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析

2017-11-01 06:47谷芬罗如平姚婷新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假丝年长酵母菌

谷芬, 罗如平, 姚婷新

临床研究

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析

谷芬, 罗如平, 姚婷新

目的分析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门诊及病房收治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150例,按年龄分为新生儿组(0~28 d)、婴幼儿组(>28 d至3岁)和年长儿组(>3~14岁)各50例。分析其患病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感染部位。结果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新生儿主要以胃肠外营养因素、静脉置管因素和抗生素使用>7 d因素为主,婴幼儿主要以胃肠外营养因素和机械通气因素为主,年长儿主要以抗生素使用>7 d因素、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和肿瘤化疗因素为主,3组组间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新生儿中主要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主要病原菌,婴幼儿中主要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主,年长儿组主要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3组病原菌分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原菌感染部位新生儿组以肺部多见(66%),婴幼儿组以肺部(46%)和肠道(40%)为主,年长儿组每种感染部位均有患儿,以肺部多见(68%),3组感染部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其临床表现为患儿的肺部感染、肠道感染为主,在对儿童进行侵袭真菌感染治疗中需要结合病原菌类型及感染因素对患儿进行治疗。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临床特征; 病原菌; 儿童

病菌认知性的强化进一步为临床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近几年随着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真菌感染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尤其以儿童真菌感染发病率最高,占每年全球真菌感染发病率的31.2%[1-2]。因此,进一步针对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进行分析研究,能够为抗病菌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建议[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150例,按年龄分为新生儿组(0~28 d)、婴幼儿组(>28 d至3岁)和年长儿组(>3~14岁)各50例。新生儿组中男21例,女29例;婴幼儿组中男20例,女30例;年长儿组中男19例,女31例。3组患儿在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侵袭性真菌感染者;(2)年龄0~14岁;(3)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者;(2)传染性疾病者。

1.4 检测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室检测,采用无菌采集方法采集患儿痰或咽拭子、大便、中段尿、腹水、脑脊液和血液标本,送检微生物室进行培养检测。其中血液、脑脊液检测采用BACT/ALERT 3D-120全自动培养仪器进行培养;剩余培养方式则根据《全国临床检验规程》进行分区划线接种血培养基进行培养,其中痰或咽拭子、大便、中段尿、腹水的采集均采用临床化验标本采集方式进行采集。本实验研究中药敏实验研究采用接种ATB-FUNGS试剂盒进行MIC值检测实现抗真菌药物检测。

1.5 观察指标 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不同年龄段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感染部位分析。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χ2分割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危险因素分析 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危险因素分析[n(%)]

表1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胃肠外营养因素、静脉置管因素、机械通气因素、抗生素使用>7 d因素、两种抗生素以上联合使用因素、肿瘤化疗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手术因素、粒细胞减少因素、体液透析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胃肠外营养因素中年长儿发生率显著低于新生儿和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4,5.98,P<0.017);新生儿和婴幼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2,P>0.017)。

静脉置管因素中新生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2,P<0.017);年长儿与新生儿和婴幼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3,4.33,P>0.017)。

机械通气因素中年长儿发生率显著低于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6,P<0.017);新生儿与婴幼儿和年长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0,5.32,P>0.017)。

抗生素使用>7 d因素新生儿发生率显著低于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4,P<0.017);年长儿与新生儿和婴幼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4,4.96,P>0.017)。

两种抗生素以上联合使用因素中年长儿发生率显著高于新生儿和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5,19.05,P<0.017);新生儿和婴幼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17)。

肿瘤化疗因素中新生儿发生率显著低于婴幼儿和年长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19.05,P<0.017);婴幼儿发生率显著低于年长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P<0.017)。

2.2 不同年龄段病原菌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段患儿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罗伦隐球菌、啤酒酵母菌各种病原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其他假丝酵母菌、曲霉菌和孢子丝菌各种病原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病原菌分析结果[n(%)]

光滑假丝酵母菌婴幼儿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新生儿和年长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6.25,P<0.017);新生儿和年长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P>0.017)。

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新生儿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婴幼儿和年长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5.18,P<0.017);年长儿与婴幼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17)。

新生隐球菌中年长儿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新生儿和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4.40,P<0.017);新生儿与婴幼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17)。

罗伦隐球菌年长儿和婴幼儿的检出率均高于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4.85,P<0.017);年长儿与婴幼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P>0.017)。

啤酒酵母菌婴幼儿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新生儿和年长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5.36,P<0.017);新生儿和年长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P>0.017)。

2.3 不同年龄段患儿感染部位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段患儿的肺部感染、败血症、肠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各项感染部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儿的中枢神经感染和腹膜炎两个感染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段感染部位分析结果[n(%)]

肺部感染年长儿和新生儿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5.07,P<0.017);新生儿和年长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P>0.017)。

