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发展的社会生态特性与社会动因分析

2017-10-23 07:14刘海霞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武术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武术的社会生态性,阐发了促进武术发展的社会动因,提出要促进武术发展,就要对武术本身的特性、社会大众对武术的需求、政府政策的导向与武术文化的发展进行研究。

【关键词】 武术;社会生态;社会动因

社会生态理论对于武术发展而言,是一个借用的概念,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1]武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站在社会生态学角度来看武术的发展必然受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等各种变量的影响,这些变量之间又相互影响,因此,将武术的发展与社会生态理论结合起来,并以社会动态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样就会更加全面的理解武术的发展。

一、武术发展的社会生态系统特性

1、整体性

在武术发展的“社会生态系统”中是最基本的特性就是整体性。主要是因为社会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武术发展的生态特性必需要从这一基础的整体性出发。武术不是一朝崛起的,它的发展与历史背景、社会形态、文化传承等离不开,他们之间存在普遍联系性相互作用,形成统一的整体,例如文化的传承,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仍然保存至今,文化传承是密不可分。[2]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来的武术本质是不同的,如最初的武术形式是狩猎生存,后逐渐发展为军事思想,发展至今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项大众体育运动项目,可以看出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武术文化形态,随后又会衍生出不同的样式和传承模式,表现出来的就是武术结构的整体性。

2、动态性

武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中武术的角色定位是不同的,这就表现出武术发展的动态性。辩证唯物主义说物质世界是按照本身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的,世界万物都是在运动的,所以武术也是动态的发展而非静态不变的。武术的存在方式、寄存场所、体现价值在不同的时空中表现各不相同,一直以来武术活动的存在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军事训练、迎神庙会、农民起义、戏曲表演等,其存在方式虽然存在差异,但武术同它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之间处于一种“动态”关系,表现出来的就是武术发展的动态性。

3、和谐性

在武术的“社会生态系统”中,和谐是武术发展的本质特性,也是武术发展追求的最高目标。武术发展的和谐性,一般来讲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武术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和谐,即为武术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进步发展,封建时期的思想封闭,曾出现过“重文轻武”现象,武术仅仅表现在一些宗教、庙会活动中,民国时期武术发展更多的是一种军校军事训练产物,到了现代社会发展进步武术发展为一种休闲娱乐供大众观赏的项目,所以武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性促成了武术依赖于社会并在社会不断发展革新的过程中得以一席之地;其二是武术自身内外发展的和谐与平衡。主要体现在体育运动竞技、职业、娱乐的多元发展,急剧变迁的社会背景使传统武术面临着传承断代的危机。

总之,武术的发展必需与社会发展保持整体的和谐,同时也要自身的和谐革新发展,对于武术的和谐发展我们要做到“内外兼容”,既要与当下社会发展所倡导的主流价值一致,也要保存武术传统传承价值的继承。

二、武术发发展的社会动因研究

1、促进武术发展的结构内驱力

武术的“击”和“舞”形式是武术内驱力的结果。在一定的阈值内“击”和“舞”是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传统武术文化穿越传承几千年变现形式可以说是历经千变万化,从最初的单纯的用于追求技击的“野蛮之力”演变为后来“养性修身”,并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伦理学、古典兵学思想甚至是中医药理思想产生了深厚的联系,适者生存,也正是因为武术所拥有和继承的传统文化,才促使武术内力的发展,最终获得全新的生命。

2、促进武术发展的社会外动力

(1)社会大众的需求。从源头来探析,“武术”的雏形是人类为了生存开始狩猎,甚至逐渐出现了简单的武器和攻防格斗技能,随着阶级的出现,阶级斗争接踵而至,统治阶级为了胜利和生产,祭祀活动产生,祭祀中的“肢体动作”则是“武舞”的雏形,大众的“神明”需求推动了“武舞”的产生,随后,军事武术出现,军事武艺的产生便是军事社会对武术技击的需求。总之,这些武术产生发展的动力就是社会大众对武术的需求。

(2)政策的导向支持作用。在武术发展的历史上,武术被提升到了捍卫“国家政权”的高度,唐朝时期“武举制度”的正式建立,成为国家选举发掘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此后这个制度在封建社会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新中国建立后,教育部將武术纳入到了体育课程的范畴,促进了武术的全面持续发展,直到今日,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武术发展格局,特别是近年来,传统武术受到政府的重视和关注,开展了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武术的文化需求、生产、消费之间的循环牵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社会赋予了生产与消费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不在将生产与消费局限为一种经济现象,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此基础上,武术的实践空间上可以描述为武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在实践逻辑上表现为武术生产与武术消费之间的互动。随着社会的进步,武术文化的生产与消费已经延伸发展到武术影视、武术文学、武术游戏、武术作品等诸多领域,武术的生产与消费展现出新的图景。其实武术一直是被生产着也一直被消费着的,如果没有武术文化的消费,也就没有武术文化的生产,更不会有武术文化的发展。在武术发展的过程中,经由武术文化需求而引发的武术的文化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循环牵动成为了推动武术发展的重要外力。

三、结论

武术的发展有社会生态特性,主要表现为整体性、动态性和和谐性。而促进武术发展与存在受到内外作用力的相互作用,表现为武术本身的特性以及社会大众对武术的需求、政府政策的导向与支持以及武术文化需求、生产、消费三者之间的循环牵动。在社会生态学的角度对武术发展进行剖析,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全新的武术涵义,这样就更好地推进了武术的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空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2] 王富昌.生态·社会·共同体——明清以来闽粤赣三边地区生态与社会的互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3]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

[4] 高晓明.竞技化:中国武术现代化的发展俘论[J].搏击.武术科学,2007(07).

[5] 邱丕相,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2)44.

【作者简介】

刘海霞(1986.1-)女,本科学历,工作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endprint

猜你喜欢
武术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功夫电影对武术传播的影响探析
刍议武术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研究
塑“玉川武术”品牌 育自信阳光少年
武术健身推广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发展对策分析
基于大武术观的我国武术发展路径分析
我们是如何将学生带进“武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