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欣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农村供给侧改革实施在政府、企业等的大力支持下,现已取得巨大成效。但是在此过程中,受多重因素影响,农村供给侧改革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其创新优化至关重要。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应善于积累前期经验,认真分析当下形势,逐步深化农村供给侧改革。本文基于对农村供给侧改革面临问题的分析与简述,重点就其相关工作对策进行了探究。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实现各相关参与要素的配置优化,并藉此提升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农村供给侧改革的实施,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意义重大,其有关方面的研究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和热议。
一、农村供给侧改革面临的问题
在农村,农业作为主流产业,是人们生活提质、经济发展的基点,因而成为了供给侧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此过程中,农村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认清农业发展本质,准确了解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现状,繼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改革方针。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与消费领域的需求快速增长并趋于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要尽快适应这一态势。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农村生产技术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尚有不足,导致农产品质量不佳、生产门类偏重等现象普遍存在,忽视了与经济市场需求之间的衔接,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供需矛盾。此外,农村小农化思想依旧偏重,缺乏集团合作意识,对开放市场思维认知弱化,导致对外农产品市场开拓上的诸多困难。
二、农村供给侧改革的工作对策
(一)加强市场经济引导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消费思维及习惯发生了巨大转变,进一步影响了农业发展道路。农村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需求导向作用,精准搜集市场相关讯息,调整农业生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品多元化。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从根本上清除农村小农化思想,加快现代农业生产投入,着眼于汗液培育,重视生产结构调整与区域布局,并制定系列引导性政策,促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强粮食生产与深度加工之间的对接,继而建立完整的农业产业结构体系,实现“绿色一产、低碳二产、休闲三产”的融合。网络互联背景下,还需加快“互联网+农业”发展,建设农村信息化示范点,并配备宽带网以及基站等相关设施建设,帮助农民更加精准地掌握市场动态讯息,从而促进生产与消费的平衡关系。
(二)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现阶段,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等方面上,积极引导转变落后生产范式,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在此过程中,应以健全的市场机制为导向目标,推进农业相关政策制度完善,始终坚持市场化取向,逐步优化金融、财税、用地等支持政策,加快农村资源配置优化,并推动高标准农田及水利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程度提升,鼓励多样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如代耕代种、联耕联种以及土地托管等,有效节约成本,继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还需加大农业生产技术的普及,基于互联网络传播优势,促进农民综合素养提升。
(三)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根本意义上讲,农村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与主体,在于解决好“人”的问题,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地方地区政府应着重发挥自身行政职能,深入农村调研工作,全面了解其发展情况及建设情况,鼓励优秀人才引入及培养,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并树立榜样,以点带面,实现农村快步发展。与此同时,谨遵经济市场运行规律,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着力打造农业生产加工龙头企业,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销等问题,综合开发优质资源,整合区位优势,切实将产业链、价值链等可持续发展理念灌入到农村,促进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更多的机遇,继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作者单位为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课题:潍坊市科学技术局课题“基于发展新理念的潍坊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证研究”编号:2017RKX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