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浮力方向”的创新实验设计

2017-10-27 08:33季卫新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创新实验

季卫新

摘 要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四节“浮力”,只提到“浮力是向上”的,没有谈及“竖直向上”,且没有设计“如何验证浮力方向”。那么如何设计方案来“验证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呢?理论分析、现象观察和概念判定,将是设计的三大主线;巧妙参照“重力方向”和“水平面”,将是设计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浮力方向 竖直向上 重力方向 水平面 创新实验

2017年度江苏省“五四杯”初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中,初中物理的课题是“浮力”。参赛选手在教学过程中,全部回避了“浮力方向”问题。在交流过程中发现,选手们之所以回避“浮力方向”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中[1],只提到“浮力是向上”的,没有谈及“竖直向上”。因为对教材意图把握不准,所以就采取了回避态度。

2.由于不知道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所以果断采取了放弃的方式。

国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2],明确指出,对于浮力的课程标准是:“2.2.9通过实验,认识浮力”。其行为动词界定为“认识”,属于二级要求。根据课程标准,对于浮力的方向,如果只是“向上”,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不管教材有没有“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在备课时,都要处理好这一点。

设计一些可行的实验,来验证“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也就成了本节课的一大“亮点”。笔者在此提出几种设计方案,与读者一起探讨。

一、利用“二力平衡”进行理论推导

器材准备:兵乓球1个;烧杯1个(大小适中);水适量。

實验设计:如图1所示,将兵乓球(也可以选择其他漂浮的物体)静置水面,使其处于漂浮状态。

推导过程:兵乓球静止在水面时,受到的力有“重力和浮力”,如图2所示。由于静止是“平衡状态”,所以兵乓球受到的是“平衡力”;而“平衡力”应该满足“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和“方向相反”的条件,所以,浮力方向应该与重力方向相反。由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那么浮力就应该是“竖直向上的”。

二、通过“运动轨迹”进行现象观察

设计思路:让轻质物体受到浮力,然后使其自由运动,在浮力作用下,物体将会沿竖直向上方向运动。其运动轨迹将会是“沿竖直方向的一条直线”,据此,就可以验证“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考虑到验证的普遍性,分别设计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不同方案。

【设计1】 验证液体中浮力方向。

器材准备:兵乓球1个;胶带纸(或者是502胶水)若干;小磁片1个(或者是黑板擦背面的磁条一小段);片状强力磁体1个(圆片形或则圆柱形都可,淘宝商城有售,1.2-2元一个。体积无需太大,但是必须是强力磁体,要不兵乓球浸没在水中时浮力太大,普通磁体的磁力无法吸住兵乓球。);大烧杯(1000ml或者1800ml)1个;厚度相等的木块2个(可以任意物体替代,用于架高烧杯。);水适量。

制作过程:

1.用胶带纸(或者是502胶水),将一个小磁片固定在兵乓球表面;

2.用厚度相等的两个木块将烧杯架高,且两木块中间留有适量空间,以便需要时可以取下烧杯底部外侧的强力磁体;

3.将兵乓球放在烧杯底部中心位置,在烧杯底部对应外部位置,用强力磁体吸住兵乓球。然后逐渐往烧杯内注水,观察兵乓球是否可以被吸住而不上浮。如果兵乓球不能被吸住,则需要增加兵乓球表面的磁体数量或者面积,直至兵乓球能被吸住不上浮;

4.将烧杯内的水注至最大刻度线处;此时效果如图3所示。

展示过程: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然后取下烧杯底部外部的强力磁体,观察到兵乓球在浮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从而可以验证“在液体中,浮力是竖直向上的”。

建议:

如果能找到一个深度更大的透明容器来替代本设计中的大烧杯,则实验现象可观察时间会更长,效果则会更佳。

如果烧杯较小,导致兵乓球上浮速度太快,运动时间较短,则不宜观察。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进:一是通过增加兵乓球的配重来减慢其上浮速度;二是可以用手机拍摄视频,然后调慢播放速度。

【设计2】 验证气体中浮力方向。

器材准备:氦气球(或者是氢气球)1个。

制作过程:由于气球容易漏气,所以建议上课前现场充气制作气球。由于氢气安全系数不高,建议物理实验室在淘宝上购买氦气,一罐大概150元左右,可以使用很长时间。

展示过程:关闭教室的所有门窗和电扇以及空调等(确保室内无空气流动)。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然后释放气球,使之自由运动,观察其运动轨迹——“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从而可以验证“在气体中,浮力也是竖直向上的”。

三、借助“平行重力方向”进行判断

设计思路:由于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那么与之平行的必然也是“竖直方向”。考虑到验证的普遍性,分别设计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不同方案。

【设计1】 验证液体中浮力方向。

器材准备:铁架台1个(配有横杆);重锤线1个(也可用小重物和细线自制);兵乓球1个;胶带纸(或者是502胶水)若干;细线若干;大烧杯(1000ml或者1800ml)1个;木块1个(可以任意物体替代,用于倾斜烧杯。);水适量。endprint

