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视角下农村留守老年人价值重构研究

2017-10-21 08:29王棋炜
今日财富 2017年34期
关键词:户主子女群体

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社会背景下,老年人,尤其是农村留守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愈发受到社会的关注。然而目前关于农村留守老年人的研究大多从传统的“问题视角”,以反映该群体的需求和问题为主。因此本研究试图以优势视角为切入点,选取靖江市某村庄为例,对农村留守老年人进行研究,了解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实际生活状况和需求、挖掘其个人能力和潜在的优势资源,并分析外部环境中阻碍能力发挥的不利因素,进而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角度提出社会工作者能够提供的相关对策与建议,完成农村留守老年人的价值重构。

一、农村留守老年人生活状态调查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农村留守老年人,这里以靖江市江峰村为例进行调查研究。据调查,江峰村原有6个生产队,因附近船厂扩建,自2007年开始,政府逐步对其中3个生产队进行拆迁安置。因此本次调查的是剩下的3个生产队中留守老人的情况。根据村委会提供的信息显示,户籍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共有114人,占总人口数的26.09%;村内低保户有15人,占总人口数的14.71%,村民整体生活较为富足。

另外村内符合本次调查条件的留守老年人共计18户、31人,占总户数和人口数比率为17.65%、7.09%,发放问卷共计31份,有效问卷31份;从中随机抽取4户、8人进行深入访谈。

(一)经济生活状况

根据统计数据来看,80.64%的留守老年人月收入正常,在1000元以上,但整体的消费能力不算高;所调查的31位老人中,生活费方面都会依靠养老保险以及早年的积蓄,另外还有87.10%的人还会有子女的汇款,还有部分人填答的是额外的收入,例如给在附近船厂打工的外地工人提供住宿从而收取的房租,少数人有退休金;对于农村老年人的政策保障,多数人还是一知半解,并没有绝对了解的人。

在经济生活方面,农村留守老年人的月收入不算高,但是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没有太大的经济威胁,对目前的生活状态比较满意。具体来看,养老保险的普及率达到100%,为农村留守老年人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收入与经济安全保障,结合较低的日常开销,基本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在收入方面早年的积蓄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体现了留守老年人群体的劳动能力与劳动价值,年轻时的辛勤劳动为晚年提供了保障。另外,关于出租房子获得经济收入的现象,在全村都很普遍。由于附近船厂效益好,对劳动力需求也较多,一方面使得原本外流的劳动力回流,另外一方面也吸引了外来劳动力,给村民提供了出租房屋的机会,增加收入来源。

(二)生活照料状况

由于留守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比起普通老年人,生活照料对于他们而言,是必须面临的一大重要难题。实质是老年安全带发生危機,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衰退,他们越依赖他人的帮助。由于个体的差异,不同的留守老年人对生活照料需求也不同,身体状况较好的老人生活能够自理,老人夫妇间也能相互照应,他们独立生活问题不大。然而子女常年外出工作加上中国人不善于直白的情感交流,更多的留守老年人习惯了留守的生活,从而对子女的想念不甚表露。但是在访谈中问及多个老人日后的照料问题,还是会回归想到跟子女一起生活,让子女照顾自己。

(三)精神慰藉状况

根据问卷统计结果来看,多数老人的活动空间较为狭小,并没有去过太多、太远的其他地方,只有22.58%的人去过省城,留守老年人的活动空间较小,生活也比较单一。然而比较乐观的是,该村留守老年人对生活并没有觉得非常枯燥或者寂寞,生活态度和生活体验相对比较正向。

二、农村留守老年人优势资源评估

(一)大量空余房间

子女不在家,留守老年人家里有房间空出,比普通家庭更能发展出租屋的经营;结合实际需要也可以发展其他的用途;附近的船厂效益较好,外来务工者越来越多,对租房的需求多,宽敞的房屋更具有吸引力。

因此大量空余房屋可以被充分利用来出租给有需求的外来务工者,这一优势资源被发掘后可以增加户主的收入,使得户主的经济安全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二)踏实勤劳的品质、吃苦耐劳的品格

多数留守老年人都是干了一辈子的农活,子女常年外出打拼,承担田里农活的同时,也承担着照料孙辈的责任,但也从中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劳动的崇尚使他们依旧在田里默默耕作着,孙辈的成长也让他们体会到了成就感。

自身的能力品质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优势资源,能够提高与发掘家庭抗逆力,从而更坚强、自信地面对晚年生活的种种挑战。

(三)个别老人的特长爱好

有的留守老年人曾经是裁缝,有的则是老师,能够充分利用他们年轻时候所从事工作的热情来引导老人发挥“余热”。

三、社会工作者介入方案初探

优势视角下的专业介入,既要避免问题化,更要避免标签化、典型化。不能被一些外界的先入为主的观念迷惑眼睛从而去独断地给某一群体贴上标签,进而以个案的形式进行治疗。优势视角更注重其个人能力的发挥,笔者更倾向于从大环境着手去实施方案介入,这样能避开喜欢问题化群体的人的特殊的眼光,让留守老年人在融入农村老年人群体的环境下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同时,也重新让社会认识农村留守老年人群体的生活,是自己在为自己挣生活,没有被其他人施舍或者可怜。

(一)为经营出租屋的户主提供管理参考

针对出租屋的管理,普通户主会在子女的帮助下进行管理,留守老年人只有依靠自己打理,诸如出租价格、收租方式等。社工可以在走访研究探讨其他户主的经营策略,总结其经营经验,组织交流会,为村里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参考和帮助,借此为老人的经济生活提供保障。

(二)由村委会组织各项集体活动

可以利用晚饭后的时间,在赛场上组织老人们一起练习跳广场舞,既联络了老人们之间的感情,也可以将留守老人的纳入其中一并活动,不仅仅是为留守老年人,也为村中的老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活动机会。

村委设立村办托儿所为来附近船厂打工的人子女、本村村民子女提供暂时的托儿服务,可组织村内留守老人与其他老人一起参与托儿服务的照料计划,一些有能力的退休教师可进行专门的课外辅导。

(三)定期组织医疗下乡活动

很多老人都比较苦恼看病难的问题,尤其针对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年人,一方面不会告知子女自己的病情,一方面没有子女的陪同不愿意去城内就医,很多时候都会延缓病情的治疗。可以联系村委会,与城镇医院联系,定期组织医疗团队下乡问诊,为有需求的老人或者留守老年人进行身体检查等。

(四)推荐视频通话、聊天的沟通方式

在村委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留守老年人提供一个能够和在外的子女实时视频通话的机会,利用办公室的电脑或者是邻里的电脑、电话,或者帮助留守老年人学会使用视频通话的通讯方式。

四、结语

留守老年人群体显然没有学界一般学术研究中所言的那般脆弱孤单,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态度与目标。诚然,子女在外工作,老人难免担心,但更多的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子女能过上幸福生活的期望,所以他们一直在努力着,坚持着自己的生活理念。这次调查的主要目标在于价值重构,具体而言就是特殊群体普通化,避开社会的问题视角,让农村留守老年人与普通的老年人一样享受晚年的生活。(作者单位为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作者简介:王棋炜(1993—),女,汉族,江苏省靖江市人,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2015级社会工作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福利。

猜你喜欢
户主子女群体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
汉唐户主资格的变迁*
张小飞落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