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兆金
摘 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自主学习也成为现代的新型学习方式,自主课堂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在这一发展趋势下,自主课堂理念逐渐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针对目前数学教学的不足之处,分析自主课堂理念应用到数学教学中的优点,并对数学教学如何运用自主课堂理念提出建议。
关键词:自主课堂理念;数学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2-006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2.038
一、目前数学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过度重视结论,忽视知识构建过程
大多数数学教师只注重结论、分数和结果,忽视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一味让学生做题,做题,再做题,总结出多类题目的规律,让学生死记硬背。殊不知,这样的学习方法只要习题稍微变一下形式,学生就很难以做出来,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讲求见效快,只让学生用记忆法记住固定的解题思路,学生的知识水平、解题能力并没有得到实际的提高,没有让他们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会以不变的思路应对万变的题目形式。
(二)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在很多数学课堂上,最常见到的场景便是:教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学生在教室里不停地记笔记。由于现在的教学中应试模式明显,过度追求分数,教师认为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尽可能传达给学生们,他们就会记住,成绩就会提高,这样一来,就使得课堂上教师完全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则处在被动地位。实际上,目前学生的课业负担十分沉重,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的教学模式非但不利于他们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更无益于其思维的发展。
二、自主课堂理念应用到数学教学中的优点
(一)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数学教学中运用自主课堂理念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出题、解题、总结思路的过程中,在每一步骤中无不凸显其主体地位,让他们在这些过程中学习、合作、理解,鼓励他们主动去学习、收获,这样才能让学生成长得更快。
(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应用自主课堂理念后,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生活、学习、实践、日常小事中学习数学,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将数学的学习局限于课堂上转变为学生研究、验证、应用的过程。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参与整个数学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的过程,让他们增强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应用数学的能力,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提高了,数学成绩也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三)教师素质、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教师在应用、研究自主课堂理念并将其运用到自己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掌握到知识,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能力,在每一次的教学中不断锻炼并提升教学能力,以便更好地教授下一堂课,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三、数学教学如何运用自主课堂理念
(一)鼓勵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动手能力
数学并不是一门死板的课程,它十分灵活,一道题常常有好几种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因此,不能让学生形成一套固定的死板思维,以免影响其思路的拓展。尤其是在学生时期,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在上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比如让学生互相出试题,调动学生思维想出更多解题思路和方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师讲解某一定理后,让学生亲自动手验证定理的正确性,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让学生利用纸板和量角器验证内角和为180°,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还生动有趣。在学生理解定理后,还可以讲解一些与定理相关的延伸性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管在哪一科目的学习上,教师都要善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这方面尤为重要,因为数学自身就是一门需要学生发散思维、调动思路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处于一个平衡的位置,而非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情况,教师的备课、教学首先应该有自己的准备,其次还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解题难点、思维困境,增加一些知识点的讲解。还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一定理、某一道题提出其他问题,引导他们循序渐进、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那些问题,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学习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师应该注重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时间分为课前、课堂上和课后,每一步都应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前,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去预习课程,先大致了解本节课自己要掌握的内容、不太清楚的内容,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在讲解时,学生不至于完全听不懂,而是能有针对性地去听讲、去思考。在每一节课结束后,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分析、解决问题,最终归纳、总结出知识点,这样才是真正把知识掌握在自己手中,需要时才能灵活运用。
(四)教师应善于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也就意味着每一名教师除去最基本的应该充分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该在教育视野、理论修养等方面有自己的见解,这些都需要教师接受专业教育后,在每一次教学中、学生提问中得到充分锻炼。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每一节课后总结自己的教学成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反馈,思考教学方法的不足,改进不够完善的地方,让教学方法一次比一次更加适合学生,让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双重提高。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起自主课堂理念,主动将其运用到自身教学中。自主课堂理念不光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对学生未来长远的学习非常有帮助。教师应该摒弃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将自主课堂理念真正贯彻到数学教学中去,设计出更多具有探索性、指导性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教师主动去转换位置,逐渐从主动地位转变为与学生的平衡地位,能够充分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韦松宇.自主探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3(6):122.
[2] 周莉.自主尝试学习在数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7(9):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