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经济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7-10-20 18:29李亭亭
时代经贸 2017年16期
关键词: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因素

李亭亭

【摘要】建国60多年,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增长,且我国的经济增长一直伴随着周期性波动,引起周期性波动的因素是多样化的,主要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分析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程度,有助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以及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保证。本文介绍了1950—2016年我国经济的增长情况,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以及波动因素。

【关键词】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因素

一、引言

任何经济体的经济发展都是伴随着波动起伏的,中国经济同样如此,经济周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显著的特征。经济周期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核心,与现实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经济周期的波动是极其复杂的经济现象,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实际状态及其与期望状态的差异,从而指导宏观政策的制定以适时地调整经济,保证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比较经济周期的预测与实际经济指标,来指导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我国经济周期概况及特征

(一)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概况

将GDP环比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1950-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波动如图1所示,依据“谷——谷”划分法,可将1950-2009间中国经济增长波动分为10个完整的周期:1953-1957为第一个周期,历时5年,波动幅度为10.5%,属于增长型波动;1958-1961为第二个周期,历时4年,波动幅度为48.6%,属于古典型波动;1962-1968为第三个周期,历时7年,波动幅度为22.4%,属于古典型波动;1969-1972为第四个周期,历时4年,波动幅度为15.6%,属于增长型波动;1973-1976为第五个周期,历时4年,波动幅度为10.3%,属于古典型波动;1977-1981为第六个周期,历时5年,波动幅度为6.5%,属于增长型波动;1982-1986为第七个周期,历时5年,波动幅度为6.4%,属于增长型波动;1987-1990为第八个周期,历时4年,波动幅度为7.8%,属于增长型波动;1991-1999为第九个周期,历时9年,波动幅度为6.7%,属于增长型波动;2000-2009为第十个周期,历时10年,波动幅度为4.7%,属于增长型波动。

自2010年起进入第11个周期,经济增长持续减速,经济运行明显呈下行趋势。

(二)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周期呈现的特征

1.周期性波动的长度不断延长,从短周期向中周期演变。1950年至今的10次周期波动,每次波动的长度都不一样,最短的是4年,最长的是10年,前8个周期性波动的长度比较短,平均长度在5年左右,属于短周期的类型,而第9次和第10次周期性波动长度分别为9年和10年,则是中周期的类型。

2周期波动的幅度逐步缩小。第二个经济周期中,波动幅度高达48.6%,此后几个周期的幅度都逐步缩小,到第十个经济周期,波动幅度已降为4.7%。

3.周期波动类型转变。前5个周期中,第二、三、五个周期都是古典周期,即经济衰退时经济增长率为负,而后五个周期全是增长型。

4改革开放前后差别较大。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出现了五次周期性波动,且都表现的大起大落,出现了负增长,波动幅度相对较大,最大的接近50%,最小的也超过了10%;而改革开放后的五个经济周期,波动则趋于平缓,经济衰落时,经济增长率仍为正,波动幅度逐渐缩小。

5.与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一致性变化。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波动与世界经济波动不一致,经济发展没有受到当时出现的两次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波动与世界经济周期波动具有一致性,并受到了次贷危机的严重影响,经济受到了冲击。

三、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因素分析

我国经济發展的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根据各种因素产生作用的位置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大类,前者是经济体系内部的原因,后者是经济体系外部的原因。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制度因素、投资因素、消费因素、价格因素以及对外贸易因素;外在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人口因素、制度因素等。

(一)内生因素

1.制度因素。在制度的变迁过程中,我国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与我国经济制度密切相关,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经济制度是“三位一体”的经济制度,即扭曲的宏观政策环境、高度集中的资源计划配置和毫无自主权的微观经营机制,我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幅度和频率都比较大,而实行市场经济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则逐渐转转为平稳,波动幅度大大减小,经济运行更加稳定。

2.投资因素。投资作为拉动国民经济的三大主要因素之一,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形式。在一定时期内,投资的数量和质量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或抑制作用。

3.消费因素。消费、投资和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增长波动对我国经济整体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需要相应的消费需求和能力与之匹配,如果消费不足,不能与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工具保持同步性,就会导致经济衰退。

4.价格因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政府制定了价格政策,产品和原材料价格受到了严重的扭曲和倾斜,价格没有发挥调节市场的作用,自然也与国民经济的发展脱节了。改革开放后,价格作为市场经济中一个重要的宏观调控的手段,受到高度重视,能够正确的反映市场的供需关系。

5.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重要一部分,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对外贸易是在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起来的,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进出口是我国GDP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进出口总额增长率是围绕着GDP增长率来波动变化的,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二)外生因素

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直接影响到第一产业,引起农业的周期性波动,从而影响第二和第三产业的GDP,导致二、三产业的周期性波动。在改革开放前以及改革的初期阶段,我国农业仍然保持传统的生产方式,缺乏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比较弱,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很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二、三产也逐渐发展起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减小,同时,自1992年后,我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开始采取各种经济政策,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保驾护航,使得国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变得更为平稳。

2.人口因素。建国后,我国人口快速增长,为了控制人口增长,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不仅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更使总需求迅速扩大。我国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化和高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降低老龄人口抚养比,缓解社会养老压力,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陆续制定了单独二孩政策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因此,人口的增减变化通过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周期产生了重要影响。

3.技术因素。技术是外生性因素,对经济周期的影响可分为短期性影响和长期性影响,前者是指当经济周期波动由收缩阶段向扩张阶段转折时,重大的科技发明及应用,通过刺激和扩大投资,会成为经济扩张的重要推动因素,后者是指通过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科技含量来促进产业升级,进而对经济周期性波动产生影响。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由于我国发展现代科技的基础比较薄弱,与国外的交流比较少,我国技术水平比较低,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小。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重视技术的提高,也注重提高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因素
经济周期下黄金价格相关性研究
休闲假期
浅析我国经济周期与股市波动的关系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成思危:本轮经济周期顶峰或在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