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471000)牛吉峰 孟庆婷 韩冰兵
由于生活、饮食、工作压力、先天性问题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导致不孕不育患者人数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而不孕不育患者承受着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压力的影响,导致心理负担问题明显,甚至还出现抑郁轻生的不良状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有研究指出,对不孕不育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文就我院收治的100例不孕不育症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方案不同,分为采取常规护理的参照组以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等方面,选择最适合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案,详细实验研究内容以及结果报道如下。
1.1 基本资料 本次选择的100例不孕不育症患者,均为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治疗的患者。患者年龄在24岁~42岁之间,年龄均值30.5岁;患者婚龄时间在1年~12年之间,婚龄均值6.0年。按照护理干预方案不同,将100例不孕不育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组间年龄、婚龄等一般资料对比,P>0.05。
附表1 两组不孕不育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比[n(%)]
附表2 两组不孕不育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情况对比(±s)
附表2 两组不孕不育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实验前 实验后焦虑 抑郁 焦虑 抑郁实验组 50 51.2±2.5 49.8±1.6 37.5±1.5 36.2±2.5参照组 50 51.3±2.6 49.5±1.5 47.5±2.0 45.4±2.0 P值 - P>0.05 P>0.05 P<0.05 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本组50例不孕不育患者均行常规护理干预,即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病情护理、用药护理等。实验组:本组50例不孕不育患者均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行心理护理干预。心理疏导——对于患者来说,护理人员的言谈举止将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在与患者及家属交谈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语言举止得当,且表情要温和,能够让患者感受护理人员是替患者在考虑[3]。在交谈中鼓励患者畅所欲言,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情绪,不要将问题都憋在心里。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不孕不育发生的相关原因,让患者明确受孕的最佳时间,告诉患者良好的情绪对自身身体的影响。健康指导——责任护士要对患者进行生育技术的指导,让患者以及家属沟通参与,并对患者和配偶讲解生殖健康相关知识,让夫妻双方明确受孕的最佳时间并了解胚胎受孕原理,建立受孕以及未来生活的信心意识。放松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训练,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告知患者一旦出现不良情绪,就可以通过训练进行调节,例如吸气时紧握拳头而后吐气放松,也可以播放音乐。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情况,分数值越小,表示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越轻。另外,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临床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参与实验研究的100例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形式展开,进行卡方检验;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结果行±s形式展开,进行t 检验。P <0.05,表示两组不孕不育患者组间观察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两组不孕不育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对比,总计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全部收回,有效率100%。详细护理调查问卷结果见附表1,结合表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组间实验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对两组不孕不育患者进行实验前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后,再次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情况,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改善效果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细数据见附表2。
临床诊治中,不孕不育患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这与当前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不良习惯的养成等因素具有一定相关性。不孕不育患者还需要面对来自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心理压力表现的更为明显,其中部分患者还因为压力较大无法调节出现轻生以及抑郁的情况[4],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家庭生活幸福度。所以,相对于临床治疗的其他疾病患者来说,不孕不育患者临床接受对症治疗的同时,还需要予以全面、优质的临床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更加积极面对不孕不育治疗[5][6][7]。
结合本文研究内容来看,我们选择了100例不孕不育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方案不同,将100例不孕不育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对两组不孕不育患者进行年龄、婚龄等基本资料对比,P >0.05。实验后,对两组不孕不育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改善结果优于参照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 <0.05。基于以上数据,证明对不孕不育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心理的不良情绪,另外患者配偶、家属、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心,也帮助患者树立了治疗的信心意识,患者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临床护理以及治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