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
内容摘要:朗读在语文课堂上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朗读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合适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朗读技巧,让学生能够高效地朗读课文。本文主要针对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指导进行研究,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
关键词:语文课堂 朗读 朗读指导
一、朗读指导要具体,明确朗读目标
在教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应该要把朗读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先向学生提出来,让学生能够明白自己朗读的目标是什么。在学习过程中,朗读应该是精读,带有头脑来进行朗读,不是简单地从嘴里读出来几句话而已。学生朗读应该结合语文教学老师的具体要求来进行,包括弄清楚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读通顺文章的句子、明白文章的思想等。只有学生结合老师的要求进行有目的性的朗读,才能够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具体的任务给到学生,将会导致学生把课文全部读完一遍,但是文章的句子或者生词、生字还有不认识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老师应该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应该把朗读的目标具体化,使得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二、朗读指导坚持学生为本,体验朗读乐趣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坚持把学生放在首位,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体验到朗读的乐趣提升学习的兴趣。首先,让学生自己先进行朗读学习。每次上课之前,可以给学生自己通读课文的机会。通过对于课文的朗读学习,学生会发现课文的生词、难懂的句子,从而自己进行查资料理解文章激发对于学习的兴趣。其次,可以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在传统语文课堂上老师对于学生的教授主要就是老师分析文章,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模式相对来说比较呆板。通过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包括“朗读大赛”、“朗读会”等活动,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体验到朗读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因材施教是教学老师一直都关注的话题。针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来展开相应的教学策略,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朗读指导要教师示范,渲染朗读氛围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导航灯,对于学生的引导示范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开始上课之前,教学老师对于文章进行分析熟悉,在课堂上教学老师先是通读文章。通读文章的时候,教学老师应该要把文章描绘的思想感情读出来,把学生带进文章中去。教学老师对于文章的朗读重于文章的讲解,有些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是难以讲出思想情感的,只有通过朗读文章把情感带进去,才能激发学生对于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如果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只是平平淡淡讲授课文,那么学生是很难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只有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荷塘的美和作者内心的愁闷之情。因此,教师示范朗读,渲染朗读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四、朗读指导要有重点,体会文章感情
语文课文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一些重点句子来进行表达的,因此在阅读的时候把握文章的重点段落,对于文章思想感情的了解有一定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段落和重点句子教学老师会要求学生进行背诵,朗读和背诵文章是密不可分的。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授课过程中老师会要求学生背诵全文,从而牢记文章的内容。教学老师有重点要求学生进行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文章的思想感情。
五、朗读指导要有方法,确定学习技巧
朗读学习的方式多样,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朗读的技术方法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提升学习效率。朗读包括学生全体齐读、配乐朗读和分角色读等等,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朗读方法对于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学生齐读。这种朗读方式主要就是在上课之前,学生对于课文不熟悉来进行的。在课堂最后,学生对于文章理解之后再一遍齐读。两种朗读方式进行不同分析,可以发现,第一遍齐读学生并没有融入太多感情,但是最后一遍朗读学生是把自己的感情带进去朗读的,显得很有感染力。
(二)配乐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融入音乐的旋律。由于音乐的旋律优美、有感染力,在朗读过程中融入音乐,可以更好地把自己带進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中。但是要注意的是,在配乐朗读的时候,音乐的声音不能够太大,不然就会显得喧宾夺主,取得相反的效果。
本文主要对于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来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朗读指导的具体方式和有效的表现形式,对于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语文课文语言优美、结构明晰,十分适合朗读。教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正视朗读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把朗读指导放在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使得学生能够接受课文朗读,采取正确的朗读方式来进行,从而提升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南湖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