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海妹
摘 要: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是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深入的,我们的初中语文的传统文化教学的更加强化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学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些语文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中华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这是育人的需要。本篇文章通过对当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发展的阐述,重点分析了一些在我国初中语文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进传统民俗的方法和措施进行了探索研究以及加强和构建。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1-009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1.061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人文精神的底蕴,是塑造中华魂的优秀素材,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些语文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这是育人的需要。
从自己授课与平时与学生的交谈了解中发现,現在许多学生不能正确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价值,有的学生甚至缺乏起码的常识。这种现象让我感到了深深的担忧:
现状一:许多学生天天嘴边哼唱流行歌曲,却对语文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句名篇知之甚少,晚自习的时候,同样也发现许多学生应付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后便开始翻看一些网络小说,漫画等等,却对中国古典名著敬而远之。
现状二:现今学生许多不知道元宵节在正月,也不知道端午吃粽子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已不敌外来的情人节、圣诞节;传统食品汤团、粽子、水饺不如肯德基、麦当劳。每年到了圣诞、平安夜、西方情人节的时候,学生们总是非常兴奋,互相赠送礼物,放学后相约聚餐,可对于传统的节日,学生们却只是停留在要放假,可以休息的层面上。
面对以上学生这样的现状,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也非常心痛,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现状,觉得自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教材中传统文化知识的延伸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对这些内容进行纵深挖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初中语文教材课本的知识容量,让初中语文教师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比如,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宝玉挨打》一文,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语文教师可以以“宝玉挨打后众人的反应”为主线,对其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深入挖掘。在宝玉挨打之后,很多人都去看了宝玉,但是因为身份的不同,众人的反应都不相同。从这些人的反应中,我们不但能看出他们的个性特点,而且能深层次理解他们做出这种反应的原因。我们看王夫人的反应,作为宝玉的母亲,宝玉挨打,她应该是最心疼的。但是,在课文中我们看到的并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语文教师可以在这里给学生进行适度的延伸:作为一个封建大家庭中的一员,王夫人有多重身份,她不但是宝玉的母亲,也是老太太的儿媳妇,还是贾政的妻子。在那个“三纲五常”非常严明的时代(所谓“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从王夫人的身份来说,就是她必须要遵从老太太和贾政,王夫人虽然心疼儿子,但是也要遵从“三纲”的约束,在得知宝玉挨打之后,不能直接过去拦下贾政,而是让贾政打死宝玉的时候先打死她。同时,王夫人所说的话中还有这样一个细节,她说要是贾珠还活着的话,纵是打死了宝玉她也可以不管。这看似是一句气话,其实也揭示了在封建大家族中,儿子就是王夫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母凭子贵,正是因为宝玉的存在,王夫人在家庭中的地位才能得以稳固。宝玉就是王夫人的命,这样说并不为过。正是因为这诸多的原因,我们才能理解王夫人的反应。接下来,语文教师可以对宝钗、黛玉等人的反应来分析推断他们行为的原因。这样讲,课本所包含的知识容量大为增加,学生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二、在古诗文教学中走进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万口传诵,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优秀的古诗词不仅情理趣兼备,易于诵记,而且能启迪人的心智,对学生培养语感、发展能力和提高文化素养都有其独到的作用,可让每个学生受益终生。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就精选了许多优秀的古诗词。从《诗经》中的“氓之蚩蚩”到《项脊轩志》中的“多可喜,亦多可悲”,在每天晨读时让学生反复诵读这些古代经典著作,同时选择性地背诵,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古代文言趣事,相关背景;一方面是不增加学生额外的负担,另一方面是留有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到相同的诗句留有比较、感悟、体验的空间。由于高中生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较好,只要上课认真,再加上学生自己运用工具书,即使遇到难以理解的读句,当他们真正树立起学习的兴趣时,也会积极主动地去查询解决,从而达到逐渐培养古诗词课兴趣的目的。
三、在学习成语故事中感受传统文化
成语是我国独特的文化,它的出现常常和一个个充满故事性的精彩情节相生相连,极易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高中语文课程虽然授课安排较为紧张,但在具体的授课中我发现:无论是现当代的文章,还是古代文言经典,中间都会涉及一些成语,比如李密《陈情表》中的“臣生当殒首,死当结草”中的“结草”,涉及成语“结草衔环”,比喻报恩等等,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紧张的授课之余,可以穿插一些课文中涉及的成语,讲解它们的意义,相关背景等,一方面可以调节语文课堂的气氛,给学习“换换口味”;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得到积累、提高。
总之,民族文化的传承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而语文教学又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职责。为此,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本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李润平.激活初中语文教学的审美灵性[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6):31-33.
[2] 王丽,李慧琴.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5):56.
[3] 段永平.初中语文教学中创设情景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6(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