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应有的传统文化知识构成

2017-10-21 08:29喻蓉
今日财富 2017年34期
关键词:设计师传统文化

喻蓉

在环境艺术设计师的知识结构中,传统文化知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当前,中式范儿已经逐渐成为主流风尚,设计师的传统文化知识积淀就更加重要,本文认为,传统文化的理论修养、实境经验和情感的浸润是构成传统文化知识基础的三大主要内容。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也与日俱增。在文化繁荣的大背景下,中式范儿为更多的人所喜爱和追求。需求来自市场,也将决定市场。主流意识引导艺术风向,这一新的格局对从事设计的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更好地把握民族传统,如何在设计作品中体现中国趣味、蕴含中国精神,如何实现对时尚与传统的有机统一,这既是设计师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又是为设计师标示出了自我跨越的新高度。

在“记住乡愁”号召的引领下,几年来,涉农涉乡的景观如同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古村寨、古集镇、田园农舍、果林茶庄,在旅游事业大发展的浪潮中大量被开发、翻新或复制。在繁荣旅游市场、促进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如人意也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许多设计千篇一律,雷同化和模式化,缺乏个性和创意;二是构成元素东拼西凑缺乏内在联系,一堆符号毫不搭界且生硬突兀、粗制滥造;三是只重外形,没有内涵,文化含金量低,五光十色却缺少诗情画意。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设计师的能力不足。不少设计师在确立了传统样式和民族特色的艺术类型后,因应有的知识结构缺失而驾驭不了生疏的题材,创作时捉襟见肘,胡描臆造就再所难免了。要想自如地驾驭传统题材,设计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其知识结构中的理论修养、素材积累和情感支撑都尤为重要。

一、广涉博采的理论储备

环境艺术设计是理论与实操联系最为紧密的艺术活力,其理论水平决定着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思维深度和创造能力。在从事以传统题材和民族风格为主的设计活动时,设计师若没有足够的传统文化知识做理论指导,是难以实现其理论目标的。

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体系中,对设计师来讲,首先要了解的应该是古代哲学思想统领下的审美观念。中国风格的独特价值,就在于高深的中国审美观与众不同。“师法自然”的道家主张将“自然”看作是美的最高标准,“大美无形”、“不饰之饰”、“天然去雕饰”这一系列观念对中国历史上的建筑、书画、诗词、美术都起着指导性作用,求其自然之美反对人为雕琢是中国美学的核心精神,简约、清淡、朴素,这些特征都是这一美学原则的结果,如不熟谙传统美学理论,怎么可能去体现中国精神。

中国特有的书画理论则更是直接为我们提供了手法和途径。众所周知,以苏州园林为典范的中国造园艺术为全世界所推崇,而园林的设计多是画家按中国画的基本原则来完成的,中国画中常见的虚实相间、计白当黑、曲折回环、相依相衬、既隐既露这些手法在苏州园林中都有实体的表现。所以说造园艺术其实就是绘画艺术的翻版,如设计师对中国书画有较深的理解,他的作品必然会打上中国古典艺术的烙印。

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皇冠上的明珠,这些流传千古的佳篇名句,不仅描画出一幅幅美景,更宝贵的是为我们创造出许多动人心魄、令人神往的优美意境。仅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好多诗句其实都能为我们提供景观蓝本。像“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芭蕉分绿与窗纱”,“古柳树下卖黄瓜”这些诗句,不是把安闲清新的田园农舍精神给表现出来了吗?设计师有了一定的诗词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作品中流淌灵气和诗韵不是很自然的吗?

