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问题驱动教学中的错位现象及解决策略

2017-11-06 23:00翟德栓
中学生物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

翟德栓

摘 要 分析问题驱动教学中常见的“形式与内容、教师与学生、问题与知识”错位现象,提出“核心问题包、生成问题链、前置问题环”解决策略,并建议教师问题驱动教学时应规避错位现象的发生,促进教学发展。

关键词 问题驱动教学 错位现象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问题驱动教学是一项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通过解决问题建立学生学习的起点和归宿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逐渐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发展学科能力。问题驱动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问题驱动这种教学方法往往被多数教师简单化处理,而且还存在错位现象,使问题驱动教学的教育价值明显降低。

1 问题驱动教学中错位现象的分析

1.1 形式与内容错位,弱化教学功能

多数教师重视问题驱动教学,借助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为学生创设发现、质疑、体验、解决问题的机会。由于教师疏于对驱动问题的数量、质量、目的、效果的考量,导致出现错位现象。教师认为设置的问题数量越多,学生参与度越高。例如在“蛋白质”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学习:① 蛋白质由哪些元素组成?② 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有多少种?③ 氨基酸结构通式怎样?④ 氨基酸如何形成蛋白质?⑤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场所在哪里?⑥ 如何理解蛋白质结构多样性?⑦ 蛋白质有哪些功能?……共计19项之多。过于频繁的问题设置将会导致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应接不暇,缺少深度,降低了问题驱动效果。教学气氛看似活跃,实则并没有发挥问题驱动教学的功能,教师把问题驱动仅当作教學的一项活动而已。教师关注问题驱动教学实施,但对于驱动问题的选择、时机及预期值,缺少缜密分析,致使教师的驱动问题偏离教学主题学生认知出现错误。例如,教师向学生介绍线粒体中存在特殊结构——嵴,学生知道线粒体内膜面积较大是由于嵴的存在。教师提出问题:线粒体内膜和外膜中蛋白质含量更丰富的是哪种膜结构?教师设问的目的是利用问题促进学生对线粒体功能的讨论,但由于设问时机欠妥和缺少对问题的设计,导致学生错误认为嵴的存在使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含量丰富,明显降低了问题驱动教学功能。

1.2 教师与学生错位,制约思维发展

问题驱动教学中多数教师遵循“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教师再提问——学生再回答”模式。多数问题由教师提出,学生被动回答,限制了学生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缺少主动参与教学的机会,导致师生间错位现象发生。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质疑,学生讨论交流仅仅流于形式,课堂话语权仍掌握在教师手里,教师缺少鼓励、引导或直接指导学生思考困惑或疑问的环节,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思维发展受到制约。例如多数学生虽然学习了孟德尔杂交实验,但对实验流程及结果仍不清楚,更谈不上体会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设计巧妙之处;学生尝试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如何使调查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很多学生对这些问题依然模糊……这是师生关系错位导致教学出现的结果。

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按照自己固有思维设计问题开展教学,忽视学生自主学习,其结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降低,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提高。教学中缺少学生质疑过程或者教师对学生产生的问题不能足够重视,缺乏对学生讨论交流的引导,导致学生对问题思考失去兴趣,学生问题思维逐渐淡化,讨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知识的迁移能力也不断下降。

1.3 问题与知识错位,阻碍探究进行

问题驱动教学的核心在于问题情境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教学的重心往往是利用问题促进学生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开展,忽视了帮助学生构建探究活动所需的背景知识,导致问题与知识错位现象发生。教师不能发挥学生探究活动中的向导作用,学生探究活动不能围绕教师的驱动问题展开,学生难以获得真实的探究体验,无法形成完整的认知过程,知识的运用更无从着手。

例如,在探究“2,4-D对插枝生根作用”教学中,教师利用问题促使学生认知不同浓度2,4-D溶液对枝条生根的影响,以此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进而使学生体验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必要的知识指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会出现:① 不清楚如何在合理区间内设置2,4-D溶液浓度梯度,使实验结果准确。② 知道数根的数目或计算根的长度去统计结果,未考虑枝条自带叶芽的影响。③ 在教师提供实验数据之后,不能正确利用实验数据反映实验结果……学生探究活动无法顺利展开。教师借助问题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但缺少为学生营造探究问题的环境,学生探究活动缺少教师的知识引导,无法把教师的驱动问题转化为可探究体验,阻碍学生探究活动进行及探究思维发展。

