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希洁
摘要:面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模式化倾向和当前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新要求,如何构建多元化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式是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的一个难题。近年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非模式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组主要结合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语篇教学、语法教学和语音教学等几个主要板块的教学活动,基于已经形成的基本模式,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更为多元的课堂教学方式,并通过提炼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使英语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促使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促进他们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非模式化;语篇;语法;语音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9A-0051-05
有人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他们也会有一百种语言学习的方式,会有一百个不同于我们教师所预设的学习路径,即便身处同一个课堂、面对同一个文本,不同的学生也会获取不同的信息、产生不同的体验、获得不同的感悟。然而,随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也出现了较为显然的“模式化”倾向,在单一模式的左右下,很多教师多了些“大家这样我也这样”的盲从,少了“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更适合我的学生”的思考,于是,教学缺失了生成与灵动,学生缺少了真实与主动。2012年,江苏省启用了小学英语新教材,板块形式更加活泼,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因此,如何依据“因材施教”和“教学生成”的教学理念,根据教材中不同板块、不同内容和不同教学对象,探索具有个性特色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和灵动的教学方式,成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的新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结合当前小学英语教材中语篇、语法和语音等几个主要板块的教学活动,在调研当前主要模式化倾向问题的基础上,基于已形成的基本模式,探索更为多元化的英语教学方式,并形成了相关的教学策略,在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一、思考:提升对“非模式化”英语课堂教学的认识
本课题中的“非模式化”是相对于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模式化”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所谓“模式化”,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考虑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等差异,盲目套用某种固定教学形式的一种倾向。其实质是,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教学内容的不同特色,仅仅以一般认知过程为依据所采用的相对固定的教学方式。而“非模式化”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以某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为依据,而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差异,创造性地实施以学生学习为本的教学思路与方式。
在本课题的申报初期,我们课题组较多地关注于当时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模式化倾向问题,事实上,对本课题中提出的核心概念“去模式化”还没有形成比较充分的认识,因此,在课题开题论证的时候,当专家组提出关于“模式化”这个概念的质疑,我们也产生了一些困扰,甚至产生了因为困难想放弃的消极情绪。放弃之际,想起一句名言: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去创造的地方。通过努力创造的未来必然有属于我们自己独特的风景,而在创造的过程中也必然会遭遇无法避免的困难。想到这些,心里释然很多,于是在继续的实践过程中,不时地结合课堂教学回归到对“非模式”课堂教学的思考,基于实践的思考和专家们的不时指点使我们对这个课题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所提出的“非模式化”,并不是不要模式,而是不局限于已经形成的一些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差异,基于已经形成的基本模式,根据“因材施教”和“教学生成”等教学原则,依据不同的文本、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课堂生成探索具有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并根据教学生成不断调整教学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从模式走向灵动,让老师们体悟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从“有法可依”到“教无定法”,也让学生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并在主动参与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在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得到同步发展,从而促使英语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认识上的提升为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研究思路和操作路径提供了依据,为在研究过程中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奠定了基础。
二、实践:理清“非模式化”英语课堂教学研究的路径
1.进行访谈调研,确立研究基点
我们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化问题”为主题,结合无锡市锡山区、梁溪区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对无锡市锡山区、梁溪区各小学部分英语骨干教师进行了访谈,了解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比较突出的模式化现象。在访谈中,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学方式如“learning tips”“bomb”“chant music”等被不断地简单复制。在单一模式的左右下,很多教师多了些盲从,少了些思考;教学活动多了些程式,少了些个性;学生多了些被动,少了些生动;教学过程多了些呆板,少了些灵动。很多老师坦言:听一些老师上课,听了这个环节,基本知道下一个环节是什么。也有老师坦言:基本一样的课堂教学,连自己都不喜欢。可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模式化现象处于比较严重的状态。
