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铭
现代旅游经济是基于旅游群体的消费活动、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旅游产业的管理 活动逐步完成的旅游经济资源。从管理层面来探析旅游经济,需要明管理的具体目标,挖掘现代旅游经济的主要内涵,并从构建现代旅游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上,提出完善对策和建议。
一、现代旅游经济的特点及管理目标
(一)现代旅游经济活动的特点
现代旅游经济活动主要包括旅游群体的消费活动、旅游产业的管理活动以及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并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实现各类旅游经济活动的内在关联与融合。其特点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旅游经济活动本身是对旅游群体旅游行为的管理,而旅游活动作为消费方式之一,具有显著的目的性。消费者可以在不同的旅游活动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完成旅游活动。二是具有系统性。旅游活动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旅行服务、运输服务、旅游接待等。在旅游活动中,各个步骤共同构成完整的旅游服务,而这些服务多由不同的旅游企业来完成。如旅行社负责旅游服务,交通企业负责运输服务,宾馆、酒店、景区等负责接待服务。三是具有阶段性、规范性特点。旅游业的发展在我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近年来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经济和居民收入的稳步提升。因此,在进行旅游经济管理及调控上,必然需要从制度、措施、政策等方面,来规范旅游经济活动。
(二)现代旅游经济的管理目标
现代旅游经济管理的目标,在走向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中,也逐渐确立为国家的服务性支柱产业。今天,我国现代旅游经济管理,一方面向欧美等先进旅游经济管理国家借鉴科学的管理经验、市场操作模式,另一方面着力挖掘本土旅游文化资源,尤其是在地域民族文化特色上来打造旅游品牌,提升旅游经济管理水平。事实上,从国家对旅游经济产业的发展规划来看,构建有序的、规范的、有调节、有监督的多级管理体系,将成为贯穿整个现代旅游经济活动在重要内容。在旅游产业发展目标上,通过对旅游经济产业的规范,明确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完善地域性旅游业发展规划,制定完备的旅游产业预测、决策、监督体系,实现旅游经济产业与国家旅游战略相适应。如通过制定旅游经济产业调控措施,组织和发展旅游经济产业的运营,协同旅游消费群体、旅游企业、地方旅游经济管理之间的关系,促进整个旅游经济业的良性发展。
二、现代旅游经济与产业的融合模式构建
旅游业在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中,必然将形成新的产业发展模式。由于现代旅游经济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对旅游相关产业具有天然的融合性。如旅游业与现代商业、交通业、餐饮住宿、景区旅游等产业的融合,以及现代会展博览、文化创意等特色服务业的融合,从而打造出独具区域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同样,旅游业与现代信息通讯产业、金融保险服务也的融合,也可以盘活区域性服务资源,做大旅游资源“存量”,实现资本化和增值化。在旅游业和金融业的融合实践中,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产业链的形成,往往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且回报周期长,初期效益不明显。因此,在构建旅游业资金投入与融资渠道上,要結合地域经济实际,寻找更加的旅游业和金融业的融通点,来拓宽更多资本的进入,来优化旅游资本结构,创新旅游金融和服务体系。当然,在促进旅游相关企业的融合上,也要突出旅游也与现代服务企业的互融,实现跨专业、跨领域相关业务的整合。如在一些旅游经济合作实践中,不同产业企业可以通过企业组织之间的产权结构调整,来实现传统产业向并购型产业格局的转变。政府也应该在旅游经济管理中,放松行业管制,积极构建不同产业企业间的融通体系,促进旅游企业、旅游服务业之间的重组和整合,促进区域旅游资源的一体化发展。
三、完善现代旅游经济管理的对策
(一)以旅游产业、金融、IT信息技术融合来夯实现代旅游经济管理基础
考虑到旅游产业链建设的长期性、资本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问题,在构建现代旅游经济管理体系中,政府要从政策导向上,出台关于旅游资源生态保护标准,增加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投入。从各地旅游开发中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仅依赖政府、企业投资是难以为继的,还应该从构建现代旅游经济新格局上,优化投融资环境,实现旅游资本的有机融合。如通过编制地方旅游业和旅游服务业联合发展规划方案,细化相关资本融合标准,明确旅游产业分工,加快构建适合区域产业结构的旅游融资体系,以资本为纽带来优化区域内旅游性资源和服务的合理配置。旅行社、景区开发公司等旅游产业,以及区域餐饮、娱乐、休闲、酒店等服务产业,以及第三方支付、电子商务等IT产业,要协同金融保险、银行、风投等资本进行重构,逐步形成线上线下结合的旅游经济新模式。当然,现代旅游经济管理的重点,就是要由旅游主管部门协同各区域主管部门,以旅游业、旅游服务业、IT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以及人才、知识、品牌等生产要素进行自由流动,遵循互惠互利原则,推进有实力的旅游企业、IT、金融服务业以资本融合方式来优化旅游产业资源。
(二)打破行政藩篱来构建现代旅游经济发展与管理新格局
从旅游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目标来看,资金虽然是重要的发展瓶颈,但受制于现有的旅游产业管理格局,职责不清晰,多头化管理问题突出,使得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策划、建设面临交叉及运营管理脱节难题。事实上,针对旅游经济管理中的利益分配与协调问题,一方面表现在争夺旅游资源上,地方保护主义、市场分割带来的管理难题;另一方面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结构和功能上的重复性问题,制约了旅游经济管理效率的提升。因此,要从构建旅游经济新格局上,协调好旅游业、服务业,与其他产业间的融合与管理,通过组建“旅游和服务产业合作委员会”方式,来优化运营管理机制,突破地区、部门、行业“壁垒”,拓宽现代旅游经济视野。如加强旅游性资源的整合,从景点资源、旅行社等合作发展中,构建以省级产业主管部门为主体的旅游经济集中化管理机制,避免各地区相关部门间的对接冲突,以强化区域合作,平衡地区旅游经济差异。
(三)强化制度、约束、保障机制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经济新环境
推进现代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需要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特别是在引导区域内旅游型企业、服务型企业融合过程中,要从制度建设、政策引导、产业规划等方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完善旅游市场管理秩序,保护旅游企业的利益。同时,从法律法规建设上,强调旅游经济约束机制,如对旅游企业、行业协会进行监督,从旅游经济政策方面来规范旅游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另外,在旅游人才管理上,要引入地方高校参与到旅游经济管理中,特别是在师资、人才等方面,提升区域旅游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作者单位为南昌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