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厚钬
摘 要:自从十八大提出城镇化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后,我国的城镇化建设速度逐渐加快,对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但从实际来看,城镇化经济建设中普遍存在各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保险稳定器作用的发挥,延缓城镇化的建设进程。因此,需对城镇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措施发挥保险作用,以推动城镇化经济建设。本文从城镇化现状和问题出发,总结保险在城镇化建設中的稳定作用。
关键词:城镇化;保险;稳定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曾明确指出,要想推动城镇化建设,需充分发挥保险稳定器作用,并将改革创新贯穿经济发展各环节,以促进经济发展,保证社会稳定、和谐。本文基于此详述城镇化经济建设中如何有效发挥保险稳定器的作用。
一、城镇化发展现状和作用
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就已经达到51.0%,以往的投资、出口等经济发展方式受到严重阻碍,城镇化建设面临着环境资源、土地利用等问题。针对当前的城镇化速度,社会总消费水平已从原本的10万亿转变为20万亿,年均20万亿的以上规模持续20年。据预测,未来几年,城镇人口将以每年2000万人口增长,每年需要的商品房至少6亿平方米。城镇化推动着汽车、住宅、基础设施等发展,这是我国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从城镇化的用房情况看,用房数量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城镇化通过带动投资增长、引发消费需求等在扩大内需、实现稳步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显示,城镇化每提高1.0%,可替代出口10万亿元。
当前,我国正向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主要任务为:50年内将城镇化的建设水平提高38.0%以上,也就是增加7亿左右的城市人口。按照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0%,就要有1300万的农村人口转移至城市计算,50年内将有5亿农村人进入城市,平均每年高达1000万。而欧美国家经历该过程,用了40?6年的时间。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农村人口转至城市人口数量多,城镇化建设有着自己的独特性。
二、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
(1)农民工非市民化,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特色为农民进城,核心任务是满足农民工市民化需求。对农民工来讲,进入城镇后除要解决户籍问题外,还要考虑如何使他们的收入维持家庭開支。现阶段,部分地方政府均将城市建设作为扩大投资、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故开始兴建建筑工程,间接增加城镇化建设成本,提高农民工进城门槛。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我国外出务工农民为1.2亿,将近一半左右在城市就业,虽在统计上被计入城镇人口,然而由于未享受到和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引发系列问题。从陕西的调查报告看,265位农民工中,仅20人有保险,其中,劳务单位代缴保险的仅1人。也有统计显示,失业3个月以下的农民比较多,占全部农民的90.0%,这些人几乎都没有购买失业保险。农民工职业过度流动、社会保障转移困难等,是农民工社会保障严重缺失的主要因素。
(2)土地换保障缺乏长效机制。和巨大人口规模相比,我国的耕地资源比较有限。在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中,因城镇化建设占用耕地逐渐增加,减少农民的经济收入。与此同时,农民工得到的土地补偿费用低,再加上城市就业技能的缺乏,影响农民工的经济效益,上述现象的发生均和土地换保障机制缺乏相关。
(3)城镇化就业需完善的保障体系。城镇化是工业化产物,而产业发展又是城镇化支撑。随着近年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资本密集度逐渐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资本对劳动的替代速度,使经济增长弹性降低。并且,地方政府在城镇化的建设中,将更多资源集中一起,未给农民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造成城镇化发展处于空心状态。另外,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还使将近2000万农民工失去就业机会,导致农民工返乡现象频繁出现,从某种程度上加剧农民工就业困难。
(4)生态环境恶化。由于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建设的摸索阶段,出现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城市规模等问题,间接加剧水土矛盾,造成环境恶化。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将近90.0%以上的城市存在水资源严重污染现象,流经城市的河段也受到或多或少的污染。从城市的生活垃圾来看,每年以10.0%的速度增长,而将近一半左右的垃圾处理中仅10.0%属于无害化处理,其余多为简单填埋,导致城市陷入垃圾包围圈中,加剧环境污染。
三、城镇化经济建设中发挥保险稳定器作用的途径
(1)发挥保险业对失地农民的保障作用。城镇化经济建设中有着大量失地农民,且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失地农民的主要保障是养老保险,生育保险、意外保险、医疗保险等少之又少,且仅有的养老保险也比较低,无法满足农民的养老需求。针对这种情况,保险公司可借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条款精算等优势,为失去土地的农民提供更多的保险业务,比如计划生育保险、商业养老保险等,更好保障农民权益。
