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艺恬?吴翠环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问题都会影响其自身的发展,此次调查从外来务工者的父母端进行调查,对父母的老家来源,收入,外出工作的原因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客观描述和统计分析,发现当前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政策扶持,以及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方面关注度等方面存在改进空间,为此我们对政府和学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脚步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却留在家乡生活,再者根据认知发展规律极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那么留守的经历会给他们今后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带给留守儿童关爱?对此,我们展开了关于外来劳动者父母端的调研。
一、调查方案设计
(一)目的及意义。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的情况决定着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对于一个人今后的发展有着必要的关系。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我们渴望采取一定的举措,让他们感受到关爱与温暖。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留守儿童的现象也逐渐被淡化了。留守的经历会让人更早的独立,从小养成处事冷静,自立自主的性格,有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但同时也可能在孩子的人际交往上出现问题,比如性格不合,意见不一,长时间的和父母分离两地,也会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等。因此我们想对父母端这边开始着手进行具体的调查,分析特点,为留守儿童的问题从政府和学校的角度提出建议和对策。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以浙江省杭州湾新区的外来父母打工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集中抽样法选取了100份问卷进行回收,其中有效问卷为99份,有效率为99%。
二、分析
调研组对最后回收的99份问卷进行了分析。
(一)外出打工者父母的基本情况分析。我们对外来父母打工者老家地区分析。调查结果显示,40%的外来打工者来自华东地区(安徽、江西等地),10%来自于华南地区(广东、广西等),11%的来自华中地区(河南、湖南等),12%的来自于华北地区(河北、内蒙等),12%的来自于西北地区(陕西、甘肃等),10%来自于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等),还有5%的来自于东北地区(黑龙江等)
我们对外来父母打工者的外出时间年限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34%的人外出打工了1—3年,24%的人外出工作了4—6年,20%的人外出打工了7—9年,22%的人外出打工了10年以上。我们从这个结果中不难看出大部分的外来务工者都在外打工的平均年限在1—6年。
我们对外出打工者的学历水平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示:30%的人的学历是小学,50%的人的学历是初中,17%的人的的学历是高中,3%的人的学历是大学及以上。
我们对外出工作者的年收入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8%的人的年收入为一万,55%的人的年收入为五万,6%的人的年收入为十万,11%的人的年收入有十万以上。这些外出打工者的年收入都不是特别高,基本都在3-4万左右。
我们对外出工作者的外出原因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2%的人都想赚更多的钱,32%的人觉得老家没有合适的工作,所以要出来找一份合适自己的工作,8%的人想去外地工作。因此这些出来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的原因都是因为想出来赚钱,想找一份合适的工作。
(二)孩子的基本情况分析。我们对孩子现在是由谁照看这个问题做了一个调查。结果表示9%的人将孩子交给外公外婆照看,50%的人会选择交给爷爷奶奶照看,13%的人会交给其他亲戚照看,19%的人会选择将孩子放到寄宿学校,剩余9%的人会选择有配偶照看。
我们对外来打工者的孩子处于什么阶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4%的外来打工者的孩子处于幼儿园,40%的外来打工者的孩子处于小学,25%的外来打工者的孩子处于初中,12%的外来打工者的孩子处于高中,3%的外来打工者的孩子处于大学,6%的外来打工者的孩子低于5岁。
(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基本情况分析。我们对父母和孩子之间多久联系一次这个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6%的父母会和孩子每天联系一次,52%的父母会选择每周和孩子联系,9%的父母会和孩子每个月联系一次,仅3%的父母会选择半年和孩子联系一次。
我们对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方式做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9%的父母会选择给自己的孩子打电话的方式进行沟通;38%的父母会选择通过视频和自己的孩子沟通;12%的父母会选择和孩子通过微信文字交流。
我们对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话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研究表明:75%的父母会比较关心孩子的学习;88%的父母会关心孩子的生活;47%的父母会选择关心孩子发生的事情;54%的父母会比较注重孩子的身体情况,但是只有10%的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心理情况会比较关心。
