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娟
摘 要: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以研究金属材料组织、成分以及热处理的专业基础课。通常材料热处理在改变工件用途、性能时,其形状并不会发生改变,而是金属材料的组织、成分发生了变化。对于笔者而言“微课”是陌生的,同时又是新鲜的,尤其是在不断深入翻转课堂,对微课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所以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中,融合微课运用,具有优化教学水平的作用。
关键词: 金属材料;微课教学;热处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2-0092-02
1 导言
在职业类学校机械专业中,《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这一专业不断渗透于机械制造、维修中。与此同时由于职业类院校学生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参差不齐,加之很多学生没有实际生产的经验,感性认识缺失。因此,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常常会感到教学压力大。不仅如此,学生也普遍反映这一学科乏味、无趣,由此产生厌学情绪。伴随着“微型时代”的到来,微课这一种适合新生的自主化教學资源应运而生,从某一方面来说现代学生能否刘效的自主学习与微课的教学设计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在开展《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中,充分引入微课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微课概念辨析及基本特征
2.1 什么是微课:
直到当前,学术界尚未统一定义微课。胡铁生先生率先提出“微课”,即认为结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实践的需要以及新课程标准,同时其载体通常为教学视频,结合某个教学环节、知识点而有机结合各种教学资源、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即“微型教学视频课例”。
2.2 微课的主要形式:
通常结合各种形式录制微课。录制的形式主要可分为两类:其一是使用录屏软件;其二是实际录制。前者可彰显教师的教学能力,后者则有利于彰显教师风彩。当然了对于教师而言,无论使用何种录制方式其最为关键的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明确教学内容;其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1]。简而言之即优化微课教学效率。
2.3 微课的特征、分类
(1)教学内容性质:
从教学内容性质这一层面主要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其一是传道型;其二是授业型;其三是解惑型。其对应课程标准目标分别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2)教学方法:
通过长期的教学摸索李秉德教授,充分结合广大一线教师、教育工作者对微课的认识以及开发可操作性。指出微课主要可划分为如下十一类:其一是演示类;其二是合作学习类;其三是启发类;其四实验类;其五是探究学习类;其六是自主学习类;其七是讨论类;其八是讲授类;其九是表演类;其十是练习类;最后是问答类。
(3)传递方式划分。
其一传授式微课:此划分以学科的难、重点及扩展内容为主:其二是讲解式:归纳总结某类问题的解题思路,通过此法,有利于培育学生解析问題的能力,通常在学习理科类学科时,会运用到此类学科;其三答疑型:即总结、归纳并解答学科中最具代表性的、疑难性的问题;其四实验型微课:此类课程交互性强,其视频多以典型的实验设计、操作、演示为主。其五活动型:即学生对某一教学任务、学习活动而讨论、思考的过程、情景。
3 微课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1 未能深刻领悟“微”的意义并渗透到微课教学设计中:
首先微课所涉及到的内容通常为某个教学环节、知识点;其次,其内容通常是非常重要、关键的,且这些教学环节、知识点通常是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在设计微课教学时,必须要以此为理论依据、出发点。正是因为在实际的设计时,未能充分遵循如下原则,所以所设计形成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设计及后期的制作中显得臃肿、繁杂;此外在时间把控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2],未能合理分配讲解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3.2 微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过于繁杂,涉及范围过大:
受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理论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错识的认为课堂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如果越充实、越多、知识量越大,越精细越佳。很显然这一点一教学思想,并不符合微课教学的基本理念,从本质上说要切实做到“要”、“精”、“实”的选择教学内容,就必须审时度势,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3.3 未能合理把控教学时间:
由于强调“完整性”因此整个教学涉及到各个繁琐的环节,事实上这也是微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最大的问题之所在,从本质上说之所以会存在这一问题,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所涉及到的内容过大、过于宽泛,加之过于追求精细化课堂知识,从而未能有效把握课堂时间。所以在未来开展教学工作中最为关键的就在于合理把控教学时间以及组织课堂内容。
4 微课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4.1 挖掘学生学习兴趣,妙用情境教学:
毋庸置疑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驱动力,是全方位激发个人思维、主动学习能力的关键举措,同时这也是优化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广泛应用于日常生产、生活之中,基于此教师更有必要充分结合情境教学。具体可结合生活、生产的需要合理创设情境,并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如在讲解热处理钢时,不要直接运用生硬的方式进行讲解,而是要结合学生个体的特点,事先播放与制作武器相关的片段,并提出相关问题,比如为什么在锻打坯料时,需要先加热,又为什么要浸入水中,结合视频片段,通过情境教学,将学生引入课堂之中,激发学生自我寻求答案的热情。当然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可向学生讲解关于金属材料转变性能组织的一些方法、概念、热处理后特点等等。在讲解“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时,可以事先安排学生开展称重实验,准备弹簧秤,让学生通过观察并讨论对此课程有一定的了解,而在这一个过程中,又可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之中,通过此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结合金属材料,深入探究其机械性能。
4.2 巧借信息化教学策略,营造良好氛围,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21世纪就是信息化时代,本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再创新高。从某一方面来说当下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阶段。而不断发展的科技技术也极大的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教师一方面要紧扣时代信息化之脉落,另外一方面要积极创建各类教学情境,同时为学生提供各类教学资源,结合师生互动、小组协作等方式,使得广大学生都能成为教学的主体。
翻转课堂深入人心,教育界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微课的重要性。这一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精心构思教学中的难、重、疑点,从而形成简短的具有较高利用率、重复使用率高可供学生结合需要随时进行点播或者下载的视频。视觉通常为50M,且其时长多为5-8分钟,此类教学方式能够极好的满足师生“个性化”教学及学习的需要,简而言之即相当于打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得以深入其中。笔者认为这一教学模式,可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堂教學之中。众所周知在“钢的热处理”中,其教学重点在于“四把火”其一为退火;其二为正火;其三为淬火;其四为回火,当然这也是整个教学难点,在实际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好“火”的保温时间,同时还要注意区分组织变化、加热温度、表面热处理以及冷却速度等相关内容。客观上说上述这些因素在整个热处理工艺中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决定着组织变化特点,产品质量。所以为了让广大学生更高效的掌握上述“四把火”,可结合实际应用视频,精确把控各把“火”的具体冷却速度、保温时间、加热温度以及组织变化等相关内容,并形成微课,并上传至网上,从而方便学生观看地,让学生在反复多次观看中,对相关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对热处理工艺流程方面的认识,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5 结论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相关领域一定会充分认识到设计、开发并应用微课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我们知道由于《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特殊性,即具有学习难度大,枯燥等特点,换言之即绝大多数学生对其中所涉及到的工艺原理、结构、成份等相关知识不“感冒”,甚至还会形成畏难情绪。而在不断推进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今天,掌上计算机逐渐趋于流行,“微革命”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得到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而这也极大的带支了网络课程的发展,进一步推进了数字教育、在线教育的发展,推进微课教育的发展。因此在实际开展该课程教学时非常有必要合理运用微课。
參考文献
[1] 马秀霞.浅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兴趣教学法[J].教学探索,2015(1):81-82.
[2] 李贞祥.教学中情境故事的有效采用[J].专业建设,2014(12):85-87.
[3]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