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豪,孙贻蕙
浙江省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王子豪1,孙贻蕙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作为“教体结合”下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形式之一,越来越受到学校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实际上,发挥学校主体作用,抓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建立新型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措施。如何充分发挥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积极作用,我们应重点探讨和研究。本文对浙江省各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情况整理总结,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更好的促进高校体育全面发展。
课余体育;训练;改革;发展趋势
作为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培养全方位、高层次优秀体育人才的必要措施和途径。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下,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应该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和实质性的发展,推动高校课余训练的开展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体育竞技水平,更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学生在训练中不断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本研究期望通过对浙江省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改革现状的调查分析,并以此为出发点,将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纳入到学校教育的正轨中,进而提升学校体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使高校课余体育训练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补充,使学校体育除了健身功能外更好地发挥体育育人功能,同时也促使各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和丰富。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图书馆等进行以课余体育训练为研究内容的资料搜集,査阅近十几年来的期刊论文、书籍文献等,通过分类和归纳整理,这些文献资料作为本研究充实的理论依据。
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和前期对浙江省各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初步了解,设计制定了调查问卷的初稿,问卷共分为各高校体育教研室和参与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两部分进行填写,初稿通过征求省内相关专家的审核、论证,进行了严谨的修改和补充。
共计发放各高校体育教研室问卷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份,回收率为100%;对参与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发放问卷560份,回收有效问卷500份,回收率为89.3%。通过问卷调查对浙江省的当前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专家、教师以及学生的访谈,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
2.3 数据分析法
本文将学校体育与课余体育训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并借助Excel等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整理,为本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通过对浙江省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进行统计,共计有31所本科院校和39所高等职业院校,本研究选取了其中20所高等院校作为研究样本进行研究调查。
3.1 浙江省普通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开展情况
如表1所示,在所选取的20所浙江省样本高校中,球类项目的课余训练开展比重较大。如羽毛球和篮球两个项目,分别有18所和17所高校在课余训练中进行了开展,各占比重为90%和85%;接下来依次为:排球15所,占比75%;健美操/体育舞蹈14所,占比70%;乒乓球和网球都是12所,占比60%;武术11所,占比55%;田径10所,占比50%;足球8所,占比40%。
表 1 浙江省普通高校课余体育项目训练开展情况统计表(N=20)
通过上述调查统计,发现浙江省普通高校进行课余体育训练多为常规项目,各高校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和兴趣爱好得到基本满足。由于上述调查的训练项目均为浙江省大学生体育竞赛常设项目,所以在各高校中开展的普及度较高。除此之外,只有少数高校开设了特色体育项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推广开展了木球,浙江农林大学主推了攀岩,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开展了高尔夫球项目等,其余高校则没有设置自己的特色项目。
3.2 浙江省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定位
目标是激发人们达到预期要求目的或结果的动力来源,各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发展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知和态度,对高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也产生直接影响【1】。
图一 浙江省普通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定位
如图一所示,本研究对样本高校的体育主任或相关领导进行目标定位的问卷调查,其中将“促进学校体育运动发展”和“代表学校参加各项大学生比赛”作为课余体育训练目标的各有16人,占比94.1%;选择用以“提高学校知名度”作为作为课余体育锻炼目标的有15人,占比88.2%;而选择“提高竞技水平”和“培养体育爱好者”的则人数较少,分别仅占17.6%和29.4%。
