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石投资炫财技

2017-11-01 00:19李国强李秀玉
证券市场周刊 2017年38期
关键词:欠款坏账期权

李国强++李秀玉

依靠转型等特殊手法,绵石投资一举大幅盈利,但既没有分红,也没有在主营业务上持续投入,而是迫不及待地进行条件极易达成的期权激励。富了少数人,却亏了上市公司。

小帅有次借给朋友1000元,朋友说一周内就还,结果过去两年了,各种暗示、明示都做过了,朋友还没有还钱的迹象。小帅只好默默在心底把这个朋友的欠款抹去了,在会计上这种打算放弃欠款所有权的操作就叫做“资产减值损失”。

我曾接手与一家破产公司的对账工作,发现我公司和该公司的账面上的欠款有十几年之久,而且双方的金额、项目都对不上。我们硬着头皮一笔一笔的在故纸堆飘香的档案室里对账,这些欠款最终通过坏账损失核销。

欠款企业破产倒闭或者长期不还,收回欠款的可能性极小的时候,就可以认定为“坏账损失”。除此之外,坏账准备还可以根据会计政策按照欠款期限进行提取,不必等到损失实际发生时。除了坏账损失外,资产减值损失还包括存货、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项目发生的损失,但是上市公司实际核算过程中,坏账是最常见的资产减值损失。

用完所有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2017年5月,绵石投资(000609.SZ)收到深交所的询问函,对该公司连续9年不分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扣非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等8大问题提出询问。

绵石投资发布公告一一回应,其中,公司2016年资产减值损失发生额为6030万元,其中坏账损失4836万元。相对应的,2016年的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它应收款的合计净额只有592万元。根据年报披露的资料,报告期内计提坏账准备4836万元,主要是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轻舟(天津)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下称“轻舟公司”)及其子公司按照会计政策规定,采用风险分类法与个别认定法相结合的方式对经营性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轻舟公司为绵石投资的全资子公司,用赖账的方式处理内部往来,也属于罕见的财技。

此外,在资产减值损失中,绵石投资还发生了971万元的存货跌价损失。根据2016年年报披露,是因为其子公司迈尔斯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地下车位预计可变现金额少于账面金额所致。在房价不断攀升的当下,车位价格更是火箭式上涨的情况下,能把地下车位做到赔钱,已属不易。

绵石投资的资产减值损失就这些了?不,还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根据2016年年报,公司对持有的赞博恒安健康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投资进行减值测试,将该项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计提减值准备222.71万元。通过年报的附注,可以发现绵石投资持有五花八门的金融资产,按照年报里提的“转型”方案,经营方向将从房地产公司转变为投资公司。

能够把大部分资产减值损失科目都利用起来的会计一定是高手,比如绵石投资的会计。年报上还披露,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规定对购买北京思味浓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实现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并对其计提减值准备58.07万元。

当然,作为一毛不拔的铁公鸡,绵石投资的转型并不太成功。维系股价的办法中,更多的不是靠实力,比如,和尝试回归A股的万达暗送秋波抬升了一轮股价,连续三个涨停让市值增长了9亿元,结果遭到了万达义正词严的否认;靠财务人员精明的“财技”制作出连年盈利的指标,在营收大幅下滑71.08%的情况下,竟然实现了净利润483.78%的增长,实现了F10指标的绚丽展示。不过修饰的报表毕竟不是真金白银,所以现金流量表露出了马脚,深交所也因此质疑绵石投资的真实盈利情况。

易操作的期权激励

在对绵石投资的询问函里,深交所表达了强烈的疑问:说明设置股权激励行权业绩考核指标的主要考虑因素,并与章程中的分红条件指标进行对比,说明股权激励行权指标设置的合理性以及低于章程中分红条件指标的原因,结合上述情况说明公司实行股权激励是否符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第七条第(三)项的规定。

