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而动,激活物理创新意识

2017-10-30 03:07赵春林
教师·下 2017年9期
关键词:旗杆测力计木块

赵春林

随着“应试教育”弊端的不断显现,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不仅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创新精神作为社会前进的动力,更是日常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点。物理因其学科本身的特性,在激活学生创新意识上比其他学科有更大的优势,故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应充分把握机会,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意识。

一、兴趣渐起时,引导探究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能愉快地学习物理,就要引起学生對探索物理知识的兴趣,进而找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理有趣的情景,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

在进行苏科版物理教材《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书本、铅笔等普通物体的测量操作,向学生展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等基本相关知识,通过这种亲身体验的方法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接下来教师可以增加难度,在讲台上拿出笔记本,向学生提问:“如何测量出一页纸的厚度?”学生之前刚学过长度测量的知识,兴趣正浓,听到提问,都跃跃欲试。然而学生很快发现,由于一页纸太薄,测量书本的方法并不适合用于一页纸厚度的测量,因而需要想出新的方法。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给出提示:“既然一页纸太薄,不能测出其厚度,那如果多一点呢?十页、二十页会怎么样?”在这样的提示下,学生找到了新的测量方法:先测出整个笔记本的厚度,再看笔记本有多少页,最后通过除法运算得出每页纸的厚度,从而完成这次的实验探究。

上面例子中,教师采取了学生日常的书本、铅笔作为实验器材,更贴近学生生活,尺子人人会用,但是物理中更严谨的测量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了物理学科的严谨性、实用性。在学生学完知识之后,教师延伸实验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二、实验改进时,自主设计

物理知识的学习向来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时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是教师操作、学生观看,而应该强调学生和教师的双向互动,在完成基本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改进,提高学生自主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进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时,一般的实验方案是用弹簧测力计沿着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匀速前进,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间接测量改变因素后的摩擦力大小。学生在完成基本实验后会发现,虽然能够大致得出结果,但是实验过程中“一直保持水平匀速”的要求很难实现,导致测量结果不够准确。因此,教师在实验完成后提出:“能否对实验进行改进,让测量结果更准确?”经过一番讨论,有学生提出这样一种方法:在木块下放好长木板,弹簧测力计一边固定,另一边接木块,并保持水平,然后反方向水平拖动长木板。这种情况下,即使长木板不是匀速移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是木块的摩擦力。

通过这种改进实验的方法,学生在创新改进过程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明晰物理实验的探究过程,同时这种再创造的方法发挥学生的自我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创新意识。

三、解决问题时,强化应用

物理知识与日常实际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完相关知识之后,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探究生活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为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创新活动做好准备。

例如,学生在学完“光的直线传播”之后知道:光在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被物体挡住,从而形成了影子。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只用一把米尺、一支笔,能不能大致测出旗杆的高度?”用米尺测出一支笔的长度很简单,但是直接用米尺测量旗杆长度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个时候就要借助物理和数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经过一番思考,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方法:先测出笔的长度L1,再将笔竖直立在旗杆附近,测出笔的影子的长度L2,接下来测出旗杆的影子长度L3,那么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和数学的比例知识,旗杆的高度为L4=(L1/L2)×L3,问题得以解决。

通过类似这样的知识运用,学生明白了物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原本听起来很难做到的事,运用巧妙的方法,就可用很简单的操作达到目的。这能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使他们发现创新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且具有很高的价值。

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充分创造求知探究的机会,为学生营造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创造的氛围,让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逐渐形成创新的意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临泽镇临泽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旗杆测力计木块
测量旗杆的高度
旗杆到底有多长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测力计量检测技术的新发展
小鸭数正方体木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