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帅
摘 要: 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招生规模扩大、生源构成的复杂多样性等特点,对本专业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结合这些特殊现象,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需探索更加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方法,如注重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探究运用“导师+助理制”等。本文主要就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可行性解决方案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专业 班级管理
一、职学前教育专业班级管理工作的特殊性
我国高等教育正经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转变,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保持着院校规模扩大、招生人数激增的良好势头,与此伴随的是高职院校班级人数增多、班级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生源构成变得复杂多样,既包括对口专业中职生,又包括普通高中考生,还有部分单招学生,学生来源差异较大,学习习惯、知识经验、能力水平等参差不齐,对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高职教育按照职业与岗位需求安排教育教学活动,注重实践性、操作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与企业、社会接触较为频繁,学生的人际关系、社会参与度、价值观念受到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错误价值观念的纠正成为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学前教育专业作为目前各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因就业人员需求量大及就业岗位的特殊性,招生规模上存在人数激增、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现象。加之,上面提到的生源构成的复杂性使得各类学生在学习水平和能力上存在巨大差异,一些学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自我认识模糊等问题。面对这些挑战,唯有结合工作实际,大胆探索创新,才会抓住机遇、找到出路。在全面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更加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新型管理模是迫切的,也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取得长远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班级管理的方法
(一)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班干部是学生工作中的中流砥柱,起着将学生思想动态及问题上报辅导员、把辅导员的工作思想及任务传达给学生的重要作用,是连接学生和老师的桥梁和纽带,因此班干部队伍建设是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要建立高效的班干部队伍,可以从班干部的“选”“用”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班干部的选择。班干部是从学生中选取,协助辅导员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班干部具有双重身份,是学生管理的参与者,也是被管理者。只有做好班干部的选择,才能使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首先,要通过公开的民主选举从班级几十个学生中选取认可度较高的,并且有思想有能力的学生作为考察者。其次,通过多种渠道的沟通谈心及调研等,对考察者深入了解,并敏锐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特点。在充分考虑学生本人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能力和喜好安排其到对应的班干部岗位,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最大能量。
其次是班干部的活用。在信任、锻炼班干部的基础上,巧用、活用班干部,使其为班级管理工作服务。班干部是從学生中择优任命的,比较其他学生可能更有能力也更有想法,他们想通过学生管理工作锻炼提高自己,更希望干出成绩,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因此,老师和学校要注重结合他们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指导,在日常管理中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让他们得到锻炼和提升。学生管理方面,高职院校现已基本向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看齐,多采用素质教育,提倡开放式、自由式管理模式,大力支持第二课活动,这些活动为班干部搭建了提高个人能力的平台。辅导员在把好关的同时,给予班干部们足够的信任和全力,利用空余时间组织策划一些班级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使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例如,可组织学生参加敬老院献爱心活动、户外义工活动、中秋节或国庆节班级晚会及邀请优秀往届毕业生举办交流座谈会等。组织活动过程中老师提供相应的指导,让班干部快速成长,为班级的管理献力献策,提升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切实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二)导师加助理模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现有高职院校多采用辅导员加班委管理模式,此模式无法有效解决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管理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的现状。导师加助理模式是指在原有辅导员模式下每班或每两个班配备一名导师和一名导师助理,形成辅导员—导师—导师助理三级垂直管理体系,每一级职责不同,负责的事项和重点不同,能有效管理庞大的学生群体。
辅导员统筹管理一个年级重点事务,其职责主要是“针对年级管理做针对性、预防性教育工作;协调任课老师与班级间问题;处理导师及助理无法解决的其他问题”。具体职责可参考《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班级导师从优秀的授课教师中选取,具体负责班级内大小事务。主要职责是:带领导师助理及班委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指导学生开展各类专业活动,对学习方法及思想等问题进行专业指导;及时处理学生学习、生活中各类问题,并将重点问题上报辅导员处理。助理从高一届学生中择优选取(一般要有班委或学生会工作经验),具体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利用原有班级管理或者学生会工作经验,通过言传身教引导班委提升管理水平,协助导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通过积极深入宿舍或召开班级座谈会等活动,高效、准确、全面地收集学生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开展谈心活动,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起好学生及导师间的纽带作用,及时反馈学生问题、传达导师要求,形成高效班级管理模式。此三级垂直管理模式可根据学校具体问题自由发挥,处理起学生问题来准确、高效,达到一针见血、举一反三的目的,进一步提升学生和班级的自我管理水平。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服务好班级管理。
近些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与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QQ、微信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已经影响并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新形势下,高效管理面临着一些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往往用老办法不管用,我们要学着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现在“互联网+”思维已经深入各行各业,高校班级管理不妨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形成“互联网+班级管理”模式,用互联网思维解决新问题。
可以充分利用QQ、微信的优势,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交流群,在此基础上进行班级管理。一是高效性。消息可快速、准确地向学生传递,减少信息传播的中间环节,避免层层传递效率低下的问题,并提高传递准确度。二是及时性。现在的学生群体“低头一族”尤为普遍,更希望通过手机、通过互联网表达自己的状态和与别人交流,因此可以通过交流群及时了解班级动态,通过朋友圈及时掌握学生状态及问题,避免班级管理中信息传递滞后的问题。三是交互性。可引导学生通过交流群就共同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用学生习惯的方式来交流,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并畅所欲言,这种交互性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加深了学生间的沟通和了解。此外,还可充分利用群匿名投票功能进行民主选举、投票、表决等,在保证隐私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四是共享性。可利用群共享功能实现学习资料等的共享,该方式摒弃了传统资料传递方式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大大提高了资料传递效率,提升了共享性实用性。与此同时,可利用位置共享等功能,实现实时查岗,避免出现造假问题。
随着国家政策变动,学前教育专业获得了几年的高速发展。当然发展的机遇中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深入探索和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运行新思维、新模式、新工具解决学前教育班级管理中遇到的新问题,相信一定会取得可喜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韩战强,马慧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新模式初探[J].素质教育,2012(04):46-47.
[2]王永波,王治雄,刘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初探[J].民营科技,2010(10):241-242.
[3]夏学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新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05):55-56.
[4]马克.浅谈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管理工作[J].大学教育,2015(11):80-81.
[5]杨志亮.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和班级管理[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7):300.
[6]王威,李晓凤.新媒体技术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4(04):139-1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