对此,绵石投资发布公告进行了争辩,认为自己的操作是符合规定的。

按照一般理解,获得期权激励的高管会有充足的动力努力工作提高股价,或者,通过别的方式抬高股价。

绵石投资将向除公司董事长郑宽、公司董事王瑞之外共60名高管和核心员工以每股0.25元行权价售出352万股股票,同时再以零元价格向包括郑、王二人在内的17名激励对象授予717万股限制性股票,其中郑宽、王瑞各占这批股票份额的40.45%,合计80.9%。按照借万达之势而大涨时的股价计算,市值只有几十亿元的绵石投资向60位高管核心们派出1.97亿元,郑宽、王瑞等17名核心人员则直接入账1.32亿元,其中郑、王二人分别占得5280万元。

而期权激励的启动条件是以2013年至2015年三年扣非后平均年度净利为基准,增长不低于8%至16%。让我们再看看公司2013年到2015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01亿元、1.16亿元和0.18亿元,请注意2015年的净利润。果然,在高管们(和财务人员)的努力下,2016年的净利润1.33亿元,增幅达到了启动条件。

妙招不止这一步,2016年7月,绵世股份更名为绵石投资,其主营业务从房地产华丽转身变为投资。于是在计算净利润的时候,投资收益成为经常性损益项目,从而不必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一次性的、不可持续的非经常性损益。尽管营收下降了71%之多,但投资收益让绵石投资从2015年的微盈利变成了2016年的扣非净利润增加了469.45%!如果剔除与房地产业务无关的投资收益,2016年的扣非净利润是亏损7000万元左右,根本不可能达到期权激励的条件。

笔者作为一个曾经的上市公司老会计,对这样出神入化的财技使用,也是自叹弗如。

绵石投资对期权激励政策的使用属于一个特例,大多数上市公司使用期权激励政策的时候,通常会带来正能量的促进作用。美国几乎100%的高科技公司、大约90%的上市公司都实施了股票期权计划。如今期权激励在A股也比较普及,为了保证高管利益不受损,期权激励的启动条件一般是稍微努力就可以实现的目标,而且这些目标是有时间限定的。当期权激励公告发布后,投资者就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判断该企业近期的经营方向以及预期能够实现的经营成果。可以简单的认为,股权激励事件存在投资机会,不仅存在短期预案日公告效应,还存在中长期的执行区间效应。对于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其股票具备一定的阶段性投资价值。

投资收益雪中送炭

转型之后的绵石投资第一年就收获了高达2.5亿元的投资收益,其中绵石投资参股34%的拉萨晟灏在2016年4月出售了广州黄埔化工49%的股权,获利3.82亿元,按照权益法核算,为绵石投资当年利润贡献率为147%(由此可见2016年7月份把主营业务改为投资多么具有先见之明,如果这笔投资收益作为非经常性损益,期权激励的条件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即便是转型之前,绵石投资也是一家房地产公司,为什么会有一家化工厂的股权?其实绵石投资的前世也是一家化工企业,1996年,燕山石化旗下的燕化高新在A股上市。2000年,中国石化经过股份制改造后在香港上市,2001年在A股上市,中石化开始着手清理已经在A股上市的各种关联公司。2004年燕化高新被中石化的子公司——燕山石化转让出股权,2007年,更名为绵世股份,成为一家房地产企业。2009年,绵世股份从北京大老远跑到广州,投资了广州黄埔化工。2016年绵石投资将黄埔化工转手卖给另一家房地产公司——时代地产。大致可以推断,当初购买这家化工企业的时候,并非看中了化工厂本身,而是看好了那块地,并且有能力把工业用地转为商业用地进行房地产开发。

那么,如果说这笔投资收益是经常性损益的话,很多投资人应该和我一样,不太相信。

况且,大幅盈利后,绵石投资并没有分红,也没有在主营业务上持续投入,而是迫不及待地进行期权激励,甚至针对个别高管进行零成本的巨额激励,这简直就是把上市公司当做提款机!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声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

猜你喜欢
欠款坏账期权
东辽联社成功收回村级欠款近千万
借条遗失,如何结清债务
扒一扒 P2P坏账率五大猫腻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12
西班牙考虑建“坏账银行”
浅析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