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
摘 要:所谓数学阅读能力,就是准确地领会数学语言的意义,把数学语言和客观实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能力;是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的能力;是能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迅速地、准确地获取解决实际问题的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是见字如见图的能力,是空间想象能力;是善于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能力;是深刻理解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阅读能力;提高策略;有效课堂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高低关系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关键之一。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时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和提高兴趣,乐于探究数学问题
首先,数学教师要多给学生宣讲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数学教师要多给学生宣讲数学史上的奇事、怪事或世界数学的光辉成就。如之诺悖论、理发师问题、勾股定理的发现、费马大定理、“1+1=2”,还有那些至今都还没有解决的数学难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其次,教师在课上也可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部分阅读,并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从而可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会带着疑问主动地去阅读教材。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问题要与实际相联系,要新而有趣,富有启发性。也可引用经典数学故事、史料、课本上的阅读材料。我们还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养成良好预习习惯,掌握正确阅读方法
预习习惯的培养,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预习是学生提前对将要学习内容进行阅读,对于数学教材中的某些内容特别是代数部分可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要求他们先通读全文,了解本课的目标、重点与难点以及与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教材中的识记内容,并作出记号,根据自己掌握知识水平的情况,试着完成课后作业,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和水平,找出自己不懂或不足的地方,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既培养学生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便于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有目的、有重点的精讲教材的有关内容,提高课堂效率。但在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在自学数学阅读时,遇到困难的要寻找相关资料,努力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在学习中要多问为什么,在问中学,在学中问,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阅读和自学技巧。
三、在实际问题、阅读理解题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中,在教材中都有大量生动有趣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阅读理解和应用题,这些章节的相关内容部分,正适合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比如,应用题的教学,在阅读的开始阶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编写好引导阅读的思考问题,学生在阅读思考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数学阅读。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应用题理解的难易用度,进行阅读示范,带领学生逐字句逐段进行阅读,指出一些关键词和关键数量关系,用图表分析关键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掌握数学阅读的要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数学定义、定理和公式是数学基础知识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最佳教材,准确的定义、逻辑的演绎、严密的推理,只有通过学生的阅读学生才能从死的语言物质材料中解脱出来。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必须认读感知定义、定理、公式化中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理解每个术语和符号,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运用已有的知识,把它与新的印象联系起来,同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最后达到对定义、定理、公式真正理解。在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提醒学生的是:要求学生把通常的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几何语言进行相互转化,如几何定理的内容是文字语言,学生不仅要熟记文字内容也要能熟练画出相应的图形,要数形相结合,写出对应的几何语言;对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范围要理解熟记,否则会直接影响着公式的正确运用;用自己更清楚的语言表述正规定义或定理等等。这样就会慢慢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展开主要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强调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相结合起来的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测,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每一个条件都要认真地分析阅读理解,要求学生获得数学结论应当经历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过程等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有条理地思考和动手能力。数学证明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一,看完定理内容后,不马上看书上的证明过程,而是根据定理的条件、结论进行合情猜想,试着用猜想的证明途径和方法进行证明。第二,若证明出来了,再阅读课本证明,并将自己的证明与之对照、比较。方法相同,依照课本证明过程修正自己的证明,看有无不严格的地方,解题格式的规范与否,从中吸取经验,若思想方法不同,试比较优劣。第三,若证明不出来,就阅读课本证明,在适当地方暂停,再次启动思维,试着完成后半部分的证明。
4.在解题中阅读时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数学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要求手脑并用,读写结合,认真细致。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还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打通关节”,以便顺利阅读;阅读数学题的要求时,抓住要求中的关键词,如有下划线的词语或根据经验特别要注意的词语、括号里的要求等等;看清要求解答的问题有几个,哪几个,意思有无不同。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閱读是思考、是理解、是收获、是人生必然的经历,数学被誉为“人类思维的体操”,对于培养人的分析能力、提高人的思维品质有极高的教育价值,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
参考文献:
[1]王辉.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上),2011,08.
[2]王力群.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02.
[3]陈群英.浅谈一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2,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