通过访谈、调研,获取了真实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使我们更理性地审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较为明显的模式化倾向,并基于现有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更为多样化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式。
2.開展主题论坛,构筑研究愿景
结合无锡市锡山区、梁溪区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等研讨活动,我们课题组以“如何改变英语课堂教学的模式化问题”为主题进行了多次教学研讨和主题论坛活动,引导教师们反思自己的课堂,唤醒教师自觉研究的意识,并将研究聚焦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模式化问题,在研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非模式化”的愿景和初步思考,即:基于当前小学英语单元各板块教学活动已经形成的基本模式,根据不同的年级、单元话题、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从而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评估和学习能力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endprint
3.借助专家力量,滋养研究根基
2015年10月,在课题开题论证会上,无锡市教科院,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规划办、教研室的专家对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意见。专家们建议研究内容要更加具体、清晰,以便更好地达成研究目标。随后,课题组进行了研讨,根据专家的意见,对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行了修正,将原本的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具体化如下:(1)多样化的故事教学方式;(2)多样化的语法教学方式;(3)多元化的语音教学方式。同时,组织课题核心组成员一起开展文献学习等活动。2015年12月,课题组结合锡山区2014级小学英语品质课堂研修班在安镇实验小学举行课题研讨活动,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对“语篇教学非模式化”展开了专题研讨,同时还邀请了无锡市教科院专家做了题为“如何做好课题研究”的专题报告。2017年3月,在课题中期评估会上,专家对我们的课题研究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对我们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他们建议:在研究内容上,从原来的三个板块设计思路的“非模式化”研究拓展到教学结构的重组、教学资源的利用和教学评价的建构等方面;在研究成果的提炼上从具体的多样化的方式中提炼出相关的教学特色,从而在促使英语课堂教学走出模式化的同时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课题组成员围绕“非模式化”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了不断的学习与研究。课题组赴上海参加“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主题观摩培训活动,参与了课堂教学观摩以及工作坊课题研究等活动;参加了在广东东莞举行的全国第八届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培训会,并参与了工作坊的高端研修;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现代与经典”全国教学观摩活动;等等。前沿的教学理念,高端的教学技术,智慧的学习团队,专家们的指导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拓宽了思路,滋养了根基。
4.构建主支体系,厘清研究思路
在对研究方案进一步解读和修正的基础上,我们根据研究内容中提及的“语篇教学”、“语法教学”和“语音教学”三个板块的研究,结合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特长进行了优势分组,形成了三个研究小组。第一组:多样化故事教学方式的研究;第二组:多样化语法教学方式的研究;第三组:多样化语音教学方式的研究。各课题小组在实施计划中列出阶段研究主题,即“课题视点”,每个课题组成员据此确定个性化研究主题,即“个人研究点”。初步形成“课题核心思想—课题小组视点—个人研究点”的研究“主支体系”。
三、提炼:形成“非模式化”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课题组围绕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进行了一个学习、研究、提炼到再学习、再研究、再提炼的循环发展的研究过程。课题组主要围绕故事教学、语法教学和语音教学,根据不同的文本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同课异构等实践研究,收获了多样化的教学案例,其中一些在国培、省培项目,省、市、区学科教学评比、展示和交流活动中获奖或获得了认可。这些课例在一定程度上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走出了原本单一的教学模式,并将教学目标更为直接地指向了学生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文化品格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课题组通过不断的提炼,形成了多元化的教学策略。
1.多元化的语篇教学策略
(1)词句先行式故事教学
即先创设问题情境学习新词新句,再整体呈现语篇内容、深入文本获取文本內涵、拓展语篇内容的故事教学思路。这种故事教学方式特别适合那些故事文本中新词新句特别多和难的故事文本,通过先教学部分新词新句,促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走进故事文本,并从整体上理解故事内容。
(2)主题引领式故事教学
教学时教师直接揭示教学主题。主题将这个故事教学形成一条主线,随着主线逐渐深入故事文本内容,在学习故事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操练、表演、拓展等一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再聚焦故事文本的主题,并在进一步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深化主题。这种方式能更好地使故事因首尾呼应而形成一个整体,有利于学生在深化故事内容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
(3)师生讲述式故事教学
整个教学活动以师生共同讲故事的形式展开。首先,教师结合文本插图等载体切入故事,然后在故事中的几个主要节点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通过以教师主导、学生探索的方式了解故事内容,然后在基本朗读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讲述故事,从而真正地理解故事内容,在上下文中理解新词新句,并在故事的讲述中逐渐发展语言能力。这种故事教学思路比较适合那些通过经典童话故事改编的故事文本,有利于学生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
(4)问题驱动式故事教学
