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金华+尹丽梅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现代心理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及规律进行的教育、教学和辅导。对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女学生而言,会面临一系列青春期发育过程中的心理困扰。这些困扰主要表现在知识学习方面、人际交往方面、成长方面、情绪方面、自我认知方面。
关键词:心理困扰;教育对策;女中学生
一、女中学生的心理困扰
女中学生是一个既普遍又特殊的群体。一方面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正处于动荡趋向成熟、稳定的关键时期,另一方面他们又承受着这个年龄必须要承受的升学压力、学业压力。在中国的国情之下,普通学生要想改变自身命运唯有通过读书。知识改变命运这一至理名言生动的描述了我国学生为获取优秀的考试成绩而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因此,父母望子成龙和自身试图改变命运的动机让我国中学生处于高压情境下,伴随着考试而来的焦虑、抑郁、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接踵而至。
1、厌学心理。由于学业压力过重,这一阶段的女中学生还可能会产生厌学心理。所谓厌学心理是指由于先天不足或在学习活动中遭到失败进而对学习失去信心,讨厌学习,发展为后来的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虑不安[1- 2]。
2、脆弱心理。与厌学心理的产生具有相似性的是脆弱心理。所谓脆弱心理是指这一阶段的女中学生耐挫力差,一旦受到批评或遭到失败,往往会没有一点心理准备,接受不了,最终状态萎靡不振。脆弱心理和厌学心理的产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遭遇了失败,不良的心理和情绪体验让他们产生了挫败感,进而不敢再去尝试。
3、自卑心理和抑郁心理等。与男生的严重叛逆心理相比,这一阶段的女中学生会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抑郁心理。自卑心理是指个体情绪低落、缺乏自信和竞争的勇气,消极颓废,轻视自己,没有前进的动力、不敢交际,特别畏惧失败。这一阶段的女生,由于自我意识发展经历第二个飞跃期,个体会对自己的外貌、长相、体型等过分重视,也正是因为对自身的外貌、能力过分关注,因此会情不自禁的与他人进行比较,若比较的结果自己处于劣势,个体会产生自卑、轻视自己等负面情绪,严重的进而会发展成嫉妒心理。嫉妒心理对女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尤为不利[3- 4]。
4、人际困扰。除此之外,女中学生在这一阶段在人际关系方面也会面临诸多问题。一般而言,中学生可能会开始实行寄宿。在班级环境和宿舍环境里,如何处理同学、舍友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而言是个挑战。师生关系也是这一阶段人际关系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教育对策
在解决女中学生升学压力方面,一般学校采取学校家长相互合作的模式。学校里,有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以及配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情绪情感宣泄提供一个合理的、安全的途径和空间;平时也会安排相应的心理健康课程,教授学生如何缓解和释放自己的压力,例如通过跑步、听音乐或情绪ABC等方法进行自我调适。而在家庭方面,则要求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给予充足的关心和爱护,在青春期这一敏感的阶段,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情况,及时与子女沟通,若出现什么问题要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家长在這一阶段切不可对自己孩子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否则会中断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也是释放学生学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5]。
1、缓解厌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鼓励和说服教育等方式帮助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心。同时,在学生不擅长的科目上与其任课教师沟通,采用因材施教的办法布置相对容易的任务,一步步的建立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这一引导过程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耐心并对学生充满信心,坚信“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2、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对抗脆弱心理。针对脆弱心理这一情况,学校和家长应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首先家长不能理所当然的为孩子提供解决策略,而是应在孩子无法解决时适当的施以援手,让孩子明白挫折常有,而能在跌倒后再勇敢站起来继续奋斗的勇气是最为重要的。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学校在这一阶段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减弱学生对外貌等过分关注的心理。另一方面,有的女中学生会因为自身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如其他同学等原因,不仅自卑,甚至进而发展成抑郁心理。抑郁心理表现为过度悲伤,多愁善感,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兴趣、情绪悲观、失望、沮丧等。严重的抑郁情绪会发展为抑郁症,因此学校应建立相应的学生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避免学生发展为抑郁症,进而造成自杀等严重的后果。
4、培养人际沟通能力。这一阶段的学生应学会善于与人相处。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会取长补短、培养互相合作的精神,丰富群体生活经验,锻炼适应他人的能力,以期能有效解决他们的人际困扰,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女中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扰主要包括厌学心理、脆弱心理、逆反心理、焦虑心理、抑郁心理、自卑心理、孤僻心理、挫折心理等心理困扰。学校、社会、家长应互相合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以促进女中学生顺利度过这一阶段。
参考文献
[1] 陈红.女中学生的心理困扰与教育对策[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04):59-63.
[2] 陈红,郭成.女中学生学习心理素质现状与教育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5):76-80.
[3] 詹茂光.中师生心理困扰与教育对策[J].龙岩学院学报,2003(z1):8-9.
[4] 吴卫,鲍丙刚.大学新生的心理困扰与教育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74-75.
[5] 刘学勇,刘小伦.高三学生心理困扰状况和教育对策[J].青年探索,2002(04):46-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