中。
2.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老师要改变传统的“你教我学”的教学方法,要深刻意识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要主动地享受学习这个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就比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的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比如,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拿着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容器,让学生先猜测它们的体积及关系,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在两个容器中分别加满水后,把杯子里的水倒出来测量两个容器中的水的体积进行验证;或用其他方法验证。由此得出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学生在推导的过程中就可以发现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体积公式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教学工具层出不穷。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注重教学工具的使用。比如,在讲解几何体这一章节的时候一定要将各个几何体的模型展示给学生看,这样有利于学生空间立体感的培养。此外,老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演示一些相关的生活情景,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所讲知识实际应用的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4.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加强数学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应搞好数学阅读教学研究,重视课本阅读,把握阅读重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课中、课后和课外数学阅读,让学生在较长期的小学数学阅读过程中掌握数学阅读方法:自讀→思考→交流→总结→应用,以此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科目,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发散性的思维意识,能够自觉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吴国强.关于我国新课程改革后农村小学数学面对的困境[A].2012年教育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
[2]王家明.关于自主探究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作者简介:倪宗辉(1971.11—),男,重庆市秀山县人,一级教师(专技八级),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农村小学数学如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