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的困境与解决策略

2017-11-03 22:06董莉莉
职业教育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顶岗实习中职学生解决策略

董莉莉

摘要:产业结构升级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作为职业学校学生接触实践、提升职业能力的方式之一,顶岗实习面临诸多困境,如职业学校学生经过顶岗实习提升幅度小,企业接受实习学生热情度低等。本研究主要探究现阶段中职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问题及原因,从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四个方面深入探析,依据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生;顶岗实习;困境;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10-0054-05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制造2025”口号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面临重大调整,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不管是产业结构升级还是调整,对于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各种职业人才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至此,我国政府也愈加关注职业教育,积极鼓励各大职业院校创办出自己的特色专业。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中职教育承担着培养初级技术人才与一线工人的重任,是职业教育的基础,中职教育的发展也因此是国家产业转型的突破口。

作为中职实习模式之一的顶岗实习,最早见于国务院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经过2年的在校学习后,必须要在最后毕业年份到有条件接纳实习生的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在这一模式的推广过程中必须要大力推广工学结合,并建立学校与企业的连动机制,探索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为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创造条件。针对参加顶岗实习学生的场所、实习时实习待遇的客观条件,以保障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人身财产安全等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之后,教育部联合多个部委又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涉及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的政策,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通知》《关于应对企业技工荒进一步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这些政策显示我国对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呈现日益重视的态势。各个职业院校响应号召,努力加紧与企业合作,为学生实习提供平台,可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面临多重困境。

二、中职学生顶岗实习面临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面临困境

中职生顶岗实习虽然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但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困境。首先,由学生实习安全问题带来的隐忧。我国职业教育中对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面向一线岗位的操作或技术人员,实习学生进入企业大都被分派到一线岗位工作,人身安全成为主要问题。但在我国相关政策中并未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安全做出具体规定,导致企业与学校在学生的保险问题上相互推诿[1]。其次,学生超时、超工作量带来的权益保护问题。在工作时间上,部分私营企业在面临市场订单较多的情况要求员工加班,严重超过8小时工作时长,但中职实习生无法完成过大的工作量。再次,企业未系统地对实习学生进行岗位培训而带来的产品质量及人员流失问题。实习学生进入企业后大部分未接受系统的操作流程培训,而是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由经验丰富的师傅指导,学生不能了解其中运作原理,只是机械地操作,很容易出现产品不达标的情况,在长期与老员工接触中易因见解不同而出现误会矛盾,学生自身无法解决便选择离开工作岗位。与此同时,经过长期的学生生涯,实习生进入岗位之前对企业规定章程不了解,多数实习生难以快速适应严谨的工作要求、快速转变角色、遵守企业的规定、听从企业安排,较多实习生工作散漫,没有经过企业例行程序擅自离岗。最后,学校对学生培养及指导不及时带来学生“求助无门”的问题。当学生在实习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疑惑无法正确处理时,部分学校没有专职指导教师及时帮助学生,学生也因此对实习工作产生“习得性无助”。部分学校只考虑完成这一培养模式,对在校学生传输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力度也不够。这些来自各方面的问题使得顶岗实习模式陷入学校“一头热”的困境。

(二)原因分析

1.政府出台的关于顶岗实习的政策不完善,财政投入力度不够

政府在制定的相关政策中明确规定了学校层面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及其各项规定,缺乏进一步的对职业教育中学生实习管理体制。首先,政府缺乏对实习全方位的规定。仅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提到“任何组织和个人依照国家规定招收已满 16 周岁未满 18 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等方面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的劳动或者危害作业。[2]”在劳动时间上规定每日工作量不超过8小时,但未对工资的发放形式、工资基准及学生的安全保障等方面做出规定。其次,在顶岗实习这一模式中缺乏对实习学生与企业的硬性规定政策。在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中,政府对相关实习企业有硬性要求,如德国的“双元制”,国家颁布相关规定要求企业将是否接受职业院校的实习工作作为评定标准之一,致使大量企业积极迎合中职学生顶岗实习,加强企业、学校双向互动。最后,政府缺乏足够的经费投入。企业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追求经济效益,实习学生初次进入职场,由于操作不熟练,产出成品不达标,加上没有政府的财政支持,企業在接受学生实习的前期多半处于亏损状态[3]。在各大职业学校中,实训设备需要及时更新,确保学生实习时能尽快熟练使用生产机器,提高企业收益,这是顶岗实习模式顺利运行的重要一环。因此,政府需要提高对实习学校实训设备的关注度,加大对职业学校的经费支持。

