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程学习中难点分析

2017-10-23 11:26郭倩妮
学习导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师应概念物理

郭倩妮

学生在高中物理课程学习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导致其学习中存在难点。教与学分离、学生学习要求与教师教学重点存在差异、教师教学难点与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不同等很多因素,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对这些难点有效把握并予以解决,学生学习成绩势必会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学生如果不能够对学习难点进行解决,不仅对其学习效率具有很大影响,而且还会对科学思维习惯产生不利影响。

一、高中物理学习难点分析

由于物理概念抽象,具有严格的表述方式,与语文等其他课程显著不同。因此,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掌握物理概念不仅是学生学习好物理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学生解决物理难题的关键因素。高中物理课程由于概念具有抽象性、解题方法具有灵活性,以致其存在很多学习难点。同时,物理与数学虽然都是理科,解题方法却不同于数学,几乎没有规律。

首先,物理概念抽象性。物理概念不仅是学生学习物理重点内容,而且也是学生解决物理难题的基础。然而,物理概念却由于与数学等其他理科不同,必须借助实验才能够获取。同时,其内涵与外延很难区分。其次,学生只有具有灵活的思维,才能够准确理解物理概念。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能够听懂教师教学内容,却对物理作业又不知如何插手,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听懂了教师对作业的分析与讲解,却又不会分析同一类型的题目。这些情况都说明学生思维不够灵活。同时,物理问题往往又借助数学形式,对其本质与意义进行表述。因此,学生学习好数学知识,也是学习好物理课程的基础,也才能够有效掌握物理概念。如学生在学习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教学内容时,如果没有借助数学表述、借助物理情景,就很难掌握两者之间的区别,并且也可能会乱用公式。学生只有具有了正确的物理思维模式并借助实验,也才能够理解波粒二象性以及惯性概念等物理知识。

同时,很多学生升入高中会产生畏难情绪,存在一定学习思维障碍以及思维定式,不能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解题思路比较单一。这些也是导致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存在学习难点的因素。

二、教师解决学习难点策略分析

物理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让学生保持良好学习心态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才能够应对各种难题。同时,学生也应积极配合教师,提高自己综合素质,才能够有效掌握物理难点。

(一)有效避免学生学习劣势

首先,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进入高中阶段后,很多学生片面认为物理知识难于掌握,具有畏难情绪,以致对物理失去学习信心,进而对物理学科会慢慢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会出现厌学情绪。教师应对这些学生予以引导,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其学习物理积极性,对困扰学生学习物理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使这些学生能够掌握物理这门课程。同时,学生也应积极寻求教师帮助。其次,关注学生学习情绪。学生如果物理考试不理想或做错题后,往往会出现消极情绪,不自觉的会产生失落感或挫折感,甚至会丧失学习信心。这种情况下,教师应主动与这部分学生进行沟通,认真了解其情绪失落的原因,并采取一定措施,使其树立学习信心以及积极的学习态度。第三,为学生构建合理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依据课程难易程度为学生构建合理的学习目标,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时,应正确把握物理知识重难点,并且还应依据教学的难易度以及教学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策略分析

首先,发挥学生形象思维。教师如果借助演示实验、多媒体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潜在的形象思维优势,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生活现实例子,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教学模式,丰富学生视觉,进而有效发挥学生形象思维优势。例如,教师在实施超重与失重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坐电梯的经历予以回顾,还可以通过视频带给学生视觉冲击,学生就能够有效掌握这方面知识。教师可以借助学生触觉感受也能够使其有效掌握物理知识。如实施导热性能教学时,可以借助水与铁两种物质同时加热,并让学生感受水与铁的温度变化,学生通过触觉感受就会非常容易掌握热的不良导体与良导体物理概念,并且记忆会非常深刻。

其次,强化学生发散思维。教师有效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品质,是提高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关键。教师通过不同教学环节,对物理思维深刻性、灵活性以及独创性予以展示,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而且能够有效改变学生思考问题思路狭窄的缺陷。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借助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多问、多思以及多变的训练,进而培训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能够多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可以通过多种解题方法进行解决问题。其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懂得只有把握问题本质,才能够有效解决问题。

第三,提高学生自信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与学生互动的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而且能够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物理教师还可以借助与学生家长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或学生实验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予以鼓励,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成长。

第四,借助归因训练,改变学生畏难情绪。物理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借助不同练习题,有效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进而改变学生畏难情绪。教师应针对学生成绩予以客观评价,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进而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物理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作业或成绩,找出其优势与不足,进而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增强自己学习物理知識的信心,改变自己学习物理的期望。

第五,物理教师应有效借助情境教学模式。物理教师应积极改变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脱离物理量的含义、单位以及方向等枯燥物理概念的束缚,充分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发挥物理实验的优势,积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进而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三、结语

随着课程改革以及时代发展,学生不应该再是教师教学的被动者,教师也不应该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应对学生学习予以有效引导,成为知识的解惑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物理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应从改变学生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角度进行考虑,对学生实施帮助,进而让学生对物理感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效解决自己学习物理的难点。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应概念物理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留言板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古代的时间概念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