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常态课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策略思考

2017-10-21 22:54苗登刚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策略思考实践探索

苗登刚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说常态课是一日三餐的“家常饭”,那么展示课就是一年一遇的“年夜饭”。正因为如此,教学不可能没有常态课,如果课堂中缺少了它,就等于没了教学。常态课是教学的核心,是返璞归真、反映教学本质、正常状态的课,是我们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研究常态课的教学策略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常态教学 实践探索 策略思考

在一些大型的教学示范研讨活动中,教师为了追求师生互动配合默契,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教学效果水到渠成的课堂,往往需要多次的试上,不断打磨,最后呈现出一节完美的展示课。而教学中,我们接触更多的是常态课,它可能缺少特別活泼的课堂气氛,也看不到大量的精彩课件。如何上好常态课,把新课改的理念自然地融入平时的点滴教学,构建数学常态课堂,还课堂理性本位,这才是需要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整体入手:常态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通过常态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这就是常态课堂的有效教学。

1.从“整体入手”研究每节课的教学内容

很多教师在研究教学时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为视野的局限而不能恰当处理当前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影响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以及核心问题的确立。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整个单元甚至是相关领域的教材人手研究一节课的教材,可以更为清楚地看到知识点处在怎样的背景之下,是在哪里生发出来的,又将生长到何处。教师在上课之前,要读懂每一节课教材的编写内容,搞清楚安排了哪些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之间的递进关系、依存关系。弄清这些,我们每天的数学课就有了方向,有了前进的导航仪。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的《认识面积》,通过仔细研读这一课,本课应包含这样的两个内容:(1)知道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2)会用合适的方法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知道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是为比较两个平面图形面积做铺垫。

2.从“整体入手”确立学习目标

“整体入手”还指教学目标也需要整体规划,先要去确定总目标,再确定各环节的具体目标。总目标指明了一堂课的方向,决定了教学要到哪里;分目标是总目标的落实,决定了教学能否到那里。先总后分的目标确定,有助于教学过程每一步的有效实施。如教学《认识面积》一课,应先确立总的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际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2)学生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3)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生活性,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然后再对总目标的第二点进行分目标是设计:首先,认识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有观察法、重叠法;其次,当观察法、重叠法无法比较时得出测量法;再次,测量法分为用相同的纸条去测量和数格子两种方法;最后得出用数格子的方法又快又准确。

3.从“整体入手”突破教学重难点

每一节数学课都有它的重点和难点,每一节的数学课应该用大把的时间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来突破重难点,有的教学内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有的重点和难点不一样。在每天的数学课教学中我们要理清这样的重点和难点,它是每天数学课的核心。如教学《探索简单的搭配规律》,总的教学思路确定后,应重点思考怎样让学生探索这种搭配规律,突破本课重难点。我确立四点来突破本课难点:(1)在小组中自己搭配;(2)对比中引出有序搭配;(3)利用符号代替事物;(4)抽象出数量关系式。通过这样条理性的思考和分析,重难点得到自然的突破。

4.从“整体入手”确立教学思路

“整体人手”也指确定教学思路要从整体出发,先确定总的教学思路,再研究具体的教学细节。有的教师往往抓小放大,总体教学思路尚未确立,却花大把时间和精力在某个细节上,实在是得不偿失。要设计出有质量的教案,应该先形成科学的整体教学思路,再研究各个环节的细节处理,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不偏不倚。如教学《探索事物简单的搭配规律》一课,可以从整体分析本课教学思路,首先利用早点有包子、油条、馒头、豆浆、牛奶,怎样选择喜欢的食物,引出搭配,揭示课题;其次利用情境图探索事物搭配规律;最后知识应用,总结提升。这样的设计考虑从整体把一节课分成几部分,只有在确立大的框架后,才能进行具体某一环节的设计。从整体入手研究教材,能更清楚地确定当下教学内容的位置;整体确立教学目标,整体确定教学思路,更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能确保每一环节的实施效度。

二、系统教学:常态课教学的策略思考

由于常态课堂是教与学的主要阵地,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大力进行常态课高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以保障与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从常态状态去思考,勤于学习,善于反思,真正追求和实践数学常态课的有效教学,真正实现:简简单单教数学,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数学教学本色。

1.导入环节的策略

常态课的导入环节应因地制宜,讲究实效,不要太过花哨,但也不能平铺直叙,课堂缺少灵性,显得生疏。如,有位教师在执教《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在导入环节选择了这样的设计,利用土豆切出面、棱、顶点。在操作中,学生积极性非常高,切一刀形成了面,再切一刀出现了棱,最后再来一刀形成了顶点,当教师要求学生探索什么样的物体是长方体时,有部分学生还在不停地小声讨论怎么切。

这样导入的确有创新,可作为常态课的课堂教学,它无疑不够精练,滞留时间较长,影响了新知的探索过程。而另一位教师也教学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导入环节教师这样设计:一张纸可以看作是长方形,如果50张、100张重叠在一起,还可以看作长方形吗?教师一边课件演示,同时将学生的数学书重叠在一起。学生大声说出是长方体。观察这样的长方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面与面相交的是棱,三条棱相交的是顶点。这样的设计符合常态课的实效,利用身边的材料很自然地揭示了长方体的特点,既节省了时间,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这样的设计才是常态课应追求的形式。endprint

2.探索新识的策略

(1)把握核心。每一节课都有一些环节最重要,它承担着揭示概念、推导结论、解决问题等任务。这也就是我们例题的探索过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探索环节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样的三根小棒围不成三角形。

(2)层层推进。在设计时,教师要将核心内容进行分解,分解成若干步骤。让学生逐步触及知识的本质。如《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确定核心内容后要把这个核心内容分成这样的步骤:①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②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在这样层层推进的分解下,学生逐步掌握了围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3)经历过程。这是指设计时要让学生能参与过程,让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计算、分析、概括等,使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最后获取知识。经历过程,最关键的是要有思维的卷入,没有思维的参与的过程难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在设计时教师先让学生经历猜想什么样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然后进行验证围不成的情况。进而进行分析,概括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种学生亲身经历的探索过程在其脑中就会印象深刻。

3.知识应用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知识应用环节也就是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应用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边讲边练,一种是授完再练。在教学过程中要应课而议,不能一概而论。如教学《认识平行》一课应采用边讲边练比较好,如知道什么是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后,紧接着出示一组直线,让学生判断谁是平行关系,谁不是,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平行线的认识。

4.课堂总结的策略

课堂总结是对所学知识再一次的整理与回顾,好的课堂总结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知识的再现,而且學生通过回忆,也能很好地对知识进行再记忆,起到有始有终的统领作用。在师生的总结后根据课的内容还可以进行拓展知识,带领学生遨游更高的知识殿堂。如教学《认识面积》一课后,在学生的总结后,教师相机指出,请我们同学做小小设计师,设计出有27个方格的不同图案,看谁设计的图案有个性。

如果我们每天数学的常态课都能返璞归真,还原本位。或许课堂少了几分打磨出的华丽,但数学本质内涵依然尚存,高效、实效也会得到呈现,学生的思维品质必将得到提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将会永放光彩。endprint

猜你喜欢
策略思考实践探索
物理课堂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语文教学不让学生生厌的思考
语文课堂让学生获得审美愉悦的思考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集中抄表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实践探析
学校管理应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对语文教学中学生有效表达的思考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