制作过程:

1.用胶带纸,将细线(细线长度略长于烧杯高度即可)一端固定在兵乓球表面;

2.将细线另一端固定在烧杯底部偏侧位置,固定时需要调节细线长度,标准是:固定完细线后,兵乓球上表面不露出烧杯;

3.將烧杯放置于铁架台底座上合适位置;

4.将重锤线固定在铁架台横杆合适位置,上下、左右调节横杆位置,使重锤线与兵乓球间距适宜即可,同时重锤接近烧杯底部但又不接触烧杯底部;

5.往烧杯内注水,直至兵乓球处于“漂浮”状态且连接兵乓球的细线处于拉直状态,其效果如图4所示。

展示过程: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两根细线处于什么关系(相互平行),然后在铁架台底座一端垫上木块,通过移动木块的位置,调节烧杯的倾斜角度,引导学生观察“两根细线是否始终是平行”的?由于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那么与之平行的必然也是“竖直方向”,即可验证“在液体中,浮力是竖直向上的”。

【设计2】 验证气体中浮力方向。

器材准备:氦气球(或者是氢气球)1个;铁架台1个(配有横杆);重锤线1个(也可用小重物和细线自制);胶带纸(或者是502胶水)若干;细线若干;木块1个(可以任意物体替代,用于倾斜烧杯。)

制作过程:

1.将重锤线固定在铁架台横杆合适位置,上下、左右调节横杆位置,使重锤线不接触铁架台;

2.充好气球,用细线扎紧口子以防漏气,扎好后,细线长度要超过铁架台高度合适距离;

3.用胶带纸将细线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合适位置,使气球自由上浮。标准是:固定完细线后,气球高度超过铁架台、系气球的细线靠近重锤线又不接触、不交叉;其效果图如图5所示。

展示过程:关闭教室的所有门窗和电扇以及空调等(确保室内无空气流动);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两根细线处于什么关系(相互平行)。然后在铁架台底座一端垫上木块,通过移动木块的位置,调节烧杯的倾斜角度,引导学生观察“两根细线是否始终是平行”的?即可验证“在气体中,浮力是竖直向上的”。

四、巧用“垂直水平面”进行判断

设计思路:“竖直”的含义就是“垂直水平面”。巧用水平面来判断浮力方向是否与之垂直,即可验证“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考虑到验证的普遍性,分别设计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不同方案。

【设计1】 验证液体中浮力方向。

器材准备:兵乓球1个;胶带纸(或者是502胶水)若干;细线若干;大烧杯(1000ml或者1800ml)1个;木块1个(可以任意物体替代,用于倾斜烧杯);食用油(400ml左右);水(500ml左右)。

制作过程:

1.用胶带纸将细线(细线长度略长于烧杯高度即可)一端固定在兵乓球表面;

2.将细线另一端固定在烧杯底部偏侧位置,固定时需要调节细线长度,标准是:固定完细线后,兵乓球上表面不露出烧杯;

3.往烧杯内注入水,水量约占烧杯容量的一半;

4.再往烧杯内注入食用油,使兵乓球处于“漂浮”状态且连接兵乓球的细线处于拉直状态,此处需要稍微调节水量或油量,其效果如图6所示。

展示过程: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细线与“油和水的分界面(水平面)”处于什么关系(相互垂直)。然后在烧杯底座一端垫上木块,通过移动木块的位置,调节烧杯的倾斜角度,引导学生观察。由“细线与油和水的分界面垂直”即可验证“在液体中,浮力是竖直向上的”。

【设计2】 验证气体中浮力方向。

器材准备:氦气球(或者是氢气球)1个;胶带纸(或者是502胶水)若干;细线若干;大烧杯(1000ml或者1800ml)1个;木块1个(可以任意物体替代,用于倾斜烧杯);水适量。

制作过程:

1.充好气球,用细线扎紧口子以防漏气,扎好后,细线长度要超过烧杯高度合适距离;

2.将细线另一端用胶带纸固定烧杯底部合适位置,使气球自由上浮;

3.往烧杯内注入适量的水,建议水量等于烧杯最大刻度线处;其效果如图7所示。

展示过程: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细线与“水平面”处于什么关系(相互垂直)。然后在烧杯底座一端垫上木块,通过移动木块的位置,调节烧杯的倾斜角度,引导学生观察。由“细线与水平面垂直”即可验证“在气体中,浮力是竖直向上的”。

参考文献

[1] 刘炳昇,李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M].南京: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2012.

[2] 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孙晓雯】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实验
巧用废旧材料探究声音特性
创新微型喷泉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人机交互课程创新实验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方案的探讨
城市绿化垃圾的资源化应用创新实验
市级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初探
基于创新实验的“氯气的生产原理”教学研究
物理教学开发多元创新实验的实践
“创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