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艳秋
摘要:近年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成为了重点。本文便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种方法,希望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能力对人的成长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个人只有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才能在社会中发展更好。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如果学生处于消极的,学习氛围不浓厚的环境下,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思维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树立和蔼可亲的形象,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融入到语文学习中,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还应该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让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和发言中。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尝试改变课桌的构成方法,由“秧田式”转变成“圆桌式”,在扩大信息多向传递的同时让学生没有拘束感;组建讨论小组,让学生们交流互补,汇报学习;改变教学语气,采用商量、探讨的口吻,例如“请同学们.......”,“哪位同学可以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等等。
二、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求异思维是指对同一个问题要从不同的方面思考,不让思维仅仅局限在一个答案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开拓思路,学会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发展求异思维的因素。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先思考:同学们认为家乡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与济南的冬天有何异同?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让学生在不同意见中培养多方面思考的习惯,发展求异思维。教师还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建一个敢于质疑、敢于发声的环境,而教师态度要宽容、和蔼,并且要认真给予回应,不能敷衍。通过不断的质疑、解疑,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训练丰富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想象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的情景进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豪放壮美的景象,想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闲适自得的画面,使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诗意。教师还可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具有延伸性的话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现代文《春》对春天的景色进行了描写,教师可以提出“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描写春呢?”让学生自由探讨思考,还可以让學生们进行绘画,画出自己想象的春天。
四、加强知识预习,培养创新能力
课前预习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在学生没有预习的情况下进行授课,这样很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现象,教师讲什么就记什么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如果学生课前预习了,形成自己的认识和思维,那么听课时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文知识。
五、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要明白课堂的主体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学生具有完整性和独立性,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从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开始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围绕学生展开一系列的语文知识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的重要性和乐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愿意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并且主动地获取外部信息填补自身的不足。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其自主学习呢?教师可以做以下尝试:在语文教学把提问的主动权给学生,使学生拥有更多的空间去讨论、感悟;还可以根据课文的不同内容、每个学生的特点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多读多背,还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表演和议论,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语文的学习。鼓励学生创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六、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如果想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开展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学习冰心的《忆读书》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一下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自己的感悟;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向学生推荐《父亲》,让其进行对比阅读,也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爸爸的生活趣事;发表读书心得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并且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
总结: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实践训练和创新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