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对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定位大多是从学校角度出发,而对于高校学生的群体性发展关注度较低,据此产生的直接影响是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高校学生仅为少数水平较高的运动员,主要目的是获取比赛成绩,为学校争取荣誉。长此以往,将不利于课余体育训练的长远发展。
3.3 浙江省各高校对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视度及经费投入
各高校对于学校体育的认知以及对于课余体育训练的支持力度,是进行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先决条件。在训练中场地器材的购置与维护,教练员和学生运动员的训练经费、参赛费用及赛后奖励等各项支出,都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
表2 浙江省普通高校课余体育训练每学年经费投入调查表(N=20)
如表2所示,浙江省各普通高校对于课余体育训练的每学年经费投入较少,经费投入在5-10万之间的有10所学校,占调查高校比例的50%;其次有8所学校经费投入在10-15万之间,占调查高校比例的40%;课余训练经费投入在15-30万之间的只有2所高校,占调查高校比例的10%;课余训练经费投入在30万以上的为0所高校。
表 3 浙江省普通高校课余体育训练每学年经费来源调查表(N=20)
在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所有调查的浙江省普通高校中,全部依靠学校的专项资金投入,只有其中2所高校获得了企业经费赞助,除此之外暂无其他来源。
由于支持各高校进行课余体育训练的经费不足,缺乏多种形式的资金渠道,所以课余训练及参赛受到直接影响和限制。单就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来说,领队、教练员、运动员仅在比赛期间,交通、住宿、餐饮、保险以及各个项目比赛所需的鞋子、服装等,就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对于专项经费投入不足的高校,参赛直接受限,更别谈在本校中发展一项至两项特色体育项目了。因此,如何发展多种形式的经费来源体制,加大对课余体育训练专项经费投入,是各高校课余体训工作所面临的首要难题。
3.4 浙江省各高校教练员教学工作量及课余体育训练工作情况
表4 浙江省普通高校教练员日常教学工作量调查表(N=150)
如表4所示,在调查样本高校的150名教练员之后,周工作课时在10次以上的有41人,占比27.3%;周工作课时在9-10次的有78人,占比52%;周工作课时在6-8次之间的有20人,占比13.3%;周工作课时在6次以下的有13人,占比7.3%。
图二 教练员对本校课余体育训练付出与回报等值度调查(N=150)
付出与回报等值度的认定直接反映教练员对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满意度和积极性【2】。如图二所示,调查中有90人认为付出与回报不等值,占比60%;有36人认为基本等值,占比24%;只有24人认为是等值的,占比16%。
通过调查,进行课余体育训练的教练员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力军,而这部分教师往往承担了非常大的教学工作量,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训练,使得这部分中青年教师工作量过大,容易过度疲劳,也影响训练质量。另外中青年教师还面临着职业生涯的发展问题,科研工作也要同步开展,所以从事课余体育训练的教练员工作压力较大。当前经费投入不足、评价体系“重科研,轻训练”等情况,仅凭对本专业的热情是其继续进行课余训练的主要动力。如何改进职称评价体系和合理安排教练员工作量,使其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积极的投入到训练中是各高校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5 各普通高校学生对课余体育训练的认知及训练现状
在课余体育训练中,参与的学生即运动员,是整个训练过程的主体,也是教练员技术、战术等实施的对象。运动员在教练员的指导下通过课余训练来提高各自体育专项的技战术水平,最后通过参加相关体育竞赛来检验自己的训练成果。
表5 学生课余体育训练动机调查表(N=500)
备注:多项选择
表6 运动员参与课余体育训练积极性调查表(N=500)
通过表格5和表格6内容的调查,发现将参与训练动机排在首位和第二位的是“个人爱好”和“锻炼身体”,而大多数调查对象参与课余体育训练都表现出强烈意愿,他们积极向上,乐于表现自我,期望通过训练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因此,当前浙江省各普通高校学生对课余体育训练普遍具有积极正确的认知,参与热情高涨。
作为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重要部分,高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我国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全方位、高层次优秀体育人才的必要措施和途径【2】。因此,发挥学校主体作用,抓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建立新型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必然趋势,更是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措施。同时随着学校体育的深入和发展,课余体育训练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应该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浙江当前普通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改革现状,通过上述调查研究,得出下列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1.浙江省普通高校的课余体育训练随着近年来体育教学改革具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在调查的20所样本学校中均进行了课余体训,训练的项目主要集中于浙江省大学生比赛的常设项目,极少数学校发展了自己的特色项目。并且由于课余体育训练开展情况不同,比赛成绩各高校存在较大差距,总体发展呈现两极化趋势。
2.浙江省各高校对本校课余体育训练有一定投入和支持,但还需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更进一步的认识,对当前的目标定位更倾向于高水平运动队而忽略了其普适性学生群体性;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是制约各高校进行训练的主要原因,没有形成多种来源、多种形式的资金保障体系。
3.当前浙江省各高校教练员配置基本合理,主要集中于中青年教师这一群体,且绝大部分教练员都具有足够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但其教学工作量较大,职称评价机制不完善等,使广大教练员认为进行课余体育训练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影响了开展训练的时间保障和教练员积极性,不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长远发展。
4.虽然当前浙江省各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开展的体育项目有限,但参与训练的学生普遍参与热情高涨且具有积极的训练动机。作为整个训练过程的主体,参训学生对课余体育训练的认知态度十分重要。
