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华 唐爱兰
摘 要:本文概述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提出了保障学科服务顺利、持续发展的几种保障机制,并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保障机制;创新发展
一、引言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类逐步进入了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化时代。在此背景下我国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部门迎来了空前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高等教育的服務需求,针对读者日益多元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文献信息需求都逐步开展了学科服务新模式。它以用户为中心,以学科馆员服务为基本模式,面向专业院系、课题组和个人,建立基于院系的、院系协同的、面向一線教学科研人员的服务机制,以个性化、学科化、知识化服务为手段,以提升用户信息获取与利用能力为目标,旨在为教学、科研的自主创新提供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和更深层次的服务。
二、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的开展现状
(一)积极开展面向教学科研的主动服务
为了适应现代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目前绝大多数图书馆都在尝试着开展不同程度的学科服务。比如现代基于Web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方式提供的信息推广、参考咨询服务;以及图书馆面对院系师生开展的提供投稿指南、文献管理软件写作支持、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查收查引、科技查新、定题跟踪、科研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竞争情报分析等服务;并且针对院系师生个性化需求开展的文献检索课程和信息素养课程等。总之,各图书馆在深入调查研究学科实际情况、获知师生对信息资源服务需求的基础上,都在主动为读者开展有针对性、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二)学科服务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各高校图书馆皆在积极、努力地探索着提升服务之路,然而在学科服务开展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许多问题和障碍。比如很多图书馆尽管开展了学科服务,但作为教辅部门,因在学校内部的地位不是很高,学科馆员下院系与师生联系沟通往往受阻或向师生提供服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再比如学科馆员素质参差不齐、学科馆员服务不知如何深入、学科馆员是兼职还是专职好、学科馆员的待遇如何保障、开展学科服务是馆员个体出动还是以图书馆团队为方式规划等一系列问题[1]。并且目前很多图书馆所开展的学科服务都没有专职的工作队伍,而是临时组织人力,开展兼职性质的服务。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没有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自上而下难以形成共识,影响了学科服务的实际效果和深层次发展。
三、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深入开展的保障机制
(一)建立稳定的组织管理制度机制
为保障学科服务能够顺利、持续地开展,需要增强领导对开展学科服务的意识,馆内各业务部门应该围绕学科服务主线整体规划、组织业务全面保障。设置专门的服务岗位与团队,制定一套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比如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均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学科联络人制度,图书馆明确规定学科馆员的岗位职责与地位,由有相应工作能力与专业背景的馆员担任学科馆员。在建立学科服务团队方面要明确学科服务模式、方式与方法以及学科服务团队的建设等内容。建立、健全、开展学科服务制度是现代高校图书馆转变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的重要标志,是图书馆密切与教学科研单位联系、提高图书馆服务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和保障。
(二)优化运行机制
优化资源建设运行机制,围绕学科服务需求全方位组织资源。资源是服务的基础,要一改过去全部由采访人员做主采购资源的方式,改由学院师生、学科馆员、采访专家共同建设资源,最后由采访人员统一意见的“三一原则”[2]。信息素养教育也由学院师生和学科馆员计划,做到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规划和培养方式。资源的服务宣传也由他们共同参与,而不是图书馆在自己的网站或偶尔下院系的不系统的、没有针对性的宣传。总之,应该是围绕学科开展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
(三)建立学科馆员与教师的沟通机制
学科馆员首先要清楚用户需要哪些方面的服务,有哪些方面的需求,必须与用户进行沟通,这是做好学科服务工作的关键。只有在了解用户需求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教学与科研提供服务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如燕山大学图书馆确定学科服务试点,建立了顾问委员会,加强和院系之间的联系。顾问委员会主要由教授、博导负责,年轻教师为主,学科馆员组成,在学科前沿、信息获取、资源导航方面,互相提供帮助,开发、优化学科资源建设和服务、持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服务满意度。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领导带队走进学院,讨论开展学科服务事宜,向院系领导和教师代表了解实际需求,并向他们介绍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内容,为工作开展搭建了桥梁,建立了联系渠道。同时,提出了拜访教授与学者的沟通机制。
(四)人才与培训机制
图书馆实现针对学科建设工作开展精准服务,要求馆员不仅懂得图书馆业务,同时也要具备与接受服务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然而目前高校普遍缺少开展此项服务的人才,于是引进人才和通过进修、专项培训、会议、学术交流等方式提升已有馆员的学科素养,形成专业、高素质的学科服务团队,成为图书馆开展精准学科服务工作的重要途径。
(五)科学的激励机制
图书馆要调动学科馆员开展学科服务的积极性单独用职业理想激励是不够的,除精神激励以外,还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激励。两种激励方式相互配合,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热情。如国内比较典型的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所制定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该馆规定顶级岗位津贴的享受对象必须包括学科馆员,如果学科馆员攻读更高一级的学位,将会得到单位资助,每月补贴一定额度的电话费等。根据考核结果,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科馆员,授予“突出贡献奖”,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的学科馆员岗位津贴。当有学习培训、素质提升等机会时,也会根据级别的不同,有所倾斜[3]。
四、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发展
随着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外交流的增多,我国高校愈发重视科研决策与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在科研成果评价与分析、学科态势发展与规划、科研队伍绩效分析、人才引进评估等方面都需要相关的数据作为参考。而高校内部的职能和科研管理部门如人事处、科研處等依靠自身力量无法全面掌握这些数据,这就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了一个契机。高校图书馆应主动配合这些部门对实验数据、科研报告等进行搜集、整理和监管,并提供客观结果供相关部门进行决策参考,为学校长远规划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为和学校发展相关的重大议题出谋划策[4]。
以往在对教师或教学科研团队进行学术评估时,往往以发表期刊、论文数量、核心期刊数量、科研成果转化数量或金额为准,而对教师个人和科研团队在学术纵向与横向的优势与不足无法进行准确分析,对学科领域发展趋势的把握也不够准确全面,导致教师和科研团队在研究本学科领域时如同“盲人摸象”。此外,由于无法分析科研项目成果的精确数据,使得团队中每个人的科研贡献无法准确量化,往往会造成诸多麻烦和不便。高校图书馆利用精准学科服务可以向教师个人及科研团队提供定制化分析服务,如提供研究领域竞争分析、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团队科研能力分析、投稿期刊指导等服务,确保教师能及时获悉本领域发展趋势、对团队和自身的科研能力与贡献有准确判断,继而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能有的放矢。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开展的嵌入到科研的竞争情报、科研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文献管理软件写作支持等;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开展的课题/专利申请前文献调研及申报分析等服务[5];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在化学学院和环境学院为教师个人及科研团队提供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研究领域竞争分析、团队科研能力分析等,经过与学院领导和教师初步交流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结语
围绕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有力、高效的学科服务,是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传统图书馆的被动服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迫切需要转变。变被动为主动、加大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仅关系到图书馆自身发展,而且关系到学校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因此,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指导下,高校图书馆必须在服务中加强人文关怀的主动服务,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将服务深入到教学科研的核心,这样才能为学校高水平的学科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妍妮.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战略管理浅析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2)186-189.
[2]李芳.大學图书馆资源建设模式中的“三一”原则图书馆工作研究,2012,56(13)84-88.
[3]李玲.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的障碍与保障机制图书馆学研究,2017.7:98-101.
[4]徐健晖.“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研究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7(2).
[5]郭虹良.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开展情况调查分析农业网络信息,2016,(10)73-75.
作者简介:
崔建华(1969— ),女,大学本科,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
唐爱兰(1964— ),女,大学本科,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