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萍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山东 德州 253500)
双面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疗效观察
周丽萍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山东 德州 253500)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患者时使用双面蓝光照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新生儿溶血病患者114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接受三面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则接受双面蓝光照射治疗,将两组患儿治疗后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小时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段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新生儿溶血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双面蓝光照射治疗能够使患儿获得更佳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新生儿溶血病;双面蓝光照射;治疗效果
新生儿溶血病指的是由于母子的血型不和,母体中产生了与胎儿血型抗原不相匹配的血型抗体,而这种抗体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并引发同族免疫性溶血,最常见的是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不合[1]。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新生儿常见疾病是导致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因素,患儿会出现贫血、黄疸、呼吸困难、胆红素脑病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智力发育迟缓,并且需要接受换血疗法,因此早治疗、早干预对于患儿预后十分关键[2]。在本次研究中,对新生儿溶血病患者采用了双面蓝光照射的治疗方式。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新生儿溶血病患者114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27例;胎龄37周~43周,平均(38.4±2.0)周;日龄1天~5天,平均(3.0±0.5)天;出生时平均体重(3219.4±264.9)g。观察组男29例,女28例;胎龄在37~42周,平均(38.2±1.9)周;日龄1天~6天,平均(2.9±0.6)天;;出生时平均体重(3199.1±280.5)g。患儿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遵循的程序均符合相关伦理学标准,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
观察组则接受双面蓝光照射治疗:患儿裸体进蓝光箱,温度30℃~32℃,湿度55%~65%,灯光与患儿的距离为20~25 cm,蓝光波长主峰为42~45 nm,并对患儿的会阴部及眼部进行遮盖和保护,采用双面光,间歇照射,保证受光均匀。若患儿皮肤黄染消退可暂停;若黄疸出现反跳并达到了蓝光治疗标准应再次接受照射治疗。期间给予患儿足量的热卡、液体,奶瓶配方奶喂养,均加入肠道益生菌。对照组接受三面蓝光照射治疗,具体操作同观察组,加入侧面照射。
将治疗后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后4小时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段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对比(±s,μmol/L)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对比(±s,μmol/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4小时 治疗后8小时 治疗后12小时 治疗后24小时对照组 57 270.5±26.8 229.8±20.9 198.8±20.8 166.5±17.4 105.8±19.6观察组 57 269.7±28.3 241.4±21.0 205.4±20.6 172.1±16.3 106.4±19.8 T 0.155 2.956 1.702 1.773 0.163 P 0.877 0.004 0.092 0.079 0.871
表2 对照组及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n(%)]
相关的研究报道称,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是由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胎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母体的IgG抗体会通过胎盘,与胎儿的抗原阳性红细胞结合,致使胎儿的红细胞受到破坏,并引发贫血出现[3]。目前临床上主要以光疗对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进行治疗,这是因为光疗治疗能够促进胆红素的转化,并将其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或者经胆汁排泄到肠腔,从而显著降低患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值,缓解患儿的痛苦[4]。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57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采用了双面蓝光照射治疗,相较于接受三面蓝光照射治疗的对照组,除治疗后4小时外,两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并无显著差异;且观察组的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因此提示光疗治疗效果与光照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成正比,但是该正比关系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存在,分析可能因为皮肤的照射具有一定的“饱和度”。因此对于重症患儿,在光疗治疗早期可提倡使用三面蓝光照射,在治疗4小时后,可改用双面蓝光照射治疗,以保证疗效的迅速起效。
而在副反应发生率方面,由于三面蓝光照射会促进患儿体内胆红素光异构体增多,从而抑制肠道当中乳酸酶的活性,致使患儿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此外,光谱当中所含的红外线会产生过多热量,因此长时间的照射会导致患儿的体温异常,并出现皮疹。而双面蓝光照射治疗则能够有效减少对患儿体温波动、生理节奏以及生长环境的干扰和影响,从而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还能够显著降低治疗所造成的副反应。值得注意的是,光疗对于浅层的毛细血管中的胆红素有着显著作用,但对深部血管当中的胆红素作用效果则不明显,因此大部分的研究者认为在光疗治疗中应有一定的间歇期,这样能够使深部血管当中的胆红素上升至浅层毛细血管,然后再进行光疗治疗,从而保证治疗的效果[5]。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溶血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双面蓝光照射治疗能够使患儿获得更佳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1] 邬金凤.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胆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0):4565-4566.
[2] 陈锡铭.蓝光治疗照射对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4):94-96.
[3] 袁玉美.164例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治疗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39(2):71-72.
[4] 胡伯乐.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9):1691-1692.
[5] 李惠贤.33例新生儿溶血病临床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3):266-267.
R722.18
B
ISSN.2095-8242.2017.48.9330.02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