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对肩周炎即时镇痛效应的临床研究

2017-11-02 07:01王荣兵李建武
中医外治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腕踝针进针肩周炎

王荣兵,李建武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2.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 风湿疼痛科,湖北 武汉 430000)

·临床研究·

腕踝针对肩周炎即时镇痛效应的临床研究

王荣兵1,李建武2*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2.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 风湿疼痛科,湖北 武汉 430000)

目的:评价腕踝针疗法对肩周炎的即时镇痛效应。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取患侧上4、上5、上6区行腕踝针治疗;对照组取患侧肩髃、肩髎、肩贞、肩前、臂臑、天宗、阿是穴,并依据疼痛部位进行适当循经取穴,进行电针治疗。两组均留针30 min,观察治疗前及治疗5 min后疼痛程度,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F-MPQ)中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现时疼痛强度评分(PPI),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VAS及PP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min后实验组VAS及PPI评分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VAS及PPI评分无明显下降(P>0.05),且实验组VAS及PP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腕踝针疗法对肩周炎的即时镇痛效应良好,明显优于电针疗法。

肩周炎;腕踝针;即时镇痛效应

肩周炎是一类导致盂肱关节僵硬的粘连性关节囊炎,临床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局部疼痛及主被动活动度降低,影像学主要表现为骨量降低[1]。研究表明,功能锻炼是促进肩周炎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2],但是对疼痛的畏惧心理常常使患者拒绝开展功能锻炼,所以对肩周炎进行快速止痛是治疗的重中之重。针刺疗法对疼痛疗效颇佳[3],但常因针感强烈而使患者依从性较差。腕踝针疗法因要求避免出现针感,患者依从性较佳,且即时镇痛效果良好,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疼痛性疾病的治疗。本次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对比腕踝针及电针后患者VAS及PPI评分,评价腕踝针对肩周炎的即时镇痛效应,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于武汉市中医医院汉口院区风湿疼痛科门诊肩周炎患者100例,纳入60例,以1∶1比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腕踝针组)及对照组(电针组),每组30例。60例患者均完成了实验,无剔除病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实验组及对照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的比较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9-94)评定。①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②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③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④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⑤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或者肩袖钙化。

1.3纳入标准

①年龄40岁~60岁,性别不限;②符合肩周炎诊断标准;③神志清晰,语言表达能力正常,知情同意且能够完成问卷调查。

1.4排除标准

①有骨结核、骨肿瘤、骨折、韧带撕裂、胆囊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引起肩关节周围疼痛及活动受限疾病者;② 24 h内接受过针灸、推拿、药物等治疗者;③哺乳或妊娠妇女;④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及精神病患者;⑤有发热症状者或施术部位有皮肤感染者;⑥对针刺无法耐受者。

1.5剔除标准

①治疗过程中出现晕针、断针、局部血肿等不良反应而终止实验者;②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误入者。

2 治疗方法

2.1实验组

①选穴:患侧上4、上5、上6区(若患者病灶为双侧,则双侧对应施针),若局部有血管、瘢痕、伤口等,进针点可朝向心端适当上移。上4:拇指侧的桡骨内外两缘中间,腕横纹上两横指。上5:腕背中央,腕横纹上两横指,桡骨、尺骨两侧骨缘中间,即外关穴处。上6:腕背侧尺骨缘处,腕横纹上两横指,约距小指侧尺骨缘1 cm。②针具:0.30 mm×40 mm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贵州安迪药械有限公司)。③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选定进针点后局部皮肤予75 %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医者押手固定并拉紧进针点下方(近腕部)皮肤,刺手以拇、食、中三指持针,针体约与皮肤呈30°角迅速进针,进针后将针放平,使针贴近皮肤表面(真皮层之下)向上(近心端)直线进针约38 mm~40 mm,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并要求患者无酸、麻、胀、痛之感,否则为针刺过深,须调整针刺深度重新来过,针刺结束后以胶布固定针柄,留针30 min。

2.2对照组

①选穴:取患侧肩髃、肩髎、肩贞、肩前、臂臑、天宗、阿是穴,并根据疼痛部位的不同进行适当循经取穴,阳明经疼痛者加曲池、合谷穴,少阳经疼痛者加外关、中渚穴,太阳经疼痛者加后溪、养老穴,太阴经疼痛者加尺泽、列缺穴。若疼痛部位涉及两经及以上者,合并取穴,双肩疼痛者则双侧取穴。②针具:0.30 mm×40 mm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贵州安迪药械有限公司)。③操作:患者取坐位或卧位,选定进针点后局部皮肤予75 %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医者以单手进针法行针刺操作,根据患者体型及所选穴位进针一定深度后行提插捻转手法,平补平泻,待得气后局部穴位接G 6850低频脉冲电治疗仪,频率 60 Hz,用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 min。

3 疗效分析

3.1观察指标

①疼痛指标: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F-MPQ)中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现时疼痛强度评分(PPI)这两项,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5 min进行评分,以比较其即时镇痛效应。②不良反应观察:观察记录实验中有无晕针、滞针、断针、局部血肿等不良反应发生。

