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浅谈

2017-10-30 00:35王建芳
学周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文章

王建芳

摘 要: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所读”不能支持“所写”,读是读、写是写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可利用阅读教学给学生提供写作的借鉴,训练学生的语言、细节、构思、想象等能力,从一点着眼,从小处着手,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口力”“眼力”和“手力”,进而过渡到得心应手地构思作文,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2-01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2.08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考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主要手段,是一种思想创造,但也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写的多,讲的少,导的更少。即使是讲和导,也多是讲套路导模式,缺少对创作的个性化培养,虽然一直强调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相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但实际上,“写”仍是从属地位。以完善课堂教学环节的身份被放在最后,或是改写、续写结尾,或是补充心理描写,或是写写学后心得,学生敷衍了事。教师也一阅而过。久而久之,读是读、写是写。“所读”不能支持“所写”,“所写”当然就成了食之無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离开了鲜活的文本,僵化的教条的讲解,也势必造成“复制式”文章一统天下的局面。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斟字酌句品语言

语文教材所收录的文章大多数为文质兼优的典范作品,语言技巧都很高。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他不说春风拂面,而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个“抚摸”,巧用拟人格,亲切、自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冬天的寒风,学生创造出“撕扯”一词,很好地描绘了寒风肆虐的感受。又如教授《理想》一课,学生对这首诗的修辞赞赏有加,便指导他们仿写诗的第一个小节“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的顶真修辞,学生同样完成得很出色,如:“信念是水,滴穿坚固之石;信念是石,筑成平坦的路;信念是路,永载飞速的车;信念是车,冲破艰难险阻。”

二、含英咀华描细节

好的细节描写,逼真、生动、鲜明、具体、精妙,常常是一篇文章的闪光点,也是文章借以显示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些有典范作用的精彩片段,并分析体味它的表达效果。

如在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读书”一段,因为贴近学生生活,所以在引导学生理解上没有遇到障碍。学生们一致认为场面描写很有趣,充满了幽默的味道。“放开喉咙”和“读一阵书”特别像自己读书时的情景,而且在读书时乱读一气,不管顺不顺,对不对,只要声音够大就行。这是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细节,可布置学生描绘一下自己上自习课的情景。结果很成功,出现了许多真实可感、幽默风趣的作品。

三、提纲挈领借构思

当代著名作家丛维熙说:“作品的构思可以比作工程师的草图设计,只有经过反复推敲之后,才能大兴土林,挖基开槽,一砖一石地盖楼建厦。”足见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之重要。

对构思新,立意深的课文,在备课时可精备课内学习技巧的“引入点”和“结合部”。课上则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悟其“怎样写”的规律,最后师生一起绘出文章结构的纲要图表,以资借鉴。也可经常因文而异设计相应的作文训练题目,让学生找准最佳联系点,选好依傍的格局范式,快速运思成文。

如学完《第一次真好》后,组织学生仿照课文中对于第一次经历愉快和不一定愉快但都使人回味无穷的设计思路,写一写自己的第一次经历。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跟学过的课文对照,使之从实践到认知,不断巩固深化。

四、添砖加瓦展想象

学习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情节,展开联想,加上或延伸课文中的情节,再造细节,以此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学习了《化石吟》一课,学生对化石的历史及相关知识已有所积累,可引导学生动用自己相关的知识储备,以化石的身份口头讲述故事。

有的选择是煤:“亿万年前,地球上长着大片森林,我就是这原始森林中的一棵小树,生长在湖泊、沼泽等低洼地区。由于生长茂盛,我们的同伴生生死死,大量堆积,渐渐被淤泥掩埋。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泥土沙石,把我们埋得越来越深,渐渐与空气相隔绝。在长期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我们慢慢形成了煤。我既然变成了煤,就要发挥我的作用,为了保证人们的温暖,我甘愿变成废渣。”

有的选择是恐龙:“我是霸王龙化石,生活在距今8万年前。是草原上的肉食恐龙。我身高6米,长15米,体重在8吨以上。我后肢结实,前肢细小。肢端有利爪,尾巴强劲有力,头骨巨大坚实,牙齿锐利无比。因此科学家推断我具有撕碎和吞食其他恐龙的能力,因而我成了恐龙中的霸王。在八千年前,我和一只三角龙大战一场,虽然它有锋利的角和坚硬的头盾,但还是被凶暴的我吃掉了。”

这种训练给学生提供了口头表达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弥补了笔头练的不足,避免其单调性,增强了作文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此外,还可以从课文中学习标题的拟定,开头、结尾技巧,过渡照应,选材组材等。在这些形式的训练中,学生培养了“口力”“眼力”和“手力”,从一点着眼,从小处着手,日积月累,逐步提高,进而过渡到得心应手地构思作文。学生的写作技巧娴熟了,描述细腻适度了,文章自然就生动了。

参考文献:

[1] 胡苏美.挖掘教材写作资源,培养学生写作兴趣[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2(12).

[2] 丁加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授课教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10(3).

[3] 王继明.引阅读体验活水 博深度理解养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5).

[4] 李丽.墙内开花墙外香——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延伸”与“拓展”[J].考试周刊,2012(93).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