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方法

2017-10-26 02:44陈莉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培养问题

陈莉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阅读习惯的培养直接影响阅读的质量与效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积累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习惯培养上方法不恰当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问题;对策

一、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

叶圣陶先生说,教语文就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因为任何语文行为或语文技能必须养成习惯才能得到不断的巩固和提高,所以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是学生具有听、说、读、写四大能力的标志。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

习惯大多是自发养成的,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期在良好习惯的影响下,将对一个人的生活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其实也是在自发状态下养成的一种阅读习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较差,对于什么样的习惯是好习惯、什么样的习惯是坏习惯并没有明确的认识,所以这一时期的阅读习惯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此外,由于学生在这一阶段的阅读习惯还并未定型,所以他们的阅读习惯大多是模仿教师而形成的,一旦教师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视程度不够,或是自己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将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实际阅读教学现状是,教师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没有发挥好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同时,从阅读教学内容来看,教师普遍过分地关注学生对于字词句包括课文的背诵和记忆上面,并没有着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是教学的缺失。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需要学生“读”,除去传统阅读教学中的阅读课文、阅读教材内容这些比较陈旧的阅读素材,时下大部分学校都已经为学生专门购买了课外阅读读物,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在阅读教学初期,允许学生对不认识的字词或不理解的句子通过查阅工具书、查阅资料等方式矫正自己,从而养成多查资料的阅读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要学生读”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实施:

1.尊重小学生心理需要。教师应该拉近师生关系,及时了解学生阅读进度,对于学生不理解的问题或语句给予及时的解答回应。

2.确立阅读目标。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都是不一样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教师对于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需要因材施教,给他布置相对应的难度适宜的阅读内容。

3.注重师生互动。与上文解答学生问题不同,师生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师对于学生阅读喜好有基本的把握,什么学生喜欢阅读什么内容,增强小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情感。

(二)注重阅读方法,做到“读思结合”

读思结合的主要内涵是让学生能夠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做到边读边思考。主要方法是带有目的性的阅读,即带着问题阅读。

1.小学阶段的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还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单纯的从抽象的书本知识中的概念难以理解本子,需要教师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达到从抽象到直观的转化,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思考的实用性不仅局限于阅读教学,而是适用于所有教学活动。读与思的结合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要义。

2.在阅读方法方面,教师应该系统全面的介绍精读、略读、速度、选读等阅读方法,在实际阅读中,学生如果仅仅局限于认真读完一篇文章而不选择合理的阅读方式的话,不仅降低了阅读的速度,而且对于阅读质量也是有影响的。所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学生应该有尝试运用更恰当的阅读方式的能力,这也是在阅读中思考的一个环节。

3.为了实现真正的“读与思”相结合,除了指导学生多运用工具书,在文章重点部分划线标记号等,还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初、阅读之时、阅读之后都能够自我提问并自我回答。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上册的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文章中父亲突出的动作举动及感情强烈的话语标上记号,并且自我提问:父亲为何会如此相信自己的儿子一定在废墟之中等待父亲的救援?儿子为何如此笃定父亲会不顾一切的冲进废墟救自己?这些都是蕴含强烈感情色彩的问题,也是阅读主观题中经常会出现的题目,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多思考。

(三)创设阅读情境,阅读联系实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并给学生营造一种适合阅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做到人情入境,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以及阅读内容的丰富多彩。这样,经过反复的阅读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而且想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因为这种阅读方法的新颖性,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古人云:文以载道。当一个人的阅读开始实现读文中之道的时候,自然会将作品中人物的经历与自己的经历联系,在学习基本的常识之外,还能够体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所以,教师应该选用较为积极的阅读素材,培养学生深入体会作品深意的阅读能力。合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弥补课本、书本在文字展示上的单调性。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可以尽量展示贴近生活的素材、插图,充分联系实际,拉近学生阅读文本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另一方面,多媒体的过分生动也会影响学生阅读的专注性,注意力的转移将对阅读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应重视学生阅读的投入度,真正提高阅读的效率。不应过分依赖多媒体的便捷性。

三、结语

针对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坚持且影响长久的教学过程,教师应该持之以恒,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培养问题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