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体育扶贫研究综述

2017-10-21 23:10张涛廖萍王鼎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6期
关键词:国内研究综述

张涛 廖萍 王鼎

摘 要:通过对近20年的体育扶贫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体育扶贫的定义、区域体育扶贫路径、体育扶贫中存在的问题、体育扶贫政策、体育扶贫开发经验等方面。在研究对象上,尚未将贫困人口作为研究的核心;在研完方法层面,大量的定性研究集中在探讨体育扶贫的作用、实施路径、问题与对策等方面,缺乏建模式的体育扶贫定量研究。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体育扶贫的重点研究方向。

关键词:国内 体育扶贫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c)-0199-03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的决定》要求“必须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扶贫开发的思路和方法,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指出要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体育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具有天然独特的优势。正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所指出的,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体育产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2016年底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王卫东指出:“体育产业有望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消费升级的新动能。”因此,如何将體育产业发展与扶贫相结合也成为我国学者重要的研究课题。自20世纪90年以来,关于体育扶贫的研究逐渐兴起,涉及体育旅游在扶贫中的作用、贫困地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体育政策制度完善和贫困地区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调研等。

1 体育扶贫的定义及内涵

为评述了解关于体育扶贫的研究,笔者检索了国内最重要的相关数据库。经过分析检索所得文献,笔者发现关于“体育扶贫”一词,目前我国学术界尚未形成较准确明晰的定义。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扶贫是指体育部门所从事的结对帮扶贫困地区,或者体育彩票公益金所资助的扶贫项目、体育器材等。而本文所研究的新模式下的“体育扶贫”,是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气候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以赛事搭台,将打造特色赛事品牌活动与体育产业扶贫结合,以体育旅游扶贫助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为更好地进行新模式下的体育扶贫研究,本文对不同模式下的体育扶贫研究分别进行梳理。

2 传统模式的体育扶贫研究

2.1 体育扶贫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于在体育扶贫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国内的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政府管理与扶持力度不够。政府部门虽然为推进体育扶贫工作多次下文,对于体育文化建设、体育场馆设施等工作给予明确的支持,但仅停留在政策层面,政策落实不到位,管理力度不够,导致体育扶贫工作停滞不前[1]。(2)体育场地、器材奇缺。由于政府对场地器材设施投入不足和体育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等原因,贫苦地区的体育活动场地缺乏,场地种类单一,体育器材严重不足。现有场地器材根本无法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的健身、锻炼诉求[2]。(3)体育人才与体育指导十分欠缺。贫困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严重不足且质量较低,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基本未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此外,在体育指导方面,只有体育教师或来捐赠的机构对偏远农村的人民群众进行体育器材使用与体育健身等方面的零星指导。体育人才与体育指导的欠缺严重制约了贫困地区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推动、普及[3]。

针对当前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学者们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如,张博认为须加强《体育法》和全民健身《纲要》的宣传与落实,完善法律机制督促体育扶贫工作的落实,保障和维护公民实际享有的体育权利。为解决体育人才与体育指导欠缺,一方面,加大力度培养贫困地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采用多种途径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使该队伍能尽快在数量和质量上得到提高[2]。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体育志愿者队伍,动员优秀的体育人才对偏远农村的体育活动进行指导,进一步地发展偏远农村的体育活动[1]。

在解决体育资源短缺问题方面,王海荣等[3]认为需要合理配置社会体育资源,调整体育权利资源的分配,增加对贫困地区投入的倾斜,通过体育组织和制度创新增加体育贫困者的权利,从而帮助其摆脱体育贫困。陈碧述[2]指出,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场地、器材资源,发挥学校在贫困地区的中心辐射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经费投入,设立专项经费投入对体育场所的建设、维护利用和科学管理。王江琼[1]指出政府要重视贫困地区的体育发展,逐步配齐体育场地、设施。此外还可吸引社会投入,寻求体育公益金的资助与捐赠,来弥补贫困地区体育资源短缺的问题。

2.2 贫困地区、人群的体育脱贫路径探索

在探索贫困地区、人群的体育脱贫路径方面,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为体育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杨占明[4]认为政府部门开展体育扶贫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客观条件。在全面实施体育扶贫举措、加大体育投资、培养贫困地区人口正确健身观念的基础上,以保健、乡土传统体育项目为龙头,带动经济实用性体育项目的开展,进而实现贫困地区的体育脱贫。

王田祖等[5]指出西部贫困地区要以申办大型体育赛事为契机,创新体育扶贫方式,因地制宜地发展西部本地兼具经济效益和体育效益的体育赛事,体育旅游,体育产业等。通过申办赛事助推当地经济建设发展,培养西部体育人才,发展西部体育事业,进而实现体育脱贫。

徐明伟[6]指出要根据“农村体育逐渐被边缘化”的现实,以精准扶贫和全面致富为契机,构建“政府农村公共体育资源供给机制”。将精准扶贫与农村公共体育资源的配置结合起来,把基准的资源投入到精准的地域、精准的群体,为广大农民健身创设良好的公共体育环境。在相关政策法规的引导下,为农村配置匮乏的人才资源、技能资源与器械资源,切实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帮助农民实现体育脱贫。

郭庆[7]以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视角,从经济、适应、认同、接纳四个维度对农民工体育贫困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在开展体育扶贫时要结合不同代际和地区农民工的致贫原因和扶贫需要开展精准扶贫。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来帮助进城农民工以体育参与的方式融入城市,在减少和消除农民工体育贫困的同时帮助其实现城市融入。

2.3 体育扶贫政策分析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实施精准扶贫背景下,体育扶贫是公民体育权和发展权的重要实现途径。学者们围绕在精准扶贫下的农村体育政策设计、实施及体系评估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

