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妮
摘 要:随着全球化经济不断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局面,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局面逐步形成,我国各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国际接轨发展的今天,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并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教师在培养人才方面尤为重要。在介绍应用型本科院校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教师聘任制度的演变和发展,结合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师聘任的现状和问题,进一步探索大学英语教师聘任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聘任制度;大学英语教师聘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0-0140-03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内涵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定位学校发展中所选择的人才培養目标。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工作,高校的人才培养类型和结构决定了学校的性质和定位。在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上,表现出“服务面向地方性区域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应用性职业化取向、学校事业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进步特别是支柱产业发展的校地互动性”等鲜明特征。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行为上既有传承老牌本科院校的优良教学传统,也有借鉴高职院校所凸显的应用型特征。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既有对“教学”的传承,又有对“应用”的借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符合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坚定发展方向,强化人才培养目标和实现特色发展。
在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地方经济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源主要是面向地方,在专业设置方面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在课程的设置方面根据岗位能力和行业标准而设置,有很强的地域性和行业性特征,比如美国的四年制工程大学、澳大利亚的应用科技大学、日本的技术科学大学、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英国的多科性技术学院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行业特征。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为目标,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培养直接为生产、生活、工作服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具有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在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中成长,担负着反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
二、大学教师聘任制度演变
大学是在社会中扮演特殊角色的专业组织,有与其他组织不同的特殊使命。克尔在《大学组织》中将大学的特性归纳为几点:(1)大学具有独特的使命,将教学、学术与社会服务的使命结合起来。(2)大学的组织形式独特。我国大学教师聘任制度起步较晚,而且受到了外来因素的影响。我国教师聘任制度的发展是对外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借鉴、模仿和融合,模式的变换受到了移植和传统的双重影响。根据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变迁,以及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等方面的因素,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变迁可划分为三个时期:高校教师职务任命制时期、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时期和高校教师岗位聘用制时期。
教师职务任命制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1949—1977年),是与我国计划经济特征相适应的聘任制度。新中国的成立带来了政治制度、经济方式和社会生活的重大转变,高校教师聘任制度随着高等教育的重建和整合也相应地调整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当时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建立了高校教师职务任命制,其特点为高度统一,模仿与改造。教师职务任命制的标志性文件是1960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名称及其确定与提升办法的暂行规定》。
教师职务聘任制是改革开放转型期的产物(1977—1998年)。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的改革也伴随着对教育体制改革的强烈呼声。教师任命制的缺陷不断显现出来,同时也越来越难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和经济体制的发展,比如固定的用工形式、教师与行政人员超编、教师流动受限、没有激励机制等。改革开放放眼世界,学习各国之所长,经济发展和教育机制的变化必然后带来制度安排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恢复技术职称后逐步强化了考核评审,进一步明确了管理权限和实行职务聘任制以及立法教师聘任制度并探索将权力下放。这一时期的标志性文件是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转发国家教委的《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
教师岗位聘用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创新与突破。从1999年开始,国家大力推行高校用人制度改革,积极推进高校内部管理机制和高校教师岗位聘用制度。比如打破教师职务终身制探索岗位聘用制改革,完善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人事分配新机制,开始实行“科学设岗,宏观调控;优化结构,精干高效;按岗聘用,规范管理;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高校教师岗位聘用原则。随着高校人才竞争的加剧,形成了内部外部压力共存的局面。各个高校也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建立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高校教师聘任制度适应市场经济的改革要求,打破了原有的教师职务聘任终身制和“吃大锅饭”现象,拉开了同职务教师之间的岗位等级差距和收入水平差距。在国家宏观管理为主导的背景下,鼓励高校自主积极进行高校教师岗位聘用制度的探索与实践。这一时期的标志性文件是2007年人事部、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等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师聘任的现状和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大学,顺应我国教育大众化和普世化的发展趋势。在当前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行教师岗位聘任制,建立起了一种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教师管理体制。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岗位聘任制大大促进了学校人力资源的发展,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而大学英语教师也面临了空前的压力。在大学英语教师聘任方面,笔者认为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缺乏职业发展规划。目前,从整体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师资队伍青年教师偏多,职称结构不够合理。大学英语教师科研能力薄弱,培训和进修的机会较少,职称晋升压力较大。从个人专业化方面来看,大多英语教师可以胜任语言教学,但是由于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跨学科专业知识欠缺,几乎没有任何的行业实践经验和脱产实习的经历。从职业专业化方面来看,大学英语教师缺乏相关职业规划和自我定位,视野狭窄,仅局限于在课下发表几篇论文上。endprint
