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要素”带动“一循环”构建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模式

2017-10-30 22:37刘娟娟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五要素

摘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对创业创新的兴趣等诸多因素,使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广受欢迎。高校创业教育模式虽然在不断改革创新,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根据出现的问题,提出改革的方法建议,为创业教育模式中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五要素”;“一循环”;创业创新教育

一、“五要素”

1.重课程。针对创业创新教育模式,制订符合各个高校特色的个性化学生培养方案,不断完善课程,加强创业培训。

2.强师资。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大多数教师缺乏创业的实践经验。各学校可邀请创业典型模范或企业成功人士进行创业指导,建立校内创业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的团队合作制度,即提倡双导师制度。

3.设项目。精心组织学生,做好创业创新实践项目的前期计划工作。学校鼓励和表彰大学生自主设计项目,加大投入与推广力度,寻求与企业进一步合作的机会,争取更多的创业创新实践项目基金,为顺利开展创业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充足的物质资金保障。学校在奖励和表彰项目的同时,也应该遴选一批具有推广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项目。

4.筑基地。不管是对大学生的创业创新培训,还是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操作,都需要一定数量的实践基地。实践基地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的实验室,还可以向企业申请实践操作和实习的工作室,这样才能打造互利共赢的双基地构建与运行模式,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创业培训、创业策划、创业管理能力提升、市场开拓等服务。

5.促保障。完善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机制,一方面要对带领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指导教师给予薪酬奖助,制订详细的研究项目资助制度;另一方面,对学生创业创新项目中遇到的困难尽量予以解决,采用引导激励的方式,尤其是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其积极性。

二、“一循环”

“一循环”就是指通过对五要素的探究,在高校、学生创业项目团队和企业等组织、单位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合作学习、不断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五要素”带动“一循环”对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模式的启示

第一,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不够完善。这需要各高校联合合作企业设计,制订符合自身特色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设计一系列相关的实践活动。

第二,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待加强。创业内容种类繁多,很难在短时期内实现培训效果。因而学校要尽快落实双导师制度,让学生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辅导下,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又能在实践项目中大展身手。

第三,通过对学生的创业创新培训,深化创业教育观念。要让学生掌握识别与评估商业机会的能力,设计商业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探索符合大学实际、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新模式。

第四,设立创业创新实践基地。创业实践基地包含校内和校外两部分,要完善校内实验室,打造真正能让学生得到实践锻炼的基地;同时也要在校外企业建立实践基地,增加学生的创业创新经验。

第五,落实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机制保障制度。完善的制度可以保证教师和学生参加创业创新实践活动的热情。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一循环”的解读,以及针对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模式“五要素”的探究,结合高校对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模式的改革,总结了五点启示。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大学生是国家最具活力的群体,培養大学生的创新观念是至关重要的。而通过“五要素”带动“一循环”的做法,可以构建推动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曹震,刘震.进阶循环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构建[J].中国农业教育,2016(6).

[2]郭涛.“五要素带动一循环”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2).

[3]马刚.农业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4.

作者简介:刘娟娟(1987—),女,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五要素
促进小学学生社团发展的“五要素”
“五要素”视角下的游戏创编
浅析内部控制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写好读书报告的“五要素”
解读文本“五要素”
烟台银行高管窝案内部控制研究
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看铁路企业社保管理
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
抓住基础课程五要素,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五要素”协同夯实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