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捷
【摘 要】生活上的贫困与学习上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的差距往往使很多初中贫困生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心理脆弱、自卑,人际交往困难等等,这些问题往往会对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思品课教师应在教学中探及这些贫困生的心灵深处并帮助他们培养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初中贫困生;心理问题;策略
初中贫困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不同于常人的思想特点与行为表现,因此,经济上的困难只是一个层面,心理、思想这个层面上的问题也需要教师贴心的关怀和帮助,教师应该注重他们道德成长并帮助他们增强社会适应的能力,以真正的达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从而使学校教育教学得到扎实、有力的推进,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的脚步更加稳固与坚定。
一、导致贫困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1.具有强烈的失落感
很多初中贫困生小学时候并不会对自身的经济生活问题有太多的想法,学习上同学之间的差距也不太明显,有些贫困生在小学阶段还比较优秀,但是进入初中阶段,随着课程的增多,学习任务加重,竞争压力加大,自我意识的增前常常会令他们在很多地方明显感觉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心理问题逐步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慢慢萌芽。或许,生活上的不如意对于他们来说仍然是可以克服的,但是学习与生活双重的压力与逐步暴露的问题却往往对他们形成不小的打击。很多贫困生因为生活中的不如意会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学习上,学习上的优势一旦失去,他们的心理平衡便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强烈的失落感也随之在内心深处蒸腾。
2.具有脆弱的心理缺陷
学生的考试成绩一直是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学生本人最为关注的教育教学成果的体现,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也正因此基本被大家所忽略。学生应该如何面对挫折与新环境、应该如何化解自身心理适应出现的不良反应往往是学校、教师及家长不曾关注的与缺失的心理疏导。贫困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或许比其他学生更为明显,正确面对现实、正视自我、自我接纳都表现出令人担忧的一面。
3.交往中的贫富对比产生伤害
许多贫困生的人格问题往往都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同龄人的消费、言谈举止、交际方式是人际交往中不能忽略的各个层面因素,贫困生很多正是因为经济问题使得自身比不上他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會产生一定的自卑、狭隘心理,敏感的自尊心时时处处受到冲击。每个人都希望自身能够处于群体中适当的地位并因而受到尊重与优待,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更加会注重在自己的心理感受,不愿自己低人一等,很多时候显现出争强好胜的一面。贫困生同样有这样的心理的需求,但现实中的贫穷形成巨大的反差反而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不良心理自此产生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初中思品课帮扶贫困生的策略分析
1.扶贫扶志,重视意志培养
大量研究表明:若使初中贫困生能够拥有健全的人格,帮助其树立远大的理想并注重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是最为核心内容。
作为思品教师应该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贫困生作为特殊的群体,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帮扶,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质,比经济上的扶贫难度要大得多,这是“水磨”的功夫,要做有心人,深入孩子的内心,才能很好的解决他们思想上的困惑。在思品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初中贫困生意志需要锻炼、心理承受能力需要提高,因此,教师应在自己的课堂实施目标中有意识地添加贫困生意志能力目标的培养。比如在讲授苏教版八年级(下)磨练坚强意志一课时,在课堂上老师向学生展示获得“2011度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的感人故事,孟佩杰自从8岁起便开始承担起照顾瘫痪养母的重担,十几年如一日用孝心和毅力支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再让学生讲述2016度全国最美孝心少年厦门少年兰芳的相关先进事迹,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充分树立起贫困能够锻炼人、考验人的良好意识,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要有吃得了苦中之苦的意志和毅力。大凡经历过苦难的人,抵御生活挫折与风险的能力就强,从而在内心深处将贫困看成人生宝贵的财富,并因此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克服自身面临的困难。
2.澄清认识,树立自尊自信
贫困生之所以有自卑,人际交往困难,心胸狭隘,心理脆弱等等人格倾向问题,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来自于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为此,要在精神上予以有效的帮扶,就必须帮助他们澄清认识,走出误区。
首先,教师应该做到的是将自己融入到学生当中去,将人格平等与人文关怀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得到最好的体现。比如在苏教版七(上)“我们是平等的”这一课中,让学生围绕“家境清贫就低人一等吗”开展课堂讨论,畅所欲言,从而深刻的认识到,家境富裕不是炫耀的资本,家境贫穷不是一种耻辱,更不应是自卑的理由,人与人虽然有种种的差异,但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帮助贫困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家庭的贫穷,克服自卑,树立自尊。
其次,应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突破自我,树立自信。进入初中阶段,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贫苦生在与其他同学得比较中,在学习能力,与人交往沟通能力上可能会明显感觉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家境优越的孩子,从小拥有优越的教育条件和教育资源见多识广,往往能说会道,善于表达,自信乐观,这容易让贫困生否定自我,自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为此,作为思品教师可以很好地挖掘和利用苏教版七(上)“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教育资源,开展“夸夸自己”“夸夸同学”这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身的优势和长处,找回自信;对于在学习上存在的差距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尤其要帮助学生正确树立良好思维的意识与习惯,将“求疑、求异、求广”的良好思维习惯引领进学生的心中,使学生早日养成“学”、“思”并重的良好习惯。
总之,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有力的帮扶,探及这些贫困生的心灵深处并帮助孩子树立健全的人格品质,是我们教师应该尤为关注的层面,这既是学生健康成长中必需的助力,更是精准扶贫,深度扶贫的要求,不只是关系到一个家庭能否真正彻底脱贫,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和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