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显华
【摘 要】教师要想显著提升教育教学成果,就必需得在对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投入真挚的情感和报以真诚的期待中,用亮点引爆学生身上的潜能,使家访成为潜能持久充分燃烧的助燃剂,这样我们必然就能获取教育教学的大成功。
【关键词】显著提升;教学成果;大成功
作为教师,每一个人都想使自己的教学成果最大化,可无奈我们的学生总是千差万别,因此我们的教学成果似乎总得和那一届学生的好坏挂钩。其实不然,我们的成绩完全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实现旱涝保收。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消除阻碍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繁杂因素,以不变应万变?我认为关键就是我们的心态和姿态,因为心态决定姿态,而姿态决定成果。对此具体从以下三方面来阐述:
一、保持积极的心态是决胜教育教学的根本
每当我们新学期手捏一份不太可爱的成绩册,或从其他同事那里听到关于这届学生的不良讯息时,往往便会产生消极情绪,“太差了,简直是太差了,这一届怎么会这么差”的声音便会时常刺激我们的言谈举止,甚至极具杀伤力的向周围辐射出去。于是在此后的教学工作中,对那些似乎不太给力的学生、甚至是家长便时常会情不自禁的流露出“low的情绪”。因为受“罗什塔尔效应”和“木桶效应”的双重影响,所以我们所谓的差生必然会越来越差(甚至越来越多)。反之,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借助和发挥“罗什塔尔效应”的积极作用,同时又考虑到“木桶效应”的启示,继而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友好的心态,对学生给予真挚厚重的关爱和真诚热切的期待,那么我们必定会收获意外的大成果。
记得我曾任教的一个班级里,有比较多的成绩后进生(有近1/3的孩子语文成绩在40分以下,不及格的另算),在开始的课堂上有太多的学生难以静下心来听讲,不能独立思考、完成基本的任务,课外无法独立完成作业等等。面对此种状况我没有陷入消极的情绪漩涡中,而是再一次坚定地告诉自己“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都是可以教好的、学好的”。我要每一个孩子都能从我的日常言谈举止中真切的感受到那种陌生而厚重的关爱,那份独特且真诚的期待,让他们感到温暖,受到鼓舞。在一年的积极努力之后,原来那个班40分以下的学生出奇的由近20个减少到了2个,及格率和平均分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更可喜的是那些曾經因为自卑而厌学、基础太差而自暴自弃、无所适从而不能安心学习、骄傲自满而浮躁不定的学生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他们不同程度的克服了自身的一些弱点,死穴,使自己在语文学习上有了很大程度的飞跃,同时也养成了一些优秀的品质。
以上这些再一次告诉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保持积极地心态,投入真挚的情感和报以真诚的期待是我们显著提升教学成果的根本保障。
二、亮点是引爆学生潜能的导火索
众所周知,点动可以成线,线动可以成面,面动可以成体。映射到教学工作中,亮点就是引爆学生自身潜能的导火索,是激发学生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的催化剂。在教学工作中,我具体是这样做的:
1.挖掘亮点,制造惊喜。每当接手一个新班级的时候,我必做的一件事就是让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思想或成绩上的后进生)细致入微的发现自身具有的亮点(例如:特长、爱好、最喜欢做的事情、最喜欢的人、最喜欢的学科、成绩最好的学科、最想去的地方等等),并大声在班级里说出来,我则做一个合格的聆听者和记录员。另外,我们当然还要提前掌握一些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而出其不意的给学生一些惊喜,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诚意,并认识到自身更多的优点和潜能。
2.坚持不懈,让亮点成为小太阳。当发现了学生身上和学习生活中的亮点、长处,如能将其的“亮度、长度”适当放大,并在集体场合真诚的大加赞扬。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在我们真诚且厚重的情感触动下,在对我们慧眼独具识英才的感恩中,在对自己重获自信和力量的驱动下,自然就会在学习中勤奋刻苦,积极进取,并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更好更快的成长起来。
三、家访是实现教学成果最大化的助燃剂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1+1=0”、“5+2=0”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因此走出校园,走进学生的家庭就显得非常的必要。因为只有深入到学生的家庭中去,才能更全面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和学习环境,准确把握导致孩子目前学习状况的主客观因素(例如:孩子家庭条件差,父母身体不好,从而导致孩子心里负担过重,无心学习等),抓住症结所在,从而对症下药,寻找能促动孩子重获自信、自尊,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的动力源。
另外,与家长交流科学、有效地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统一认识和做法是保障和提升我们教学成果的有力支撑。例如:使我们的家长从更新更细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学习和成绩,彻底摆脱以往的陈旧观念——死盯成绩,积极发现孩子身上的潜能和闪光点,并大加赞扬, 促使其全面发展;又如使我们的有些家长改变学历思想,不以自己学历低就放弃对孩子学习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清醒的认识到除了知识更多更重要的是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积极、充满关爱的生活学习环境,从而使我们的学校和家庭教育紧密衔接起来,真正形成合力,进而获取最大的教育成果。
总之,学校、家庭、当然还有社会这三个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断裂,失去凝聚力,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成绩势必都会大打折扣,甚至归零。所以我们必须将这三者紧密的衔接起来,使它们环环紧扣,相互起到积极的作用,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