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勒兹“块茎”思想的当代室内空间设计

2017-10-21 03:01孙秀丽
长春大学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德勒室内空间块茎

汪 瑜,孙秀丽

(1.宿州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2.河北地质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基于德勒兹“块茎”思想的当代室内空间设计

汪 瑜1,孙秀丽2

(1.宿州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2.河北地质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块茎”作为德勒兹哲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具有任意连接性、异质性、多元体、非示意的断裂、绘图法和印花法的特征。以“块茎”思想为指导,当代一些先锋设计师不断突破了传统静态、均质、各向同性、可度量性的单一空间和强几何空间,在探索和实践中发展出了多变不确定性空间、多维关联性空间和多元共生空间,极大地促进了当代室内设计的创新发展。

德勒兹;块茎;当代;室内空间设计

吉尔·德勒兹作为当代后结构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其丰富的哲学话语和极具原创性的思想概念广泛影响了各个学科领域。从社会学到心理学,从政治学到经济学,从文学到艺术,无不在德勒兹哲学思想的渗透下发生着改变。福柯说这个世纪是德勒兹的世纪,利奥塔说德勒兹是这个时代的哲学天才。的确,德勒兹借助于大量喻体创造的“游牧”(Nomadism)、“褶子”(Fold)、“块茎”(Rhizome)、“平滑”(Smooth)、“解辖域化”(Deterritorialisation)、“无器官身体”(Body without organs)等哲学概念为人们提供了认知世界的崭新图式,推动了当代社会文化由理性向非理性、由线性向非线性的转变。其中“块茎”作为德勒兹哲学思想中的一个总结性概念,集中体现了德勒兹的动态生成哲学观,为人们诠释了一个多元、无序、不确定、非主体、去中心的开放性生长系统,建构了一个突破传统哲学同一性、永恒性的复杂思维模式和时空观念。

德勒兹的“块茎”思想在各学科领域广泛传播的过程中,也逐渐渗透到了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建筑系统中,为新时代的建筑和室内设计观念提供了先锋性的哲学土壤。当代一些前沿建筑师在“块茎”思想的启发下,依托先进的参数化设计技术,创造出了一系列复杂多变、动态多维的新空间形式。具体到室内空间设计中,一些设计师充分借鉴了“块茎”思想对事物间变动不居的复杂性关联的描述,表现出了对传统二元对立的理性思维逻辑的质疑,并在探索和实践中反叛了以往的静态、均质、各向同性、可度量性的单一空间和强几何空间,逐渐发展出了多变不确定性空间、多维关联性空间和多元共生空间,极大地丰富了室内空间的形式语言,契合了当代室内设计复杂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1 德勒兹的“块茎”思想

1.1 块茎的概念

“块茎”也译作“根茎”,是德勒兹在其著作《千高原》中提出的概念。借用这一植物学领域中的术语,德勒兹意在表达一种区别于传统“树状结构”的思维模式和空间运作状态。

在西方传统文化中,“树”几乎主宰了所有的思想和现实,不论是植物学、生物学,或神学、哲学或认识论、本体论,都将“树”作为一种普遍化和本质化的结构图式。笛卡尔曾说:“哲学就是一棵树,形而上学的内容是树根,物理学是树干,其他一切学问都是从树干上长出的树枝。”[1]柏拉图和黑格尔作为树状思想家,一直力图用“主根”来统摄整个世界,认为万物皆由此繁殖发展。索绪尔、乔姆斯基、列维·斯特劳斯也都认为树的生长遵循着二元路线,其内部存在着稳定不变的结构。因此,他们在树状思维的影响下分别发展出了各自领域的语言结构、句法生成规则和文化二元结构。总之,传统的西方文化认为,“树”显示了严格的等级秩序和稳定的生长模式,它有着明确的生长源头——种子,固定的生长主轴——树根,确定的生长方向——纵向生长,遵循着二元逻辑的生长方式——围绕着主根分支和次分支,体现了一种线性有序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封闭结构(见图1)。

图1 “树状结构”生成模式

图2 “块茎”生成模式

然而,在德勒兹看来,这种树状思维从未真正地理解多元体,始终屈从于层级性和系统性原则的桎梏中,“它产生的思想是一种糟糕的形象,它的‘多’受限于中心化或节段化的统一性。”[2]20因此,德勒兹提出了“块茎”概念用以驳斥传统的树状思维模式。“块茎”是一种无源头、无主根、无固定生长方向的植物地下茎,例如马铃薯或红薯。它可在地表上扎下临时的根并呈横向发散状匍匐蔓延,同时又可从任意一点生长出新的根茎并朝着不确定的方向继续生长(见图2)。由此可以看出,“块茎”与“树状结构”相反,“它不是一个有界限的层级,而是一个无边际的平面;它没有一个稳定理性的结构,而是不受约束地随意连接;它不是固定的、可被确切把握的,而是动态的、不确定性的。”[3]可以说,德勒兹用“块茎”概念阐释了一个充满差异与可能的多元化增值系统,建构了一种无中心、无主次、非向度的开放性思维模式,体现了创新性的思想挑战和哲学实践。