2.企业运营成本增加,社会责任感不强

企业是学生实习基地的提供主体,但部分企业对于中职生实习的热情度较低,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首先,学生实习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造成产出和收益成反比。学生进入实习基地后,需要熟悉周边环境,中职生实际操作经验少,企业须委派熟练工人指导相关工作任务,导致其原本的工作被搁置,加上部分学生不能遵守岗位规定,擅自离岗,造成工作停滞,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出效益。其次,多数企业对实习学生重劳动轻培训,社会责任感不强。部分企业接受实习学生主要是为了增加工作人员,提高订单完成率。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企业没有相关培训课程,也没有定期培训制度,有些直接被分配到产业流水线进行机械的重复动作,技术含量低,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技能无法在岗位上应用,自我价值感受挫,使学生顶岗实习缺失了应有的意义,企业缺乏对职业教育建设应尽的义务,仅仅依靠学校为其培养所需人材,将大部分精力投射于利益得失。endprint

3.学校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不到位,课程体系不健全

顶岗实习要求企业提供相应岗位的前提是学校能够做好中职学生的培育工作,但在现实中学校的有些做法并不到位。首先,学校缺少全面的管理模式。部分学校虽然设有专门的班主任进行管理,但实际情况是一个教师需要同时照顾多个实习学生,必然难以全面顾及;同时,实习管理教师仍需正常上课,无奖金补助,造成其管理积极性较低。其次,部分中职学校课程体系不健全。在课程结构方面,部分中职学校忽略了职业指导课程、职业道德课程的重要性,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相关知识,职业需要的责任意识,进入企业实习之后,对岗位责任意识淡薄,很难达到理想的实习效果。课程内容上,部分职业学校课程内容过于陈旧,更新较慢。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应以市场为导向,与企业共同探讨课程设置方案,并且实训设备应及时更换,但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做到这一点,导致在实习时许多学生难以找到对口岗位。

4.中职生心理、生理不适应导致其难以适应顶岗实习岗位

在我国,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部分进入高中阶段继续接受普通教育,另一部分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相应的职业知识与技能,其年龄大致分布在14~18岁之间,心理上具有明显的青春期特点。一方面,他们有梦想,有志向,敢想敢做;但另一方面,他们大都思想不成熟、责任意识薄弱,存在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倾向,对自己的行为控制能力差,很容易沾染上社会不良风气。部分学生有严重的逆反心理,缺乏对顶岗实习的正确理解,在他们的观念中顶岗实习的任务是赚钱,致使顶岗实习流于形式。部分中职实习生转换角色较慢,独生子女的身份使他们在家中处于优越地位,处处以自我为中心[4],进入学校后一心致力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致使进入岗位后,难以承受岗位的工作量及所带来的工作压力,大多数学生选择离开,即使少数学生坚持下来,也同样面临着两大问题,即生产不符合企业标准,创造的效益微乎其微;习惯享受优待的他们,很少真正考虑他人需求,使得人际关系紧张,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较弱。

三、解决策略

(一)政府需进一步完善顶岗实习的相关法规和政策体系,构建大数据时代的实习数据平台,增加顶岗实习财政投入

1.政府应夯实顶岗实习的法律基础,给予其法律保障

“我国教育法律体系按其效力可以纵向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教育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行政规章以及地方性教育法规和规章。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职业教育法》为基础,《教育法》《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为补充,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配套的法律制度体系。”专门针对职业教育领域的法律是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这是针对职业教育整体所出台的法律文本,对顶岗实习教育模式虽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是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容易造成各行政部门权责不清的情况。因此,应针对顶岗实习专门设立相对完善的法规,从而对实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比如超出正常实习时间8小时的企业该做出怎样的处罚(在2013年通过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学生每天顶岗实习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但并未规定其处罚措施);企业对于学生的工资发放方式与保险缴纳细则等具体问题。此外,在对顶岗实习各项内容进行规定后,还应明确具体的实施部门及监管部门。