败血症新生儿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婴幼儿和年长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5.17,P<0.017);年长儿与婴幼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17)。

肠道感染婴幼儿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新生儿和年长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4.77,P<0.017);新生儿与年长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8,P>0.017)。

泌尿道感染新生儿的检出率高于婴幼儿和年长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4.73,P<0.017);年长儿与婴幼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P>0.017)。

3 讨论

真菌是具有细胞壁和细胞核结构的微生物,其能够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因此,人体一旦受到真菌感染会导致真菌在体内大量的繁殖和生长[5-6]。目前,临床上对真菌感染的研究一般是以成人为研究对象,对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研究甚少。本研究对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50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进行临床研究,分析发现目前儿童侵入性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包括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其他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罗伦隐球菌、曲霉菌、啤酒酵母菌和孢子丝菌等。此外,研究结果中显示3组病原菌分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的种类较多,但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种。进一步对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其主要表现在肺部感染、肠道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呕吐、排泄物稀薄、排泄次数增加等表象[7]。进一步对其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因素是胃肠外营养因素、静脉置管因素和两种抗生素以上联合使用。因此,在对儿童进行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从而保障儿童体内菌体的平衡性,降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此外,本研究中发现体液透析为危险因素概率为0.00%,进一步证明体液透析并不是导致儿童侵入性真菌感染的因素。病原菌侵袭类其自身并没有毒性,但其一旦突破人体生理防御屏障进入到机体内部就会快速的进行繁殖和扩散,从而降低人体免疫力,帮助毒素类病原菌对机体功能造成影响,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其他类疾病的治疗[8-10]。

综上所述,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其临床表现为患儿的肺部感染、肠道感染为主,在对儿童进行侵袭真菌感染治疗中需要结合病原菌类型及感染因素对患儿进行治疗。

[1] 刘琳,董琳,徐月波,等.儿童侵袭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耐药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5):379-382.

[2] 蔡小芳,孙继民,董宗祈,等.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38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8):644-648.

[3] 魏垂江,朱长娟,任萍.血液病并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4):90-92.

[4] 吴婷婷,刘艳,苏堂枫,等.儿童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2):5239-5241.

[5] 刘国勇,庞晓军,归俊.高分辨CT对不同病原菌引起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3):433-434.

[6] 宋娟,尚利宏,董慧芳.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6):4116-4117.

[7] 张晓艳,董方,赵顺英,等.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价值[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2,7(3):192-195.

[8] 孙跃女.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72例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6):101-102.

[9] 魏升云,汤淑斌,李文君,等.抗链球菌溶血素O与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关系的多中心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3):253-254.

[10]杨世红.52例婴幼儿肺炎痰培养和药敏试验回顾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5):453-454.

Analysisofclinicalcharacteristicsandpathogensofinvasivefungalinfectioninchildren

GUFen,LUORuping,YAOTingxin.

DepartmentofInfectiousDiseases,HunanChildren'sHospital,Changsha410007,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pathogen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children.MethodsA total of 150 children with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were treated in the Infection Department of Hunan Children's Hospital from Mar. 2015 to Mar. 2016. They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nd divided into 3 groups: neonate group(0 to 28 d), infant group(>28 d to 3 years) and older child group(>3 to 14 years), 50 in each group. The risk factors, pathogen distribution and infection site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analysis of the risk factor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children showed that parenteral nutrition venous catheterization, and antibiotic use for over 7 days we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in neonates, parenteral nutrition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mainly in infants, and antibiotic use for over 7 days, combined use of two antibiotics and chemotherapy for tumors in the older children,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m being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pathogen distribution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was as follows: Candida albicans, Candida glabrata and Candida parapsilosis were the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 in neonates, Candida albicans and Candida glabrata were mainly in infants, and Candida albicans in older children, 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3 groups(P<0.05). Lung is the common infection site in neonate group(66%),lung(46%) and intestine(40%) in infant group, lung(68%) in older child group, although other sites of infection were also seen in older children,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m being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main pathogen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children are Candida albicans, Candida glabrata and Candida parapsilosi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mainly pulmonary and intestinal infection. The pathogen types and infection factor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during the treatment.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Clinical features; Pathogens; Children

410007 长沙,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

谷芬(1982-),女,医学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谷芬,E-mail:hyanyan82@163.com

10.3969/j.issn.1674-3865.2017.03.026

R729

A

1674-3865(2017)03-0265-04

2016-12-05) (本文编辑:刘颖)

猜你喜欢
假丝年长酵母菌
米卡芬净对光滑假丝酵母菌在巨噬细胞内活性的影响
全国1 200例VVC致病菌的常见抗真菌药物MIC分析
倒下的长颈鹿
问 路
5年内院内感染假丝酵母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
医院获得性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药物敏感性
酵母菌及其衍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与应用
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