(2)发挥保险业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的作用。我国城镇化的经济建设中,多以小城镇、中小城市为主。这些地区中,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融资难问题也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信贷领域中将保险手段引入其中,开展保单质押贷款业务、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业务,能科学、合理地使用地方保费资金,充分发挥地方保费资金的作用,将保险融资作为参与城镇化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分。通过和其他融资渠道的有效结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融资问题,提高融资水平。
(3)发挥保险业对农业风险转移的作用。城市化经济建设中,保险业需有效发挥经济补偿作用:第一,开展经济类的农作物保险、农产品价格保险等业务,分散农业风险,补偿农业损失;第二,大力研发农业科技技术,开展农业保险,特别是对创新风险大、推广难度大、节本增效、防灾减损等领域,以在有效规避农业风险的同时,保障农业生产质量。
(4)城镇化后保险对企业、个人风险的保障作用。城镇化经济建设结束后,保险业务的开展对于个人、企业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个人,保险能保证人们的晚年安享无忧;保证人们看得起病,生活不打折扣;为孩子的教育规划、成长保驾护航;为人生添加坚实的保护网,保障残疾人尊严。针对企业,保险能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留住更多优秀的高级人才。并且,通过为企业员工的投保,还能增强员工凝聚力,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福利待遇,保证资金的合理运用,从根本上规避运营资金风险,提高经营效益。
(5)保险对基础建设的扶持和帮助。城镇化经济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完善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城镇化经济建设速度,而城镇化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又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設周期长,导致地方政府无法满足资金需求。中国保监会曾明确规定,保险资金可间接或直接地投资市政、交通、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项目,使大量资金参与到城镇化经济建设中。同时,基础设施周期长、投资大等特点能和保险资金负债匹配,不但能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大量资金,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基础设施的投资环境,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分散风险,实现资金增值保值的目标。
(6)城镇化建设中保险公司对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的技术指导作用。城镇化建设中,保险公司需针对极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化解技术上的预备,以更好防范风险。比如,遵循安全匹配的保险理念,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城镇化建设的保险项目,对保险公司有着重要作用;建立专业的决策机构。保险公司资金来源稳定、庞大,需构建针对性的管理、决策机构,通过对城镇化建设的调查,结合保险需求和特征,设计合适的保险方案,在提高保险资金使用率的同时,推动城镇化建设。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经济水平的提高,城镇化建设速度持续加快,对于满足居民需求,推动城市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城镇化经济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普遍存在生态环境恶化、缺乏土地换保障机制、就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从某种程度上限制着城镇化经济建设进程。因此,需加大城镇化经济建设进程的研究力度,及时解决城镇化建设中的经济矛盾,积极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充分发挥保险稳定作用,以在规避城镇化经济建设问题的同时,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何颖,王丽锋.城镇化经济建设中发挥保险稳定器作用探讨.企业导报,2013,14(3).
2.韩晗.保险业对支持中国城镇化的作用及问题.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31(11).
3.闵红.保险业如何助推城镇化建设.保险職业学院学报,2017,31(2).
4.卞瑞鹤.农业保险:从“稳定器”到“助推器”.农村),2016,22(7).
5.曹鸿英.巨灾保险在青海试点的可行性分析――玉树地震两周年引发的思考.青海社会科学,2012,31(6).
6.程春元.保险业――国民经济的“助动器”和“稳定器”.消费导刊,2015,17(3).
7.艾合买提.吐尔逊.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国有保险企业政治优势.中国保险,2012,14(2).
8.王巍.浅议我国商业保险与我国社会保障之关系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现代经济信息,2013,34(20).
(责任编辑: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