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宁
(山东曹县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400)
不同血管活性药物纠正脓毒性休克患者高乳酸血症的临床观察
张 宁
(山东曹县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400)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活性药物纠正脓毒性休克患者高乳酸血症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106年11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的68例患者资料,并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巴胺血管活性药物,研究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应用不同的血管活性药物后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及平均动脉压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乳酸清除率与治疗前比较,其提升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血管活性药物可有效提高患者平均动脉压,增快乳酸清除率,对于纠正脓毒性休克有一定的效果,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脓毒性休克;高乳酸血症
在临床中,对于脓毒性休克的治疗常采用不同的血管活性药物,为了选择更适宜此病的治疗药物,本文从临床科室中抽取6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资料,以分组比较方式,探讨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多巴酚丁胺药物对高乳酸血症的影响观察,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106年11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的68例患者资料,并按其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56~76岁,平均(62.55±4.35)岁。研究组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61~75岁,平均(60.12±6.27)岁,对于此次研究的相关事宜,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表示同意并已签字。根据2001年全身性感染国际会议确立的感染性休克标准[1],68例患者全部符合,其表现为患者血培养为阳性并有确切的感染病灶;存在全身性感染炎症;机体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灌注不良表现。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68例在入院后,对其病情立即给予确切评估,并对动脉压及动脉血气情况进行连续测定并分析,通过深静脉中心导管测定患者中心静脉压,观察并记录尿量,及时测定血乳
酸及患者肝功和肾功情况。所有患者均通过深静脉中心导管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其中对照组给予多巴胺注射液治疗,其剂量由1 μg/(Kg·min)逐渐增加到15 μg/(Kg·min),研究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治疗,剂量同样由1 μg/(Kg·min)逐渐增加到15 μg/(Kg·min)。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乳酸清除率平均为(45.6±8.8)%,平均动脉压为(60±15)。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密切监测病情,若有不良反应,立即停止用药并报告,立即给予及时处理。
经一定时间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动脉血乳酸清除率情况。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治疗后,研究组平均动脉压为78.3±11.5,乳酸清除率为(62.5±4.8)%,对照组平均动脉压为62.4±10.2,乳酸清除率为(49.4±2.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乳酸清除率及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有提升,但研究组提升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提升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及乳酸清除率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及乳酸清除率情况(±s)
组别例数乳酸清除率平均动脉压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3445.6±8.849.4±2.560±1562.4±10.2研究组3445.6±8.862.5±4.860±1578.3±11.5 t 21.11516.82319.75215.298 P<0.05<0.05<0.05<0.05
在临床中,通常选用多种不同血管活性药物来纠正脓毒性休克患者高乳酸血症,本文为了探究更有利于改善机体组织血管活性药物,从而选取6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资料,从研究中得知,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多巴酚丁胺治疗比单独应用多巴胺注射液有显著的提高乳酸清除率的作用。其原因为去甲肾上腺素有收缩动静脉血管作用,减少血液分流,从而改善各个脏器缺血缺氧症状,同时也减少了乳酸的产生。
总而言之,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胺纠正脓毒性休克患者高乳酸血症的效果要好于多巴胺,对于改善心功能及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也有显著作用,因此在临床中应作为活性药物首选,值得临床采纳应用。
[1] 冯晓琪,马泽兵,罗 强,等.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4(6):28-30.
[2] 王 兵.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167-168.
[3] 张行丰,过小叶.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在治疗感染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4):651-652.
R459.7
B
ISSN.2095-8242.2017.049.9655.02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