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枢
【摘要】当下水资源愈发宝贵,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十分必要,需要利用水利工程来对水资源进行集中利用,提高水源的利用率。各种水利工程拔地而起,如:水坝、岸堤、水闸、沟渠、运河等等。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很大的便利这点无可厚非。水利工程的存在就是为了消灭水资源浪费、水害。以下就对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
1、水利工程概述
由于水利工程规模较大,需要建设包括溢洪道、堤坝、进水口、水闸、渠道、鱼道、渡漕、筏道等多项的水工设施已达成控水目标,所以其占地范围很大,而且施工过程中难免为周遭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在当前强调环保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建设思想是无法满足当前环保化发展要求的。因此企业只有更加深入的针对环保问题进行思考,才能保证施工质量提升,并且最大程度避免对周遭环境的影响,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得到更好的成果。为此后续有必要针对环境影响进行详细分类,并且得出最为合理的改革措施,才能真正避免各类环境问题影响的扩大,保证工程作用的体现。
2、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流域生态平衡的影响
大的水利工程往往会人工地改变水的流向、水的流量等参数。人工建设的钢筋混凝土强行建设到当地的生态环境中,导致原来的天然河道受损,破坏河道内的生态平衡。更甚者会影响河中正常生存的物种的正常生存,威胁内部物种的生命安全。若河流还常年携带泥沙,就会在河道内出现泥沙淤积的情况,抬升河床高度,造成两岸的水患问题。
2.2水利工程建设对局部气候的影响
当大型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往往会造成当地的土壤湿度变大,地表的吸水能力变差,一旦有强降雨天气出现,极易造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严重的自然灾害。但是反过头来想一想这还不是自作自受。水利工程的作用是为了在旱季进行灌溉,雨季蓄水防洪。但人为地改变地形无疑会造成植被的破坏,山体结构的破坏。改变降雨量和地表蒸发量,提高温度的上下变化幅度,反过来对当地一直生存着的植物动物造成巨大的影响。
2.3水利工程建设对土壤条件的影响
在土壤条件的分类上,黄土普遍存在于中国北方的半湿润地域之内,该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土壤中所包含的水分不够充足,进而导致碱性物质在北方半湿润土壤内含量过高;相对来讲,由于降雨量足够,红土通常存在于南方地区,而且伴随着雨水的长期侵蚀,南方土壤中酸性物质含量也就比较多一些。在以上区域进行建设水利工程项目后,本地的地下水位一定会因其出现产生一定的变化,从而将土地的酸碱性进行了重组,进而改变氮含量在土壤中的原有数据值,致使水利工程建设当地出现农作物产量降低等现象。另外,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完成,土壤内在的环境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该种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内部小型生物的生长,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大量小型土壤内生物死亡。
2.4水利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化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河内水位会出现提升现象,水流相应的会出现变缓现象,水流之内会逐渐沉淀出部分营养物质。举例来讲,如果未建设水利工程之前,水内生物仅在10米深区域便能够摄取到足够的食物,当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水生生物将会在20米深的区域才能够获得所需的食物,而此仅为其中个例。由此可见,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水生生物的生存影响可谓巨大,长此以往进行下去,就会出现最严重的后果:致使水生生物灭绝。在此基础上,陆地上的生物也会受到诸多影响。由于水利工程蓄水量的加大,陆生生物的活动范围在原有的基础上被缩小,部分以水生生物為生存食物的陆生生物捕食必然会更加困难,此时再加上地区气候条件变化更具严苛性,最终也会导致陆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严峻起来。
3、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3.1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时,应该认识到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并在各个环节中,从最初的规划,到实际的运行,都应该符合生态环境的发展需求,除了取得良好的经济,更要注重环境保护工作。相关部门要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公众参加保护工作。
3.2落实生态补偿的机制。主管部门应该以“谁开发,谁补偿”为原则,使补偿机制具有稳定性和法律性。将环境评价作为基础,采取过鱼设施,以及生态补偿,还可以增殖放流,从而协调水利水电工程和水生物的关系。比如:河流开放会给水生物带来不良影响,除了建设自然的保护区,以及过鱼设施外,还应进行人工养增殖放流的方式,防治生物资源的衰亡。
3.3施工期间作好保护工作。在施工中,要加强环境的管理力度,对大气、水体,以及噪声等,进行多方位的检测,并详细的了解当地的施工环境。同时,落实与环境的相关监管制度,如果在施工中造成了环境污染,要及时解决,不能留下污染源。如果产生了废气、废渣等,也要及时处理,在完工后,应恢复景观,并做好绿化,尽量减小施工过程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3.4制定调度运行方案。在制定方案时,重点对生态用水进行考虑,以生活用水为先,也要兼顾到其他的水资源。在满足了城乡生活用水后,将生态效益作为目标,再来开展生态调度。根据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并结合调度运行的需求,制定出合理的环境监测计划,根据计划,检测环境的要素,为调度的良好运行提供有利的依据。
3.5完善移民的政策。这方面的政策主要是合理评估淹没的土地,以及房屋等,将生态环境的补偿当作股份,使开发方、移民之间成为共同体,参与水电的建设,并享受其产生的利益。安置移民时,可以预支几年的收益,移民代表可以由着股东的身份,参与工程的决策管理。
结语:
水利工程建设关乎国计民生,但是在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不能忽视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越来越大,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兼顾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晶晶.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J].吉林水利,2015,(10):33-35.
[2]钱新月,单桂芳.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J].科技视界,2012,(13):20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