1.2 块茎的特征

在《千高原》一书中,德勒兹明确指出了“块茎”的6个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4类:

(1)任意连接性特征和异质性特征。德勒兹认为:“在块茎之中,任意两点之间皆可连接,而且必须被连接。”[2]7虽然“块茎”处于一个复杂的关系网络系统中,但并不存在等级和科层的限制,因此它能够不断地创造出新的连接关系,从而构建出充满多样性的生长系统。同时,“块茎”在连接的过程中,具有多重出口和入口,可形成一种“流”将不同维度、不同领域的异质元素容纳其中,实现异质体的共生。

(2)多元体特征。德勒兹认为“块茎”之中不存在主体与客体、整体与局部之分,它的生成过程是一种非均质、非同一性的不断繁殖的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能够实现量和维度的变化,因此“块茎”是差异聚集的多元体。

(3)非示意的断裂特征。这里的“断裂”与前文的“连接”并非矛盾,而是两者相互通达。在德勒兹看来,“块茎”中的每一个关系都有可能被中断而脱离原来的界域,但它仍能按照自身的路线或创造新的路线向外部伸展进而重新建立连接。因此“块茎”的这种非示意的断裂性实际上肯定了它的任意连接性。

(4)绘图法特征和印花法特征。德勒兹借用了超现实主义画家奥斯卡·多明盖兹和马克斯·恩斯特的“移画印花法”(decalcomania)来阐述“块茎”的绘图和印花特征。“移画印花法”是指将一新的画布在原先绘制过但未干的画布上压敷,使新画布上呈现出不同于原有画布上的图案或纹理。这种画法不是复制原有的画面,而是创造了一种新的画面。德勒兹以此来隐喻“块茎”并非模仿和再现,而是以一种突破的力量实现自我建构。

2 基于德勒兹“块茎”思想的当代室内空间设计

德勒兹的“块茎”思想深刻地展现了事物的生成与变化过程,描述了一个动态关联的复杂性结构网络,具有一定的图示和可操作性,同时也为当代室内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思维及设计手法,使设计师的创作逐步打破了传统空间观念的限制,进入了一个弹性、自由的开放领域。具体表现在:(1)“块茎”无序多样的动态生长系统及其不受约束的任意连接特性建构了一个变动不居、不确定性的思维模式,启发了设计师对室内空间形态和功能的深层思考,使他们的视线从静止、机械的空间中解放出来,更加关注空间形式的可变性和功能需求的多样化;(2)“块茎”思想主张突破各种层级界域,与多种异质元素相关联从而实现量和维度的变化,为设计师摆脱传统三维空间的束缚,消解空间要素之间的界限,创造多维关联性空间提供了哲学依据;(3)“块茎”的开放性、异质性以及非示意的断裂特征实际上导致了各种异质力的重新组合,使它们相互作用、协调共生,不断建立新的关系。这种生成模式契合了当代室内空间发展的内在需求,促使设计师以一种开放的视角看待室内空间与其相关的异质因子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建立多元共生空间实现它们的协调发展。

2.1 多变不确定性空间

德勒兹的“块茎”思想批判传统的“二元对立”观念,“拒斥以静态的差异结构作为认知世界的基点,关注结构的动态生成”[4]。他倡导突破传统的理性逻辑,以活力论的多变视角看待大千世界的多元价值,给当代室内设计带来了新的哲学思考,为设计师重新审视空间的存在状态、发掘空间的多样功能、实现空间的多义和增值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因此促进了多变不确定性空间的产生。

当代一些先锋建筑师深受德勒兹“块茎”思想的影响。库哈斯认为,当代建筑空间应当强调“多元事件并置、不确定性以及整体与破碎辩证存在”。黑川纪章提出,“设计创作应当关注现代主义所排斥的‘不确定性’、‘异质元素’、‘无常’、‘变化’、‘模糊’、‘分形’等因素”[5]。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在NA住宅项目中,实践了多变不确定性的空间形式。整个建筑犹如多个大小不同的方盒子交错堆叠而成,大面积的玻璃界面营造了一个开敞而通透的室内空间,使用者在其中获得了充分的自由。室内21个高低不同的楼板都没有明确的功能,它们可以是地面,也可以是顶面或是书桌、床等家具。同时,室内没有固定的楼梯,使用者可移动一些台阶状的家具到达所需的空间,并可产生不同的路径。总之,该室内空间充满了不确定性,使用者可根据自身活动需要自由配置空间,获得多变的空间体验(见图3)。

