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两位妈妈分别带着自己的宝宝在公园里游玩。两个孩子奔跑着相互追赶,不小心都摔在了地上。一位妈妈见状赶紧过去抱起孩子心疼地说:“乖乖,摔疼了吧?”孩子马上趴在妈妈怀里“哇哇”大哭起来:“好疼啊。”另一位妈妈关切地看着孩子,淡淡地说:“没关系,宝宝自己爬起来。”这个孩子一转身就爬起来,继续向前跑去。同样是摔跤,为什么有的孩子显得脆弱娇气,而有的孩子却表现得坚强勇敢呢?这跟两位妈妈不同的表现有关。前一位妈妈紧张心疼的态度分明是在暗示孩子,摔了会很痛,在心理上给孩子增添了疼痛的感觉,这是消极的暗示,使孩子变得娇气。而另一位妈妈淡然平静的态度暗示着孩子,摔跤是小事,自己爬起来就好,这是积极的暗示,使孩子变得勇敢。
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给孩子带来对事物的积极认识和体验,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很容易使孩子对事物产生自卑、逆反心理。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可塑性很强,容易接受暗示,而心理暗示又通常是在潜移默化中带来影响的,因此,老师和家长都要注重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一、善用积极的语言暗示
以含蓄、间接语言暗示,不仅教师能轻松自然地向他们传递教育要求,幼儿也是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受到了教育,极大地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上进心,产生相当好的教育效果。如小班刚入园的幼儿饭前便后不认真洗手,为了提高幼儿对洗手的兴趣,我就利用自编儿歌《谁的小手最香》引起幼儿的注意。念完儿歌后我拉着飞飞小朋友的手用惊讶的口气说:“哇,飞飞的小手又白又软,真漂亮,再闻一闻,还很香啊!你们知道为什么她的小手会这么香?因为飞飞每次洗手都用肥皂水很认真地洗,所以她的小手才会又白又香又漂亮!”这时很多幼儿也都伸出自己的小手说“老师你闻闻我的小手香不香。”从此以后,每天饭前便后我们都会做摸小手、闻小手的小游戏,渐渐地幼儿在认真洗手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巧用鼓励的神态表情暗示
神态表情是人心灵和内在情感的直接表现,我们可借助神态表情给幼儿积极的暗示教育。在实际幼儿活动中,幼儿好动、没有耐心倾听别人说话、注意力又难集中,这时老师可以用眼神暗提示他们,这样既可让他们回到活动中来,又不至于打断其他幼儿的活动。例如,当幼儿拿着自己制作的玩具、画的画、构建的物品给老师看时,老师看后应露出满意的笑容,肯定幼儿的成果,这时幼儿就会感到满足,成功感和自信心大大增强。再如,当幼儿遇到困难欲退却时,老师可以用期待的目光、鼓励的神态,给孩子以无形的力量,使其增强信心。给孩子一个赞赏、肯定的眼神,让孩子充满自信;给孩子一个鼓励、爱抚的目光,让孩子感受勇气和力量。
三、勤用良好的行为举止暗示
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幼儿心中,老师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当老师看到地上有小纸片时默默伸手将它捡起,幼儿们也会自觉捡起地上的垃圾;当老师和幼儿一样去排队接水喝,幼儿们就会主动排队;当看到椅子摔倒时老师能一声不响地把它们放好,虽没有说话,但幼儿看在眼里……“身教”的魅力就是如此神奇,它体现在点点滴滴中,提醒我们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老师良好的行为举止都能在无形中暗示孩子正確的道德、行为规范。
四、妙用即兴的情境暗示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利用适合幼儿的游戏化或拟人化的情境心理暗示往往比直接劝说或指示或命令的作用大许多。例如:幼儿园午睡时,教师是直接命令幼儿:“快睡觉!”,还是轻轻地说:“午睡时间到了,小鸭子睡觉了,小鸟也睡觉了,小宝宝更要睡觉了。”显然,教师创设的午睡情境更能让幼儿接受。再如,带领幼儿集体经过公共走廊或是其他班级时,需要他们保持安静的状态,才能不影响其他班幼儿的活动。这时,老师可以说:“我们来学小猫走路吧,小猫走路时是没有声音的,现在让猫妈妈听听哪只小猫的声音是最轻的。”这样的情景会使幼儿觉得自己真的是小猫,他们就会很投入地跟着老师轻手轻脚地走路。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对幼儿的成长极为有利,幼儿需要一个自然、愉悦、美好的学习情境。
五、智用正面的期待暗示
心理学家发现,父母和老师若以正面的信念期望孩子能成为什么,将来孩子就会成为什么。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为期望效应。乐乐是中班的孩子,他妈妈和另一个小朋友的妈妈在聊天时,小朋友的妈妈问:“你家孩子在家吃饭挑食吗?蔬菜吃得多吗?”一旁的乐乐紧张地看着妈妈,妈妈说:“蔬菜有营养,我家宝贝很喜欢吃蔬菜,偶尔碰到不喜欢的也愿意吃一点。”小朋友的妈妈说:“你家乐乐真棒啊。”吃晚饭时,本来不怎么喜欢吃蔬菜的乐乐竟然大口大口地吃着蔬菜。老师或家长在交谈时对孩子某方面期待的话语,尽管这些话不是直接对孩子说的,但孩子听在耳里、记在心上。他们就会在这种积极期待的暗示下,将大人的话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来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如果老师相信孩子能做得更好,那么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和细节就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孩子就会在我们美好的期待中越变越好。
在幼儿教育中,孩子们会表现出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如果能采取良好的心理暗示,那么原本复杂的问题就能轻松地解决。积极的暗示犹如润物无声的细雨,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稚嫩的心灵。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将积极心态、积极情绪传递给孩子,引导孩子健康、积极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鹿苑幼儿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