段鸿斌[8]指出当前我国体育扶贫的政府保障义务水平低,在新的形势下要求将体育扶贫纳入到国家扶贫战略当中。在落实体育扶贫方面,首先在设计国家扶贫战略时要将体育扶贫纳入到视野当中,在法制化轨道上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保障要素要投入到位,注重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及与其他扶贫政策形成合力。通过建立扶贫长效机制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协调行政权与体育市场的关系及释放体育扶贫的文化价值。

农村体育工作是落实精准扶贫,实现农村真正意义脱贫的重要抓手。农村体育政策评估对于促进农村体育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任建伟[9]认为当前农村体育政策评估多由政府部门主导,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对农民的体育需求了解较浅,很难达到政策评估的预期效果。在厘清农村体育政策评估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地区现实状况,从评估主体、评估标准、评估目标、评估方法等四大模块构建全方位、高精准的农村体育政策评估体系,为实现农村体育脱贫和落实精准扶贫战略奠定基础。

3 新模式下的体育扶贫研究

传统模式的体育扶贫形式主要以等和要为主,属于被动式的扶贫。本文所提及的体育扶贫新模式是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在挖掘和整合区域内的优势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体育要素的注入来发掘休闲体育产业链,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使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张枥[10]指出四川南部县政府依托升钟水库库区资源和节庆日举办钓鱼大赛,并借助钓鱼比赛商机带动县城奥体中心建设和商贸体育文化园建设,促进了旅游扶贫开发。以钓竿撬动南部经济,使著名贫苦库区变身旅游景区和中国钓鱼城,演出体育扶贫的“南部模式”。

吴胜涛[11]认为西北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体育旅游发展基础,通过发展体育旅游进行扶贫已成为发展到当地经济的重要路径。研究指出当前民族体育旅游存在着观念滞后、项目单一、管理人才稀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体育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为进一步提升民族体育旅游质量,当地政府须筹措资金,培养专业人才,体改管理水平,以期促进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

苏俊豪[12]指出结合当地有利资源,推进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可以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形成长久发展动力。为进一步推进当地体育产业扶贫,要创建相关组织,建立与体育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和相关制度,建立奖励机制,培养贫困人口的主人翁意识。此外,还需加强宣传培训,加大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

汪俊祺[13]指出徽州村落体育创意产业扶贫对于促进文化传承,促进旅游业发展,促进公共服务条件改善和贫困人口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分析徽州村落体育创意产业所面临的主要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发挥政府作用,规范企业行为,打造人才高地和良好环境,加强贫困人口的职业培训等对策。

4 结语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反贫困是人类共同的任务。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体育扶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愈加显现。总的来说,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内学者对于体育扶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涉及到体育扶贫的基本概念到体育扶贫模式等实际应用的方方面面,包括体育扶贫的定义、区域体育扶贫路径、体育扶贫中存在的问题、体育扶贫政策、体育扶贫开发经验等方面。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重点由“帮扶式”扶贫转向“开发式扶贫”。从城乡统筹的角度来看待体育扶贫,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的生态优势、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依托体育赛事打造品牌,并以此为平台打造体育休闲产业、体育赛事产业和体育旅游产业。拓展体育旅游的内涵和外延,充分释放体育扶贫、体育富民的效能。在实现城市和山区资源对接和优势整合的同时培育出第三产业链,从而逐步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虽然大量的研究从事以某些典型区域的案例入手,但多局限于对案例的描述性分析,尚未进行过深入的案例分析。

本文认为,今后的研究应着眼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剖析具体案例中体育扶贫的内部结构来寻找精准扶贫背景下体育扶贫的规律。此外,研究视角应对准贫困人口本身,针对贫困人口进行深度扶贫。在调研了解使贫困人口真正受益的体育扶贫方式的基础上,设计适合当地实际的体育扶贫模式,进而推动精准扶贫战略的落实。

参考文献

[1] 王江琼.简析达州体育扶贫开展现状及对策[J].西部皮革,2017(6):82.

[2] 陈碧述.国家级贫困地区社会体育追踪与思考[J].宜宾学院学报,2005(6):121-123.

[3] 王海荣,张博.我国的体育贫困[J].体育学刊,2007,14(3):130-133.

[4] 杨占明.对贫困地区实施全民健身的思考[J].体育学刊,1998(4):87-88.

[5] 王田祖,汪永臻.西部欠发达地区体育扶贫的新视角——兼谈兰州申办全运会的构想与挑战[J].甘肃理论学刊,2016,7(4):153-157.

[6] 徐明伟.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4):93-94.

[7] 郭庆.农民工体育贫困状况与精准扶贫策略研究——基于城市融入视角的实证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5):21-27.

[8] 段鸿斌.体育扶贫:法律意涵、政策机制与实施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8):5-12.

[9]任建偉.“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体育政策评估体系建构初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7,33(3):23-26.

[10]张枥.中国体育扶贫的南部模式[J].中国老区建设,2012(1):32-33.

[11]吴胜涛.西北民族地区体育旅游产业扶贫路径选择[J].贵州民族研究,2015,36(2):150-153.

[12]苏俊豪.天津市蓟州区体育旅游产业精准扶贫的SWOT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23):205.

[13]汪俊祺.与乡村旅游融合的徽州村落体育创意产业扶贫价值、困境、对策——结合徽州武术创意产业进行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16(5):119-123.

猜你喜欢
国内研究综述
浅析国内会计准则和香港会计准则的差异及两地准则趋同建议
国内职业高原(2002—2016)研究进展与述评
国内不动产登记制度初探
儿童旅游研究综述
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国内二手市场交易模式的影响研究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微学习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