第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缺乏具有行业背景的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师。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课程设置的改革。目前,随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颁布,对大学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语言的应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ESP)已成趋势。但就现有的师资来看,大多数的英语教师在研究生阶段学习的都是英语专业知识,成为教师后也教授大学英语读写译、视听说课程,几乎没有行业背景,因此很难承担起开设ESP课程的授课任务,这无疑将对应用型大学的转型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三,大学英语教师结构单一,打造“双师型”团队遇瓶颈。众所周知,高校在聘任英语教师的时候以学历为第一要求,很少会重视有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而大学英语教师大多都是从学校学习再到学校工作,“双师型”教师少之又少。再者,大学英语教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认识不足,往往觉得无从下手,这种现状难以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与市场发展脱节。
第四,“双师型”教师薪酬体系有待完善。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双师型”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实行的是岗位绩效工资制,薪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基本工资,第二部分为绩效工资。我国对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设计初衷是以岗定薪,岗变薪变,优质优酬。但大多数单位是按照身份类别、专业技术作为薪酬发放的依据,没有从本单位职工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办法,也没有从岗位要求上体现其差异。长期以往,“双师型”教师的薪酬和其他教师并无两样,难以从薪酬制度的设计上调动“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师聘任解决办法
第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英语教师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式下和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时期,大学英语ESP课程开设已成趋势,“双师型”英语教师已成急需人才。大学英语教师要紧跟经济发展趋势,转变观念,强化自我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意识,培养能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师要积极加入到转型队伍,参加学校组织的师资培训。大学英语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好职业规划,积极学习跨学科知识,并通过在企业实习、网络信息等手段获取专业知识,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的过程中,应突出ESP 在不同专业情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应该为培养“双师型”英语教师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不仅“走出去”,还要“引进来”。“引进来”指的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要优化大学英语教师结构,扩展ESP英语教师聘任的来源,打造多元化的师资队伍。“走出去”指的是大学英语教师要参加企业实训,到企事业单位挂职,积累行业实战经验,并将经验融入教学,从而实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和市场需要的对接。
第二,聘任專业性强、有行业背景的教师完善师资结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同时,也应考虑聘任具有行业背景的优秀人才来完善本校大学英语教师师资结构。就目前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英语教师因为没有行业背景,要胜任ESP课程的教授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人力资源中心应考虑引进具有行业背景又有留学经历的优秀人才来带动ESP课程的开设,同时这些引进的教师也可以培训现有的英语教师,推动“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的完善和提升。或者,也可以直接从外贸企业、国际旅行社、涉外宾馆、翻译公司等行业引进英语人才。这些工作人员具有较好的语言能力,而且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们可以结合实践,将自己总结的经验和方法以及行业前瞻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授课的内容更贴近生活和社会现实。更重要的是,这些“双师型”人才对行业标准极为熟悉,并能提供多种社会资源,为学生的就业拓宽了渠道。
第三,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培养企业优秀“双师型”人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时期,“双师型”英语教师的培养,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教师进入企业也是培养“双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要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互通,来提高ESP课程教师的整体实力。教师可以以见习者身份进入企业,参加到自己所选行业的部门工作中,通过学习培养自己的专业优势,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反过来,企业工作人员走进校园,参与到教学和科研中来,使得企业工作人员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企业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行业知识储备,但在外语能力方面往往不如大学英语教师,因此企业人员和外语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和交流,各取所长,互相促进。为促进教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无论是在应用型大学还是在企业实践,都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有效的途径和场所,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第四,校企联合建立完善的“双师型”教师薪酬体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双师型”教师的薪酬取决于市场的供需情况。当供不应求时,“双师型”教师的收入丰厚;当供大于求时,待遇也就会随之下降。同时,市场的各个行业和每个教师之间存在着选择关系,也就是优胜略汰法则。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跟上转型发展的教师适应市场的发展,难以适应的教师也将被市场淘汰。“双师型”教师是应用型大学持续发展的根本,为此应该与企业联合完善薪酬激励制度,共同承担来企业工作的“双师型”教师的薪酬,留住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要明确“双师型”教师的职责要求,完善考核绩效体系。最后,校企双方应共同制定薪酬激励体系,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充分挖掘“双师型”教师的潜能,使其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应强.大学的文化精神与使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224.
[2] 胡迎华,王建华,王全林,万力维,杨杏芳,宋旭峰.人学制度改革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70.
[3] 刘献君.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的特点及其实施策略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3,(5):40-43.
[4] 徐忠.教师聘任制度改革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J].上海教育,2003,(11):20.
[5] 彭高宏.学校在“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引导作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3,(8):278-280.
[6] 利洁红,翟子惠.大学英语教师转型发展探析——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J].钦州学院学报,2014,(4):64-68.
[7] Nolte W.Lecate,Schaus R.Faculty evaluation,protfolio development,and accreditation:walking the tightrope[C]//Walking the Tightrope:The Balance Between Innovation and Leadership.Proceedings of the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Chair Academy.Reno,NV,February(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07011),1997.
[责任编辑 吴 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