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思考

2017-10-25 13:11娄晓明黄佳丽李坦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专业认证工程教育

娄晓明+黄佳丽+李坦平

摘 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紧跟国家教育方针,开展专业认证,适应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型方法手段、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

一、背景

2016年6月2日,《华盛顿协议》全会通过决议,接纳我国成为正式成员。我国将全面参与《华盛顿协议》各项规则的制定,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结果和通过认证专业的毕业生学位将得到国际互认。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实现了“六个一”:一个从跟随模仿到比肩而行的里程碑;一张让中国工科毕业生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一套国际实质等效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新标准;一张中国工程师国际资格认证的入场券;一种国际质量标准、规则制定的中国新声音;一次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新跨越[1]。

截至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工科毕业生数达到2876668人,本科工科在校生数达到4953334人,本科工科专业布点数达到15733个,总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工程教育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对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推进,其招生规模和在校大学生人数均爆炸式增长。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有200多所,约占全国740多所普通本科院校的三分之一[2]。

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契合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方针,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深入思考。为此,建议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型方法手段、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改革。

二、研究思考

1.人才培养方案

充分利用行业优势,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强化专业特色,深化创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论文)、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方面的校企合作。树立开放的、国际化的办学理念,探索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专业课程体系

以服务行业,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市场、行业需求为导向,契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根据对专业的核心职业素养、核心知识结构、核心职业技术、核心职业能力的分析,明确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积极构建全程相互贯通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加大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以省级精品课为核心,整合课程资源,调整课程结构,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核心课程群和特色课程群建设;学习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成果,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探索建立常态化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及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融合的激励机制。

3.专业教师队伍

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及管理机制,坚持“内培外引并举、专兼职并存”的原则,深入推进青年教师导师制、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和教案(课件)大赛制度,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境内外访学、培训、进修,鼓励教师去企事业单位挂职,增强教学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推进教育国际化工作,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和国际化视野。通过转岗、学习培训、选拔优秀人员充实教学、实验管理队伍,增强队伍整体素质。

4.教学方法手段

以工程专业认证为契机,更新教学理念,以专业课、核心课为支撑,推进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改革,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和项目化教学改革,大力推进考试考核内容和方法改革,积极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大力推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推进信息化教学、虚拟信息技术、互联网在线课程等广泛应用,进一步完善数字仿真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深入推进教师将专业前沿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及教师科研项目融入到教学中,特别是带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教學管理制度

进一步健全各教学环节管理制度,着力从教务、考务、学籍管理、课程建设、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等全方位构建完整有效的制度体系,严格推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人员自身对各项管理制度的学习与培训,强化管理人员对“规范、严谨、高效、创新”教学管理理念的再认识;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学生导师制;完善学籍管理办法,允许学生根据学校要求,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6.创新实践能力

进一步推进开放实验室建设,完善开放制度建设,扩大开放范围,增加开放项目,提高开放能力;巩固现有校企合作成果,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同校企合作单位在职工技术培训、项目研发等方面展开合作;加强实验条件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契合企业技术革新需求,创新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共同合作、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路子。

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势所趋,教育部也要求在十三五期间完成所有工程教育专业的认证工作。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有认真领会工程认证要求,扎实推进各项改革,才能紧跟时代发展,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http://www.ceeaa.org.cn/main!newsView.action?menuID=01010401&ID=1000011654. 2016年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大事记。

[2] 王琳. 高校教师评价与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2,2,140-142.

作者简介

娄晓明(1978.09—),男,土家族,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认证工程教育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CDIO模式下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早期发展
基于工程思维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金属材料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初探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改革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评价体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