2.拓宽实习路径,建立实习数据库

在顶岗实习施行过程中,学校长期处于被动地位,而企业又是职业教育的主体之一,要使中职生顶岗实习顺利进行,取得满意结果,就必须要有企业的鼎力相助。 针对这一点,可以学习德国的“双元制”,国家出台一系列操作性强的政策:规定部分企业必须在固定阶段接受一定数量的实习生,规定学生在企业中接受教育的时间和次數,同时还可以交给企业一份学生的在校档案。此外,政府作为带头人可以针对企业领导人组织开发课程、讲座等专题活动,培养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使企业家能够积极参与学生实习工作。在现今的互联网时代,国家还可以建立企业资源数据库,将接受中职生实习的企业纳入数据库中,学生在临近实习时可自行选择实习企业,热门企业可按照学生在校期间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分数进行筛选。

3.增加中职生实习的经费投入

政府应为职业教育顶岗实习的学生提供引导性的专项经费、补贴等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政府要带头联合各相关部门共同协商,明确各部门职责,确定中职生顶岗实习的奖励资金。在企业方面,在政府设立的企业资源数据库中设立企业实习资格准入制度和优秀实习企业评选制度,介绍各大企业实习现状和企业文化历史,奖励优秀的实习企业,使接受学生实习也成为企业参评先进的指标之一。对企业内部员工中担当实习指导任务的个人拨款奖励,使其愿意对实习学生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指导,提高企业接受实习学生成本收益,同时增强行业、企业及社会各界参与职业教育的意识。政府要从企业与学生两方面着手,不能只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实习补贴问题,也要从企业角度出发,形成企业主动接受实习学生的鼓励机制。

(二)企业应积极对待实习生,加强对实习生的培训教育工作,提高社会责任感

1.转变对实习学生的消极观念

政府制定相应的法规条例后,需要企业积极参与。过去企业对实习学生的观念停留在廉价劳动力上,认为学生进入核心岗位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今面对企业自身产业转型对于新型人才的需求,企业必须要改变其传统的消极观念,树立对实习生积极的心态,顶岗实习对于企业的意义是能够为企业未来培养合适的劳动者,企业可以利用实习生带来的优势为企业增加利润,企业中老员工离职后可直接聘用实习期间表现较好的学生以节省企业招聘成本。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学校中不仅接受过实际的生产训练,而且还掌握了机器运行的原理知识,进入企业后,他们不仅仅是普通员工,还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虽然实习学生刚进入企业工作对各方面不太了解,但经过师傅的带领,熟悉岗位工作及环境后,他们大都可以成为优秀员工。endprint

2.加強对实习学生的教育工作

大部分企业对新进实习学生并没有进行岗前培训,也未制定相应的企业或部门规章制度,学生在企业实习时,既是在校学生也是企业员工,而企业未意识到学生的双重身份,这就造成学生对企业规章制度了解甚少。企业应编制实习手册并以其为蓝本,让学生切实遵守。学生从学校进入社会短时间内较难遵守各种规范,通过这种发放小手册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快地适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在实习中,企业应定期开展讲座,详细介绍企业文化、企业安全知识;还要积极举办多种职业技能竞赛和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各种教育,从而提高其职业素养和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工作者。

(三)各大职业院校应打造专职实习师资队伍,创新教育模式,设立实践主导课程体系

1.打造专职实习教师管理队伍

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很重要,学校仅仅将学生引进企业,不对其进行管理是不能达到学生实习的教育目的的。在学生实习后,学校要设置专职实习管理教师团队,包括生活和职业指导教师即“双师型”教师。生活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生活管理问题,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并详细记录他们的思想改变过程。教师还可利用先进的通讯设备对实习学生进行远程管理,比如建立微信群,要求学生每个星期谈论各自的实习感受和遇到的问题,大家在一起讨论解决。职业指导教师要负责与企业内部人员的沟通,了解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在每次交流后撰写相关报告,主要包括近期的市场专业需求,以确定学校教学内容,保证各大中职学校更新课程内容。