4.2 建议
1.加大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建立多渠道经费筹集机制
训练经费是各高校开展体育体育训练工作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条件。当前浙江省各高校的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不足,且训练资金来源单一,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课余体训的发展。相关职能部门应与学校配合,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为开展课余体训工作提供一条社会化、市场化的资金保障体系,确保训练场馆、设施及竞赛开支等经费的充足,促进高校课余体训工作长期稳定的发展。
2.深化高校体育工作认知,重新定位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目标
课余体育训练是高校体育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浙江省各高校对其认知主要集中于以比赛为目的培养少数高水平运动员上,这就限制了一大部分学生参加训练的机会,也无法充分发挥体育育人的功能。高校体育应给予每个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以足够的机会,同时发展一批高水平运动员,发挥榜样作用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培养更多全方位、高层次的优秀人才。
3.建立合理的学训体系和激励机制,提升课余体训水平与积极性
教练员在课余体训工作中的积极性直接影响训练的质量和效果,要想提高教练员的工作热情和持久性,应当对开展课余体训工作的教练员设置适当的教学工作量以保证训练时间。另外应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实现课余体训与日常教学的同工同酬,提升职称评价时教练员参赛获奖的参考力度。这样不但保证教练员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开展课余体训工作,同时极大的调动广大教练员的工作热情,提高课余体训水平和效率。
运动员是整个训练过程的主体,也作为教练员技术、战术等实施的对象,是课余体育训练的直接参与者,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完成日常的学习任务。对于参加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在集训期间可酌情减免部分选修课程等的学习任务,同时给予相应的获奖补助和奖励,并作为奖学金和其他评选的重要依据,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余体训的积极性和热情。
4.完善大学生体育协会职能,提供多种形式的参赛机会
通过以上研究,学生参训的动机和积极性较高,但缺乏相应的比赛锻炼机会,而当前各大学生体育协会存在机构不完善、体制不健全、具有较强行政依附性等问题。因此要完善大学生体育协会的职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和自主权,重新进行机构设置和制度完善,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竞赛,为各高校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展示机会和交流平台,从而促进学校体育的长远发展。
[1] 吕乾星.江苏省普通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2] 陈正强.杭州市普通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3.
[3] 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4] 李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对我国体育事业深远影响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1):8-9.
[5] 庞元宁,何建文.体育课程新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6] 钟启泉,等.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ResearchontheCurrentSituationandDevelopmentTrendofExtracurricularSportsTraininginUniversitiesinZhejiang
Wang Zihao1,Sun Yihui2
With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 reform in our country, school extracurricular sports training, as an important supplementary form of cultivating sports talents under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 draw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schools and relevant departments. In fact, the fully play of the leading role of school and enhancement of extracurricular training are important contents in establishing the new sports talents cultivation system, as well as vital implementations in realizing training and education development goals of colleges. We should focus on how to play the role of college extracurricular training fully. In this paper, the situation of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is summariz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are studi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ports.
extracurricular sports training; reform; development trend
G807
A
1005-0256(2017)10-0126-4
王子豪(1989-),男,山东东营人,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1.浙江音乐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4 Zheji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Hangzhou 310024, Zhejiang, China. 2.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1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