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探讨

2017-10-28 06:10田晓国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效率

田晓国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积极创设与问题相关的情境,能够使学生的实践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创设小学数学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认知,能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进而提升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构建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及热情,改善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1-01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1.074

目前,小学数学新课改在全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创设和问题相关的情境,这不仅是一种教学策略,更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以拉近学生和数学的距离, 让学生真正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遵循一定原则,应用合理策略,才能够真正发挥问题情境的作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发现这个情境中隐含的问题,从而探索数学问题,最终解答出这个问题。所以,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带着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所有内容都应该紧密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所有的数学问题情境都应该为数学教学而服务,否则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二)趣味性原则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时才会更积极主动,也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尽可能地运用一些比较奇特、新颖、生动的表现形式,确保其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萌发出参与到情境中来的兴趣。

(三)参与性原则

学生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内涵,仅仅依靠聆听教师的讲解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数学问题情境活动化,赋予学生更多亲身参与到情境中的机会,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将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具体形象思维。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年龄还比较低,通常都具备极强的好奇心,对故事都非常感兴趣,学生年龄越小,就越容易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构思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来。例如,在学习“0的认识”一课时,数学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个“小白兔拔萝卜”的故事,告诉学生因为小白兔的贪玩,最后没有拔到一根萝卜,也就是拔到了0根萝卜。借助这类生动形象的故事,学生的脑海中会立刻形成对0的直观认识,数学课堂也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一节时,数学教师可以告诉同学,森林马上要举办长跑比赛了,熊大和熊二都参加了,但运动会组委会为双方规定了奔跑路线,熊大的路线为方形,熊二的则为圆形,再让学生思考谁可以取得最终的胜利。通过这种情境的列举,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在这个过程里,学生会对圆的周长形成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向学生深入地讲解圆的周长的相关知识,就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借助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实质上还是孩子,而爱玩正是孩子的天性,在数学教学中利用恰当的游戏来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数学游戏的应用,不但能够把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趣味、易懂,同时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势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讲解“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由于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存在理解上的困难,这时,数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分苹果的小游戏。在游戏中,需要有两名学生参与,并把自己分到的苹果数量用手指表示出来。当有两个苹果,一个学生分到一个的时候,其可以轻松地将苹果数量表示出来,但如果只有一个苹果,一人分到半个的时候,就很难再用手指表示出半个苹果了。此时,学生就会产生如何表示半个苹果的困惑,教师再借机引入分数的概念,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求知欲,课堂教学也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三)利用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设置问题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让学生对问题进行主动探究,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借助这样的方式,不论是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是教师的教学水平,都会显著上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一些难度适合的数学问题,既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些问题上来,产生情感共鸣,又能让学生步步深入探究这些问题,产生认知冲突,在求知欲的作用下,学生对数学学习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利用这样的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对数学的探究热情会持续高涨,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四)借助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活动的展开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状况和知识接受能力,知识的发展不是间断的,而是紧密相连的,所有知识之间都存在逻辑性,新知识通常都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始新知识的讲解之前,可以先引入已经讲解过的旧知识,让学生展开想象力,分析和总结原有的知识,找到内含的規律,进而开始学习新知识。借助新旧知识的联系,来创设出和数学问题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降低理解新知识的难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应用这种方式。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种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获得更好的数学成绩。教师在选取创设情境方式时,应该综合考虑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状况,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先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讨[J].读书文摘,2017(11).

[2] 欧容成.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分析[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6(6):51.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效率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