2 问题驱动教学中错位现象的解决策略

提高学生对问题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是问题驱动教学的重要任务。使学生逐步形成洞察和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建立,是问题驱动教学的重要目标。问题驱动教学的“问题”应当具有目标明确、由浅入深、难度适当、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特征,此外教师对“问题”进行有效调控,可以避免教学中错位现象发生。

2.1 核心问题包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对知识的自我调节过程,学生接受丰富和科学的认知调节会对自身学习活动产生有益影响。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将具有一定梯度性、层次性和逻辑性的核心问题设计成问题包。因为问题包中的“问题”具有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特点,能丰富学生认知过程,便于学生根据问题展开讨论,同时同化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核心问题包可以帮助教师对问题进行优化,监控学生学习过程,避免驱动问题因数量、目的、效果等纰漏而出现错位现象。

例如,在遗传信息表达教学中,教师将以下核心问题设计成问题包,促进学生理解转录过程:① 真核细胞发生转录过程的主要场所在哪里?② 转录过程需要的原料是什么?有几种?③ 转录过程需要哪些酶的催化?④ 转录过程是否消耗能量?⑤ 转录过程的模板是什么?⑥ 转录过程DNA上的遗传信息如何传递到RNA上?

核心问题包的设计围绕转录过程中重要知识的学习而展开,通过具有一定思考空间和冲击力的核心问题指导学生对转录过程中重要知识展开讨论,便于学生对转录过程的理解。核心问题包的建立可以帮助教师对驱动的问题进行改造,利于学生形成明确的、层次清晰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思维,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2.2 生成问题链策略

学生的认知冲突是教学中产生问题的来源。斯普朗格所指出:“教育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把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出来。”真正的问题驱动教学应该是一个不断生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师生围绕问题的学习进行思维碰撞必然会不断衍生出新的问题,教师如果只关注问题的预设忽视问题的生成,会出现教学张力缺少、指导乏力、师生关系错位的现象。罗杰斯认为:“教师应重视学生产生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增强学生对问题的自我理解”。问题驱动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生成的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设计成问题链,利用学生产生的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自身,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的热情和潜能。学生在探讨自身产生的相互呼应的问题过程中其思维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例如,当光合色素提取分离实验中,学生将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色素无法成功提取;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学生选择过氧化氢作实验材料,得出错误结论;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时,学生认为滴加盐酸是为了杀死细胞……教师利用生成问题链,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指出错误原因所在,促进学生关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生成问题链策略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品质。利用学生生成问题指导学生讨论学习,摒弃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由局部到整体、由错误到有益、由表象到内涵生物学科思维发展过程,进而形成正确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

2.3 前置问题环策略

对多数学生而言,生物学习困难在于缺乏相关行为体验而无法完成知识及能力形成。学生在了解所研究问题之后进行学习,可以提升其学习经验和兴趣。依据学生这一认知特点,教师将学生探究问题涉及的原理、方法、步骤及背景知识等设计成前置问题环提前发布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在课前自学相关知识及开展初步探究讨论,促进学生课前养成理解知识、深度思考的良好习惯。前置问题环使教师设置问题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学中便于组织学生有序讨论。教师利用问题前置使学生通过参与探究活动或经历探究思维发展体验知识的生成,防止出现问题与知识错位现象。

例如教师将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教学内容设计成前置问题环:① 为什么选择豌豆作实验材料?② 豌豆人工杂交实验中哪种亲本需要人工去雄?人工去雄的时间如何选择?如果没有人工去雄会产生什么现象?③ 两次套袋的目的是否相同?如果没有套袋能否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④ 人工授粉如何进行?

前置问题环中突出人工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再套袋几个关键步骤,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关键步骤对实验成功有何重要影响。前置问题环帮助学生课前对问题的理解达到一定高度,促进学生创造性学习,便于教学中学生以驱动问题为中心,以探究方式质疑问难。前置问题环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提前做好学习准备,有利于教师与学生课前交流,教師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之后再进行问题驱动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波普尔指出:“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问题是学生思考的起点,也是学生学习的来源。通过问题驱动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学习生物知识的方法和技能,提升学生生物学科能力和素养,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在实施问题驱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错位现象的发生,促进教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科研项目申报书撰写中的“难点”解决策略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