图3 NA住宅

2.2 多维关联性空间

“块茎”思想强调各种异质力的关联组合,主张突破一切辖域创造新的路径,实现多领域、多维度的连接。当代一些设计师所创造的多维关联性空间便是这一思想的集中反映。

荷兰建筑事务所UN Studio的许多设计都受到了德勒兹哲学思想的影响,他们曾说:“建筑学与科学有了令人惊喜的结合点,这完全归功于德勒兹本人和他的注释在我们职业内部转换所产生的巨大吸引力。”[6]在阿纳姆中央车站的大厅设计中,他们将各界面进行扭转连接创造了一个拓扑多维的空间形态。该设计颠覆了以往单一空间所遵循的笛卡尔坐标体系,打破了传统空间中顶面、墙面、地面之间的严格界限,使各界面以一种流动关联的形式实现了在各个方向上的融合。同时,空间中传统意义上的上下层关系被连续转换的界面模糊化,“层”的概念被消解。空间不再是三维均质的,而是一个从任何角度看上去都会产生不同空间感受的有机多维体(见图4)。

图4 阿纳姆中央车站大厅

2.3 多元共生空间

德勒兹的“块茎”思想阐释了一种多元复杂的网络结构,提倡将主体与客体、整体与局部进行解辖域化,建立一种多样性的生成模式,体现了异质元素之间关系的和谐共生。当代一些设计师将“块茎”的这一生成机制运用于空间创作中,倡导解除空间内外之间的约束,关注室内空间与周围环境中各异质元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实现内部空间外部化,并由此产生具有多重性内涵的空间。

位于日本东京市中心的TBWA广告公司办公楼,是由原本的保龄球场和高尔夫球场改造而成。借由原有场地地形的起伏变化,该公司室内也营造出了较多的竖向起伏空间。更引人注目的是,室内公共休闲区域的地面以及部分小型办公室的外界面上都布置了大量类似于室外草坪的地毯,它们与空间中随处可见的植物、种植池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机盎然的绿色空间,呼应了原有的场地属性,促进了人造物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同时,该设计使其中的人仿佛置身于室外自然环境中,建立起了人与自然的恒久对话关系,因此总体实现了空间、人、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见图5)。

图5 东京TBWA广告公司

3 结语

德勒兹的“块茎”思想对于设计师处理室内空间的功能、形式以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使当代室内设计逐渐抛弃了以往观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的线性空间观念,转向对多变不确定性空间、多维关联性空间和多元共生空间的推崇和追求。正如著名结构工程师塞西尔·巴尔蒙德所说:“两千年来,我们掌握了一些几何基本元素,现在我们则要进一步探索这些元素的组合、连接、盘绕、重叠,没有什么是静止的,一切都在不断地生长、成型。”[7]

[1] 笛卡尔.谈谈方法[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70.

[2] 吉尔·德勒兹,菲力克斯·加塔利.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M].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

[3] 张法.20世纪西方美学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167.

[4] 麦永雄.德勒兹:生成论的魅力[J].文艺研究,2004(3):158.

[5] 矫苏平.新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5.

[6] 田宏.数码时代“非标准”建筑思想的产生与发展[D].北京:清华大学,2005:17.

[7] 《建筑与都市》中文版编辑部.塞西尔·巴尔蒙德[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37.

责任编辑:姚文婷

ContemporaryInteriorSpaceDesignBasedonDeleuze’s“Rhizome”Concept

WANG Yu1, SUN Xiuli2

(1.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234000, China;2.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Hebei Geosciences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31, China)

As one of the core concepts in Deleuze's philosophy thought, “Rhizom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nection, heterogeneity, multiplicity, non-signifying rupture, cartography and decalcomania. With the thought of “Rhizome” as a guidance, some contemporary avant-garde designers continue to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single space and strong geometric space which are static, homogeneous, isotropic and measurable, develop the changeable uncertainty space, the multi-dimensional correlation space and the multiplex symbiosis space in their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which greatly promotes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interior design.

Deleuze; rhizome; contemporary; interior space design

J525

A

1009-3907(2017)09-0113-04

2017-06-25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HB16YS011);宿州学院科研平台开放课题资助项目(2016ykf20)

汪瑜(1987-),女,湖北武汉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建筑及室内环境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德勒室内空间块茎
寻找德勒兹
《室内空间设计》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如何“机器地”思考伦理学?——以德勒兹《反俄狄浦斯》为分析中心
陶瓷艺术品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探讨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妙组——室内空间灯具设计
浅析植物在北方室内空间的作用
强德勒红心柚果实生长发育规律观察
白及须根与块茎的多糖成分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