教师依据文本信息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本脉络。依据不同的文本,问题设计的类型也呈多样化:如结构型故事文本的问题设计思路为“整体设计—化零为整”;逻辑型故事文本的问题设计思路为“链接设计—逐层深入”; 对比型故事文本的问题设计思路为“对比设计—突出重点”等。这种故事教学方式能更好地体现对不同题材故事文本解读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文本信息、理解文本内容。
(5)主角串联式故事教学
师生抓住文本的主角,随着主角走进文本。学生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都跟随主角的脚步,步步深入文本。“主角确定主线”,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整体性、一体性,更具儿童化;“主角突出重点”,借主角的口吻突出重点词句的操练与巩固,获得知识技能;“主角化解难点”,通过主角在文本中知识、技能的获取和情感的变化和发展,建构新的语言知识,提升语言技能,发展语言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人物形象突出,故事性强,深受学生喜欢。
2.多元化的语法教学策略
(1)在故事语境中学习语法
在每单元第一课时学习故事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故事文本感悟语法知识、通过聚焦故事细节提炼语言规则、通过深入故事内涵操练语法知识、通过丰富故事内容运用语法知识,从而让学生从对相关语法知识的理解逐渐形成语言技能,并发展成为初步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语法教学思路比较适合那些能比较全面体现本单元语法知识的故事文本。熟悉的故事文本能促进学生对相关语法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而基于文本故事开展的语法教学活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过的文本故事。endprint
(2)在再构文本中学习语法
即根据板块中语法板块所呈现的主要语法项目和单元话题,另外建构一个包含相关语法项目的故事文本,然后引导学生在对故事文本的解读中感悟单元语法板块中语法知识所表达的语言意义。这种语法教学方式比较适用于本单元故事文本不能较全面地涵盖语法板块内容的内容,也能够有效避免单纯语法教学给小学生带来的枯燥乏味的感觉,促使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深刻感悟相关语法现象所表达的语言意义,在故事的讲述中自然发展成为一种表达的自觉。
(3)在口诀吟诵中学习语法
即通过朗朗上口的如同数学公式般的记忆,让学生对某一语法知识点形成记忆节点,并通过这一记忆节点在实际做题过程中产生良好的效应。这一模式适用于那些规律性比较强的语法知识,由老师给出典型的語法例句,让学生通过语法例句自己找寻出规律,然后再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出朗朗上口的语法口诀。这一过程不仅是对语法知识的总结,更是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思考、判断、总结归纳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4)在话题讨论中学习语法
即以话题为语法教学的聚焦点。语法教学以同一“话题”为轴心逐层展开,在话题的统领下建构多样的文本,从而推动学生从语法知识走向语用能力。具体操作样式为:呈现话题文本,感知语法现象—探究话题文本,归纳语法规则—再构话题文本,形成语用能力。
(5)在功能分类中学习语法
即教师帮助和引导学生对句型根据功能和情境进行归类整理,在分类中引导学生展开语法学习。这样的功能归类帮助学生进行一定的逻辑梳理和用途归纳,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3.多元化的语音教学策略
(1)日常嵌入式语音教学方式
嵌入式语音教学方式即在各种课型、各类语法教学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具备强烈的语音教学意识,将语音教学嵌入到语音板块之外的其他日常板块教学活动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开展语音教学。
(2)自然拼读助力下的语音教学
自然拼读法强调“音形对应关系”的掌握,通过学习音图,掌握字母或字母组合与其发音间的关系和规律,即“音形对应关系”,促进英语语音意识及单词解码、识读、拼写能力的发展,达成“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熟练技能,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和词汇拼读、拼写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自然拼读助力下的语音教学以课本语音教学内容为载体,及时植入自然拼读教学法,促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字母或字母组合发音的基础上,尝试拼读新的词汇,形成良好的识词能力,为大量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3)以绘本故事为载体的语音教学
依托绘本开展语音教学,能帮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强化语音意识,掌握一定的拼读规律。并且,富有趣味的故事情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强整体记忆,强化语音意识和能力。
(4)肢体语言辅助下的语音教学
借助肢体语言,教师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发音方法,讲解发音部位,有助于学生准确发音。另外,教师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形象地对音节产生概念。如:食指代表元音,中指代表辅音,念字母发音的时候两指分开,拼读音节的时候将两指并拢:o-g,og,如下图1。在念诵发音组合时,老师还可以创新多种形式,将左手代表元音,右手代表一个元音,组合音节时双手击掌,以形象的方式加深音节的概念。
(5)节奏韵文串联下的语音教学
借助韵文或chant等形式学习语音,不仅将原本枯燥的语音操练变得富有节奏和动感,并且,富有故事情节和意义的韵文将零散的语音知识整合成一个更大意义的信息单位,并储存在大脑中成为“组块”,帮助学生有效记忆。
假如说我们在问题的调研中形成了“非模式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愿景,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理清了研究的路径,在对课例进行提炼的过程中形成了多元化的教学策略;那么,在策略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实践更是在不断发展和丰富研究成果的同时,有效地推动了英语课堂教学的变革。近年来,笔者作为“国培计划”专家组成员参与“国培计划”(英语)和江苏省“教海领航”“名师送教”“杏坛杯”“蓝天杯”“苏派名师”“名师送教”等项目的培训活动,带领课题组老师们以示范课、教学点评、主持学术沙龙或学术报告等形式直接实验多样化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不断深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变革,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逐步走出单一、固定的模式打开了思路,为广大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形成更为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样式,不断推动着小学英语教学的变革,也催生着课题组老师们在基于基本教学模式到追寻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方式的变革中,逐渐形成一种专业发展的自觉。我们更是可喜地看到:课题组老师们从原本对课题研究的望而却步产生了一份跃跃欲试,从原本对课题研究的懵懂逐步走上规范的研究之路。这条路,于我们,虽然只是开始,但毕竟,我们已经在路上。
责任编辑:丁伟红endprint