3.2统计学方法

3.3治疗结果

3.3.1 两组治疗前后VAS及PP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及PP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5 min后实验组VAS及PP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1),说明腕踝针疗法在治疗5 min 后便起到了镇痛效应,即时镇痛效果明确;而治疗5 min后对照组VAS及PP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下降(P>0.05),说明电针疗法在治疗5 min后尚未产生镇痛效应;且治疗5 min后实验组VAS及PP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治疗5 min后腕踝针疗法的镇痛效应明显优于电针疗法。见表2、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5 min后VAS评分变化

表3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5 min PPI评分变化

3.3.2 不良反应

实验中两组患者均无头晕、心慌、恶心、呕吐等晕针表现,亦无滞针、断针、局部血肿等情况发生。

4 讨 论

肩周炎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其病理机制尚无统一认识,目前多认为是循环、内分泌、神经、免疫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导致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中医学认为,肩周炎属于“痹证”范畴,其病机多为老年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加之风寒湿邪外袭,局部气血不畅,经络闭阻,不通则痛,发而为病,治疗上多以活血通络止痛为法。“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不与而生大病也”(《素问·皮部论》),皮部作为经络在体表的分部,将内在经络之气散布与体表,与内在脏腑经络关系密切,起着抵御外邪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将放射性核素高锝酸钠按皮内、皮下、肌肉不同层次注入承山穴,发现在三个层次皆可观察到核素移动轨迹[4],进一步证实了皮部经络的存在。“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素问·痹论》),“卫气充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灵枢·本藏》),腕踝针通过针刺皮部,可刺激卫气,抵御外邪,并能调节调节相应经络脏腑之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评价腕踝针对肩周炎的即时镇痛效应,采用了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F-MPQ)中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时疼痛强度评分(PPI)作为观察指标。SF-MPQ作为国际公认的疼痛量表[5],具有简便易行、灵敏可靠的优点,并且具有量化标准,可以进行统计学处理。本研究结果说明,腕踝针疗法具有良好的即时镇痛效应,明显优于电针疗法,与前人研究相一致[6],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传统观念认为,腕踝针的即时镇痛效应,应该归功于其神经调节功能。皮肤与神经系统高级中枢共同起源于外胚层,故而皮肤在大脑皮质中有着精确的投射,两者关系密切[7]。而腧穴的解剖学研究发现,324个腧穴中在0.5 cm针刺范围内有浅层皮神经分部者多达304个,比例高达93.8 %[4],也有力佐证了这一点。腕踝针要求避免出现针感,属于非伤害性刺激,可兴奋 Ⅰ、Ⅱ 类粗传入纤维并传入脊髓,与来自疼痛部位的伤害性刺激信号相互作用,通过脊髓水平的阶段性抑制机制产生迅速镇痛效应。

现代研究发现,经络线上组织具有良好的渗透性,有利于组织液压波的传递[8],当腕踝针进入皮下组织后,占据了一定的组织空间,根据Darcy定律及质量守恒方程,使组织液循经流动,产生的组织液压波以机械波形式传递,出现类似于空气动力学的激波,以声速传播至病灶,使病灶处出现压缩、膨胀的力学刺激,渗透压下降,钾、钙离子交换增加,从而达到迅速止痛效果[9]。

5 不足与展望

本次实验仅对比了腕踝针及电针对肩周炎的即时镇痛效应,并未详细探讨肩周炎不同分期及分型对治疗的敏感程度,也未对腕踝针持续镇痛效应展开随访研究。而简式McGill疼痛问卷容易受到患者心理因素影响,单独作为观察指标尚不够客观。并且本次实验样本量小,也未与假针刺法对照进行盲法实验。所以,今后应展开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盲法实验,通过随访观察及监测神经递质等方式,研究腕踝针对不同分期及分型肩周炎的即时、持续镇痛效应及可能机制,为临床肩周炎的治疗提供更优化的选择。

[1] 陈疾忤,陈世益.肩周炎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5,26(2):94-96.

[2] 韩振翔,祁丽丽,禇立希,等.针灸结合主动功能锻炼分期治疗肩周炎方案的优选[J].中国针灸,2014,34(11):1067-1072.

[3] 柳美善.近五年针灸治疗疼痛性疾病的SCI文献的分析与评价[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4] 乔文雷.腕踝针疗法原理初探[J].江苏中医,1991,12(6):27-29.

[5] Melzack R.The 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J].Pain,1997(30):191.

[6] 苏江涛,周庆辉,李 锐,等.腕踝针对急性腰痛的即时镇痛作用: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0,30(8):617-622.

[7] 邓春雷,殷克敬.实验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66.

[8] 张维波,景向红,李翠红,等.组织液压波在大白鼠胃经皮下组织传送规律的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95,14(1):40-43.

[9] 胡 侠,凌昌全.腕踝针止痛机理的生物力学观[J].中国针灸,2004,24(5):67-69.

R684.3

A

1006-978X(2017)05-0003-03

*通讯作者。

王荣兵(1991-),男,2015年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大学本科学历。现就读于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研究生班。研究方向:针灸治疗风湿疼痛相关性疾病。

2017-05-26

修回日期:2017-05-31

本文编辑:朱庆文

猜你喜欢
腕踝针进针肩周炎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腕踝针疗法在骨伤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腕踝针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观察
腕踝针通过提高血清β—内啡肽水平治疗腰肌劳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