其他涉及到设计工作的还有许多领域,诸如民俗学、宗教学、史学、甚至风水学的系列理论,都应在了解或掌握之中。

二、实物实境的素材积累

理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总体基调、风格定位和内在关系处理等形而上的层面,而具体的布局、组合和使用元素甚至一些个性化的细节处理,却是需要一个个的物象和一组组的画面来组成的。因此,设计师的实践中,对体现传统风格的各种元素必须有丰富的记忆积累和真切观感,这样才可在玲琅满目的素材中,挑选出最适合的对象组成最协调的新整体。

在媒体传播技术已现代化的今天,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也提供了过去不可想象的方便。一个个的场景、一张纸的图片和一件件的物象,不管远在千万里之外还是紧锁在展柜之中,都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展线在我们眼前,因此依靠电脑搞设计已成为设计师的工作常态,但不可忽视的是,图片和视频对设计师来说,只是间接的二手资料,和自己亲历亲见所获得的观感和掌握的信息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一个单独的建筑物体,只有放在它发生作用的空间中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才能反映出它与其它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样一个装饰图案,有的地方是锦上添花,有的地方则是狗尾续貂。因此,在设计师的语言库存中,来自实境考察而获得的设计素材就显得极其珍贵和重要。

从这一需求出发,我们传统的田野调查和现场参观的学习手段并不能为网络所完全取代,利用一切机会到社会到外部世界去补充知识去捕捉灵感仍是设计师首选的学习途径。经验告诉我们,虽然我们可以凭借图纸和视频把某一园林整体熟记于心,但当真实地深入其中时,我们还是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并启发出新的感悟。

一论及考察参观人们往往会有一种片面认识,认为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示范作品可供借鉴,想了解皇家园林就去一趟颐和园,想了解江南园林就去一趟苏州,想了解水乡就去一趟周庄,其实中国文化历史之悠久,种类之多样,风格之丰富是举世少有的,仅靠几个样板难窥全豹。特别是近些年来复制品众多,屡见败笔,切不可挂一漏万。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要想在设计领域真正传承民族精神弘扬中国风格,关掉电脑到广阔天地中去获得第一手素材,拜民间艺术家为师,到保存传统文化较好的古村落老民居中去发现亮点,才是一条通向成功的路。

设计民俗村,就要深入民间了解民俗;体现地方特色,就要在當地去寻找和提炼特色;营造山庄就应该有一定的山庄感受;规划旅游区,就必须了解旅游者精神和物质多方面的需求。民族风格所依存的人的生活状态、主观客观条件是必须经过设计师观察、思考、体验和升华后才能明白的。

三、渗入灵魂的情感支撑

艺术活动也是情感活动,艺术作品的灵魂是渗透在艺术作品中并通过作品而表现出的作者的感情波动。我们在从事设计创作活动时,既需要清晰的理性思维来处理艺术问题,更要有炙热的感情活动来注入人文精神并洋溢中国式的人文关怀,这样才算得上是合乎中国精神的合格作品。

创作中的感情投射,应集中在两个层面上,其一是对自己要创造的、要运用的美学类型、风格、形式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从主观上有对所表现对象的认同和欣赏,能够在构思中时常唤起心灵的共鸣,在愉悦和舒畅的心境中获得精神享受,如自身对传统风格不认同或不了解,甚至持否定和排斥的态度,即使技法再高超,也不可能拿出好作品;其二是要在创作过程中投入真挚的感情,带着喜好去创作,情绪会刺激思绪,心理上的温暖会不自觉地流淌到设计图纸上。充满感情的创作和缺乏感情的创作,优劣高下是不言自明的。

情感的主观色彩最浓厚,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爱与恨,设计师对传统文化和中国风格的热爱之情也不是天生就有的,培养、吸收、理性选择到自觉呵护是必需的功课。喜欢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热爱才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培养我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就要了解我们的民族历史,了解我们的奋斗历程和对人类进步的贡献,要树立中国风格不可动摇的崇高地位,就要把握中国风格是如何形成、如何发展的,就要分得清中国风格和其他风格的区别所在特别是优势之所在。我们在评价自己民族风格时,首先要了解世界范围内是如何看待中国风格的,经过比较和鉴别,自然会有中肯的评价,自然会产生一种崇敬和热爱,在一种无意识的情感支配下,我们的创作活动就会如鱼得水,情与理的统一也就顺理成章了。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当今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民族化的需求,设计师应迅速补上传统文化积累不厚的短板,领会并主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度看待艺术风格问题,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体现中国风格引领世界潮流的经典作品。(作者单位为长江职业学院)

省级课题:《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作用之研究 》,编号2016JB004。

猜你喜欢
设计师传统文化
小小设计师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推荐一个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