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
摘 要:现代田径比赛十分激烈,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很大程度上由其赛前心理状态决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田径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与身体素质不断接近,心理成为比赛成绩悬殊的主要因素,运动员必须具备出众的身体条件、技战术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青少年,其心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赛前不良心理状态严重影响着比赛,在赛前加强引导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 田径运动 赛前不良心理 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c)-0225-02
赛前心理引导和训练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提高技战术、临场正常发挥、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等均有显著的作用,如果教练员忽略这一点,将直接影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正常的比赛与训练,甚至形成终生心理障碍。但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赛前优良心理素质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练员科学引导、充分训练,循序渐进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让他们理智面对比赛。接下来就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赛前常见不良心理状态着手,探讨其引导策略。
1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赛前常见不良心理状态
一是恐惧状态。这种不良心理状态在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群体中属于多发,因为青少年年龄较小,在比赛之前对于自己的水平和对手的实力缺乏充分的估计,有很大的思想压力,无法稳定心理状态,思前想后,在临近比赛时也表现得心神不定、呼吸加快,形成恐惧心理。
二是患得患失,情绪不稳定。处于这种不良心理状态的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兴奋度偏低,神经类型相对较弱,大脑皮层兴奋下降,一般表现得情绪低落,心理适应缓慢,意志消沉、反应迟钝,甚至全身软弱无力,想逃避比赛。究其原因,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对比赛的问题思考太多又不能自行解决,因而缺乏战斗的信心和意志,加上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强,部分田径运动员在预赛中失败后,情绪就非常紧张,动作失调、惊慌失措、赛前失眠,担心比赛失利,难以平复心绪,最终造成后面比赛失利。
三是盲目自信。赛前处于该心理状态之下的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对于比赛的困难与复杂性的估计不足,过高预估自己的实力,认为自己一定能取得胜利。在此类轻敌的思想影响下往往不会认真分析田径比赛的真实状况,在困难面前安然消极、盲目乐观。这种不良心理状态多发生在成绩较好的队员身上,他们害怕失利,情绪高度紧张,心理焦虑,头脑不清醒,导致在比赛中发挥失常。还有部分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在第一次参赛时发生技战术不稳定的情况,或在赛前训练中成绩不佳等,形成心理阴影[1]。
四是过度兴奋,临赛淡漠。比赛是检验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平时训练成果的过程,过度兴奋与临赛淡漠是运动员赛前缺乏心理引导的表现。运动员过度兴奋,往往导致在赛前紧张,怕输想赢,比赛时技战术变形、动作僵硬,急于表现自己、追赶对手,甚至在赛前打破自己最佳的状态,形成赛前身心疲劳而赛中体力不足等。临赛淡漠则表现为运动员在心理上觉得比赛无关轻重,选择敷衍了事,未完全发挥技战术,赛后又缺乏对失误的认识,没有及时总结。这需要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就加强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重视比赛,把比赛视为提高身体素质、积累技战术经验的考试。
2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引导策略
2.1 明确运动目的,端正田径比赛态度
正确的田径比赛动机是青少年运动员训练和参加比赛的源动力,关系到他们努力付出能否取得相应的优异成绩。如果运动员在赛前不明确田径运动比赛的目的,就会缺乏责任感,产生害怕、畏难的不良心理,造成信心不足,恐惧、患得患失,缺乏斗志且心神不安[2]。这样的不良心理状态会延续到比赛之中,变得紧张、发挥失常,技战术得不到充分的展示。所以要想调控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赛前不良心理状态,就必须让他们明确运动目的,增强责任感,从而端正比赛态度。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只有提高应变能力,充分掌握客观情况,发挥出顽强勇猛的拼搏精神,才能战胜困难,在比赛前运用积极的心理因素,摆正自己的态度和位置,从而减轻心理负担,调整好赛前心理,为获得优异成绩做好准备。如在青少年短跑运动中,运动员应放松,协调好短跑的动作和技战术,让主动肌在有力收缩时很好地放松对抗肌,避免上下肢关节与肌肉感到紧张,从而充分伸展、拉长对抗肌,打开上下肢动作幅度,使主动肌快速收缩,保持高步频,显著提高步幅速度。通过这样的引导,让运动员在赛前协调技术动作,充分体现大步幅奔跑方法,大大提高短跑运动能力。
2.2 使用多种方法,加强心理教育引导
教练员要多和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谈心、交流,建立运动员档案,在平时的训练尤其是赛前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和引导。一是自我暗示引导法,即教练员引导青少年用思想、语言、表情等影响自己的赛前心理活动,有效调整临赛状态。如默念方法就是很有效的一种自我暗示方法,能使青少年田径运动员保持心理状态的稳定,充分发挥运动水平。有时候他人暗示也能对青少年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是放松训练引导法。如田径教练员要引导青少年运动员使用自我语言暗示的方法放松精神与肌肉,可通过卧姿、坐姿、站姿等自然放松身体,结合默念暗示语安静、放松等,甚至全身都在赛前处于放松的状态。教练员还可引导运动员使用音乐调节的方法调动自己的精神状态,使赛前不良心理状态有所改善。科学的放松引导不但能帮助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消除赛前过度紧张的情绪,还能消除焦虑心理,改善睡眠,加速协调机体。
三是感知适应引导法。感知适应指的是教练员在赛前有意识地设计与正式田径比赛类似的复杂条件。如所有程序都按照正式比赛的要求进行;在训练时限制运动员的准备时间;按照已知的本队比赛时间训练;模拟比赛时奖励优胜者,惩罚输者。适应训练则是赛前的核心环节,通过适应引导让运动员感觉到自己在朝着正式比赛的要求发展,通过感知上的适应确保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在赛前形成最佳心理状态。
四是增强自信心的训练引导法。教练员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提出的目标理应是他们经过努力之后可以达到的[3]。如教练员在赛前要向运动员提出合理的目标与要求,不超过日常训练的最佳水平,原因在于運动员自信心的建立往往以实力水平为基础,一旦实现目标,就可配合强化措施,奖励成功者,增强自信心。
2.3 进行系统训练,改善队员赛前心理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赛前的紧张与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往往表现出肌肉僵硬、动作紧张,这不但会影响起跑动作,还会影响中途奔跑技战术的发挥,因而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要强化对队员的这方面练习。教练员具体可进行系统训练,有效解决运动员赛前心理紧张的问题。如教练员把队员置于特定环境训练,提高他们的能力,减少心理紧张。教练员不断改变赛前训练环境,可在人多的环境里训练,也可在天气恶劣的时候训练,关键是要组织实战比赛,尽可能邀请更多观众观摩,制造比赛氛围。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在这样的环境里练习,不仅能提高训练效果,还能提高比赛能力,逐渐适应比赛环境,改善赛前心理,稳定发挥技战术。
3 结语
在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中,心理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它能在比赛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教练员想要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不仅在赛前要组织运动员们长期刻苦训练,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还要加强对他们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引导与调控。在实践中,教练员要充分掌握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赛前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引导他们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发挥应有水平,获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 刘艳.对运动员心理调节的心得[J].田径,2016(8):36-37.
[2] 张含军.调整田径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方法[J].新课程,2015(6):160.
[3] 李俊勇.青少年田径短跑运动员起跑心理素质训练方法探究[J].搏击,2014(5):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