2.创新教育模式,教师和企业人员多渠道、多方法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知识,协助他们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中职学生在学校承担着双重学习任务,既要努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还要学习系统完整的职业指导知识,在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称为“养成教育”。“当前,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现代职业教育目标下,职业学校的养成教育在于开拓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所谓个人能力一方面指传统的工作美德,如工作认真、办事严谨、富有责任心,重视工作质量等,特别强调学生个人的独立和自信;所谓社会能力,主要指人际交往、合作交流、宽容团结等。其中特别强调的是社会德行,如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环保意识等”[5]。职业指导教育知识的讲解应在学生刚入学时开始并贯穿学生的整个学校教育生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以身边人物举例讲解各种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还可邀请知名企业家来校给学生讲解,各大企业人员大都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一方面能使学生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熏陶,理解企业所需具体的职业道德操守,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宽学生职业视野,学习更多切实有用的问题解决方案。在这种环境的熏陶和影响下,使得学生自觉自主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3.设立实践主导的课程体系

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如果没有将理论与实践课程有效结合起来,将会造成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脱节,进入岗位无所适从。这就要求职业院校一方面要时刻关注市场动态变化,及时了解新兴岗位对人才类型的需求,制定出相应的预备课程方案,并针对不同岗位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成立专门研究小组了解企业的岗位任务及相应技能,将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和企业所需岗位技能结合起来,真正形成企业与学校共同办学。另一方面,企业以利益为主体,学校不能被动地等待企业提出用人需求,应逐步占据主动地位,保持相对独立,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前提下,抓住市场变化,开拓新模式、新体制。在学校内部构建学生实践场地,多开设实践性课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书本中晦涩难懂的原理知识通过实践应用得到解决,提高学生进入企业后快速适应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企业对学生的工作满意,学生自身也体验到价值感,从而以正确的心态面对顶岗实习。

(四)学生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顶岗实习,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解决问题能力,快速适应角色转变

1.以正确、积极的心态对待实习机会

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实习模式之一,具体来说是“2+1”的实习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实习一年。在实习期间学生由专门的企业员工对其进行指导,社会角色已由学校成员转向企业成员。在实习中学生应端正个人态度,抛弃“实习利益观”,明确实习的真正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及与人沟通能力。在实习过程中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岗位任务,勤于思考,抓住实习机会,在具体情境中明白操作原理与工作标准,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请教老员工,切实遵守各项规定,认真履行实习学生职责,努力做到让企业满意,让自己提升,为毕业后找工作奠定基础。

2.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快速适应角色转变

实习学生的适应工作是顶岗实习中的重要问题,中职生大都心理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遇到棘手的问题难以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学生在校期间要认真学习基础文化课程,提升文化素养,踊跃投身于学校活动建设中,在活动中磨炼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解决问题、抗击压力的能力。 在实习中,应妥善处理与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在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时,要积极寻求指导教师或同学帮助,快速适应角色转变。

参考文献:

[1]杨和能.中职生顶岗实习权益保护法律缺失与路径选择[J].职业教育研究,2009(5):18-19.

[2]向跃进.推进中职生实习管理的建议举措[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5):102-104.

[3]陈芳芳,宋鹏辉.企业参与顶岗实习的成本收益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6):23-26.

[4]江文英,林良全.校企合作打造高效顶岗实习联合管理模式[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2011(16):68-69.

[5]江奇.德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in Post Practice

DONG Li-li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Tianjin 300022,China)

Abstract: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in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of the quality talents. As one of the patterns of contacting practice and improving ability for vocational students, internship faces many difficulties, such as occupation benefit stagnant, school students lifting range being small through internships, enterprises' enthusiasm for accepting students being low and so on.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vocational students' present problems and reasons existing in practice from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schools,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se problem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post practice; difficulties;solutionsendprint

猜你喜欢
顶岗实习中职学生解决策略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