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脑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7-11-01 15:25王新磊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8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神经功能脑梗死

王新磊

(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76)

·临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脑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王新磊

(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76)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脑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32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掷硬币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低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脑梗死患者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脑梗死;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该病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1-2]。常规西医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不理想,患者预后不佳,随着中医对脑梗死研究的深入,中医药治疗方案在救治脑梗死患者中取得了可观的疗效,为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脑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将作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132例脑梗死患者,纳入的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6例,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49.1±2.0)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2.19±6.59)分;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48.5±2.3)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2.45±5.37)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常规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1次/d,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降颅压、脱水、扩张血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处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中药方剂包括黄芪、党参、灯盏花各45 g,当归、赤芍、地龙各20 g,川芎、桃仁、葛根、红花各15 g,甘草6 g。中药温水煎服至200 ml,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疗程为30天。

1.3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4]。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范围在9l%~100%;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范围在46%~90%;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范围在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18%。总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52±3.11)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44±3.5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基本痊愈44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 论

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脑动脉管腔狭窄从而导致局部血栓形成引起脑部的血供障碍,从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及神经功能受损[5]。由于该病的发病率较高,且患者预后不良,因此对于该病患者的救治问题越来越得到临床的关注。

近年来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报道越来越多,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具有独特的优势,疗效也得到了临床的肯定。如何更好发挥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相互渗透,以提高临床疗效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6]。本研究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口服的方式救治脑梗死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2.4%。

脑梗死属中医“中风”“偏枯”范畴,中医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所致,该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正虚邪胜、痰淤互阻”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全过程[7-8]。因此中医治疗脑梗死应以益气活血、通经活络为主,以达到达到气行瘀祛、机体新生的效果。本研究所选择的中药方剂中的黄芪具有补气、祛血瘀之功效,当归具有活血通经、舒筋通络之功效,川芎、赤芍、红花、桃仁具有补气、活血、化瘀、通经、健脾、祛浊之功效[9],甘草调和诸药,共奏行气活血化瘀之功效,配合西药服用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脑梗死患者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且操作较为简便,患者易于接受,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覃爱芳.脑梗死的康复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2):63-65.

[2] 笪 正,翟正平,闫福岭.急性脑梗死进展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11(11):569-575.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 周 梅.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山东医药,2011,51(20):60-61.

[5] 王 锋,李薇薇,石学敏,等.首次脑梗死与复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232-234.

[6] 王新平,曹国辉,杨光福.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研究现状与进展[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28(3):67-77.

[7] 李雪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3,28(10):1553-1555.

[8] 孙世平,梁永富.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150例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4):1933-1937.

[9] 高雪军.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10):21-22.

R743.3

B

ISSN.2095-8242.2017.48.9320.02

王新磊(1977-),男,汉,河北保定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脑病

本文编辑:吴 卫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神经功能脑梗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