我们对父母认为孩子的近状的看法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7%的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生活积极向上,75%的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学习认真;但是也有少数(14%)的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学习心不在焉,(7%)的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对生活不积极。
我们对父母和孩子多久见一次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6%的父母会选择半年和孩子见一面,19%的父母会选择三个月和孩子见一次面,14%的父母会选择半年和孩子见一面,极少数(6%)的父母会选择一个月和孩子见一次面。
我们对父母认为孩子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做了调查。调查結果显示:74%的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什么问题,表现良好;18%父母觉得自己不在家的这段时间,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甚至有6%的父母认为孩子大家叛逆,也只有3%的父母发现了自己的孩子的心理问题(自闭)。
我们对父母和孩子的相处中最欠缺的东西做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4%的父母觉得自己在和孩子的相处中欠缺了理解和沟通,32%的父母觉得自己和孩子的相处中最缺乏的是爱,6%的父母觉得自己在和孩子的相处中最缺乏的是管束。
三、问题总结
我们本次对浙江省杭州湾地区进行了调研。根据以上结果显示我们发现,外出的父母打工者大多集中在华东地区(安徽、江西),外出打工的年限大概在1-3年或者4—6年,学历大概分布在小学和初中,其年收入大概在五万左右,而外出工作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因为想要赚取更多的钱或者是由于老家没有合适的工作;与此同时,这些外出打工者基本都会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看或者是寄宿学校里,这些孩子也大部分处于小学或者初中;父母与孩子之间大概每周或者每天联系一次,而这个联系方式大部分的父母会选择电话或者视频的方式,大部分的父母在与孩子联系的过程中会比较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只有极少数的父母会选择关心孩子的心理情况。大部分的父母离开家在外地工作,于是在问到觉得和孩子的相处中最欠缺的是什么时,大部分的父母觉得自己与孩子之间最欠缺的就是理解和沟通,其次缺少的就是对孩子的关爱。
四、对策及建议
首先我们从政府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部门应该大力扶持,政策支持,劳务工作者的带薪请假政策。从我们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来,外来务工者者和孩子见面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半年一次,而外出工作的主要原因就是想要赚更多的钱,于是这些劳动者会因为赚钱而失去和孩子的见面的机会。所以政府政策支持,对这部分外来务工者可以给他们带薪休假的政策支持,让他们可以赚钱又可以回家看看自己的孩子,方便和孩子进行沟通,增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对于私营个体来说,政府应当适当增加补贴,给予一定的福利政策。
(二)国家应当以政府为主体,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条文,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强化父母在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的职责,形成一个关心关爱儿童的环境。由于父母为了赚钱而忽略对孩子的管束,没有真正做到所谓“监护人”,当问及孩子的生活情况时,父母也只是覺得自己的孩子生活比较积极,学习上也比较认真,但是在管教孩子方面没有真正的尽到一个监护人的责任。所以政府方面应当出台一些相关的法律条文,强化父母在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的职责,真正的关心关爱自己的孩子。
其次我们从学校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学校应当开设相关的心理课程。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大都处于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那么在小学和初中,学校就应该开设相应的心理课程。我们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父母在和孩子的交流中比较注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方面,因此学校应当对孩子的心理进行相应的辅导,防止留守而导致抑郁、焦虑甚至自杀的现象。
(二)学校应当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留守会让人独立,坚强,但是也会让人变得自闭,内心变得内向和孤僻。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应当适当的增加课外活动,通过学校举办丰富多彩的一系列文体活动,引导学生在积极向上、健康活泼、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中尽情展示才能,陶冶情操,同时,借助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进一步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 ,从而建立和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及时宣泄负面情绪,在新的环境中重塑自我,有效排解因对环境不适应而引起的内心冲突和矛盾。(作者单位为宁波大红鹰学院)
本文系2017年度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规划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及亲子关系研究——基于城市外来务工父母端的调研”(ZMZC2017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