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蕊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网络信息也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在“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推动下,也加速推动我国社会向多元化社会转化的步伐,高校高等教育也随之受到网络多元文化的影响。就网络多元文化对高等教育教学法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
[关 键 词] 网络多元文化;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影响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3-0139-01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强盛之基础,既承载着强国使命,也是推动我国发展的坚实基础。在“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推动下,也加速推动我国社会向多元化社会转化的步伐,高校高等教育也随之受到网络多元文化的影响。本文就网络多元文化对高等教育教学法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
一、网络多元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推动下,“世界村”形态呈现,这促使社会逐步向着多元化社会转变。同时,随着网络信息的爆炸式发展,也极大地削弱了地理因素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而造成各种文化在彼此的影響、融合、冲突下对我国高等教育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网络多元文化也会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精神文化产生较多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对其学习方式、学习目标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在教育教学法上也应立足于网络多元文化背景,对自身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与调整,以进一步满足当前网络多元文化对学生学习方式的需求。
二、网络多元文化对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易受网络多元文化氛围影响,其在学习方式与学习目标的确定上也易出现偏差。因此,高校教育教学法既要在教学内容上符合网络多元文化发展需求,也要关注学生学习需求,而不是停留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层面,要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相结合,既要侧重时效性,也要遵循社会、文化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高校教育教学法也要适应新时期社会的发展与文化需求,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育教学法的有效性,使我国高等教育能够结合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全面提升人才的综合素养[2]。
三、网络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法的创新
(一)强化对网络多元文化的融合,加速高等教育现代化
近几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长足进步,但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较尚存差距,因此,在网络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应加快高校教育改革步伐、加速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首先,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最为复杂的社会活动,其涉及的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等较多,因此,高等教育模式、教学方法也必须紧紧抓住现代化发展进程,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缩小与世界高等教育先进水平的差距,并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更多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使高等教育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服务,充分发挥其强国作用,为民族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其次,高等教育教学法也要符合教育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尤其是在网络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高校应进一步加快教育教学法的创新,以此来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高等教育、教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同时,在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创新的过程中,还要加大与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既要吸收西方教育成功经验,也要借鉴其成功的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的“开放”过程中,加速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步伐。
(二)网络多元文化视阈下,积极创新高校教学方法
网络多元文化视阈下,高校也应加快教育教学法的创新,既要迎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也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优化、创新教学模式与管理模式,进而全面提升高校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高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或是专业需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高校的网络教育课程、微课教学模式等,以满足学生不同层面、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学习目标的需求,进而真正发挥出高等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全面保障教学质量与高校的教育特色。同时,高校在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也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学习体系、學习策略以及学习目标,使之能够在网络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目标,结合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个性化学习。同时,高校也要通过创建良好的学校文化来全面消除或减少网络多元文化中的不良思潮,使学生能够在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下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
另外,网络多元文化视阈下,高校还可以开始远程教育,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学习需求、学习特点以及学习策略进行自主学习,并利用高校远程教学网络丰富自身知识,满足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避免学生受到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网络多元文化既会对高等教育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但也会因网络多元文化中夹杂的负性思潮而影响到高校学生的学习目标,甚至是择业方向。因此,高校应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加速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为大学生提供更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网络文化对其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眭依凡.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理性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4(10).
[2]王洪才.论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其使命[J].高等教育研究,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